第252章 兩味藥,暖透老胃寒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252章 兩味藥,暖透老胃寒

第252章 兩味藥,暖透老胃寒(1 / 1)

清晨的薄霧還沒散儘,岐仁堂的木門就被推開了。來者是個五十多歲的漢子,佝僂著背,一手按著心口,一手扶著門框,臉色蠟黃,額頭上滲著冷汗。他叫王建軍,開了二十多年出租車,是這條街上的老熟客。

"岐大夫,您給看看……"王建軍剛開口,就猛地捂住嘴,喉結上下滾動,好半天才順過氣,"又犯了,這胃裡跟揣了塊冰似的,脹得像個鼓,還一個勁往上返酸水。"

岐大夫連忙扶他坐下,藥童阿明遞過一杯溫開水。老人喝了兩口,臉色稍緩。岐大夫搭脈時,指尖能感覺到他的脈像沉在水裡的石子,又遲又弱。再看舌苔,白膩得像蒙了層霜。

"昨晚又喝冰啤酒了?"岐大夫收回手,慢悠悠地問。

王建軍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昨兒拉了個長途,回來晚了,路過燒烤攤,忍不住吃了幾串腰子,就著冰啤酒喝了兩瓶……"

"你這胃啊,早就被你折騰得沒火氣了。"岐大夫打開藥櫃,一股混合著辛香的藥味飄了出來,"二十年前你第一次來,隻是偶爾泛酸,現在呢?"

這話像針似的紮在王建軍心上。他確實是岐仁堂的老病號,從三十多歲就開始鬨胃病。起初隻是吃多了撐得慌,後來發展到空腹疼,再後來,不管吃沒吃飯,那股寒氣總能準時報到。尤其近幾年,稍微吃點涼的、辣的,胃裡就像翻江倒海,有時半夜能疼醒,蜷在床上捂著肚子捱到天亮。

"中西醫都看遍了,藥吃了一籮筐,就是除不了根。"王建軍歎著氣,從兜裡掏出個藥瓶,"您看,這是昨天剛從醫院開的,吃了也不管用。"

岐大夫瞥了眼藥瓶,沒接:"你這病,根不在胃,在習慣。開出租車饑一頓飽一頓,夏天冰飲不離手,冬天為了提神猛灌濃茶,遇著煩心事就悶頭抽煙,這胃能好才怪。"

他拿起案上的紫砂壺,往兩個茶杯裡各倒了些茶水:"你看這杯子,就像你的胃。正常人的胃是溫的,像裝著溫水的杯子,能把食物慢慢化開。你總吃涼的、受凍、生悶氣,就像往杯子裡加冰,水溫越來越低,最後變成了冰碴子。食物進去,化不開,堵在那兒,可不就脹、就疼、就反酸?"

王建軍盯著茶杯裡的冰碴子,若有所思:"那為啥吃了那麼多暖胃的藥,還是不行?"

"光添柴不行,還得撥撥火。"岐大夫用茶筅攪了攪杯子,"你這胃寒日子太久,寒氣把氣血都凍住了,就像結冰的河,水流不動。普通的暖胃藥就像往冰麵上撒把熱水,當時化了點,過會兒又凍上了。得用點能鑽到冰底下的藥,既能化冰,又能讓河水動起來。"

他轉身從藥櫃裡取出兩個小紙包,打開來。一個包裡是棕紅色的小顆粒,像曬乾的小釘子,湊近了聞,有股濃烈的辛香;另一個包裡是黃白色的果仁,形狀像小石榴,碾碎一點,香味更清透些。

"這是丁香,這是白豆蔻。"岐大夫指著兩味藥,"明代張景嶽在《景嶽全書》裡記過一個方子,叫神香散,就這兩味藥,專治你這種老胃寒。"

王建軍拿起一顆丁香,捏了捏:"就這倆?能比醫院開的藥管用?"

"藥不在多,對症就行。"岐大夫拿起丁香,"這丁香是熱帶植物,長在終年高溫的地方,骨子裡帶著股火氣。《本草綱目》說它"溫脾胃,止霍亂",它的熱不是暴烈的,是慢慢滲進去的,能鑽到胃的深處,把積了幾十年的寒氣一點點逼出來。"

他又拿起白豆蔻:"這白豆蔻更有意思,你看它的形狀,像不像個小燈籠?它的性子也像燈籠,能把胃裡的氣盤活。你不是總覺得脹嗎?那是氣堵在那兒了。白豆蔻能讓氣動起來,該升的升,該降的降,就像給淤塞的河道通了水,胃裡自然就順了。"

阿明在一旁聽得認真,忍不住問:"師父,那為啥有時候用砂仁代替白豆蔻?"

"問得好。"岐大夫讚許地看了他一眼,"砂仁性子穩,像慢悠悠趕路的老人,適合做成藥丸,慢慢調理;白豆蔻像小夥子,性子急,煎湯或者研成末,起效更快。王師傅這情況,用白豆蔻更合適。"

他把兩味藥放在戥子上稱好,包成小包:"回去把這兩味藥研成細末,每次用溫水衝兩克,要是疼得厲害,就用薑湯送服,能把藥力帶得更快。記住,彆多吃,這兩味都是辛溫的藥,就像冬天烤火,夠暖就行,燒太旺反而傷著自己。"

王建軍接過藥包,聞著那股辛香,胃裡似乎都舒服了些:"大夫,這藥有啥講究不?"

"講究大了。"岐大夫叮囑道,"吃藥期間,冰的、辣的、硬的,一概不能碰。早上起來喝碗小米粥,養養胃氣;開車時備個保溫杯,裝些溫熱水,彆再灌冰飲;晚上回家泡泡腳,讓氣血活泛起來。最重要的是,少生氣,氣是寒的幫凶,越生氣,胃裡的寒氣越重。"

他頓了頓,又說:"《黃帝內經》裡講"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十二字訣,比任何藥都管用。你要是一邊吃藥,一邊還瞎折騰,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建軍重重地點頭:"大夫,您放心,這次我一定改!"

過了半個月,王建軍又來了。這次他沒扶著門框,腰杆挺得筆直,臉色也紅潤了不少。一進門就大聲嚷嚷:"岐大夫,您這藥太神了!"

原來,他回去按醫囑服藥,才三天,胃裡的寒氣就減了大半,脹疼的次數少了,夜裡也能睡安穩了。更重要的是,他真把那些壞習慣改了:冰啤酒換成了溫茶,燒烤攤改成了家裡的熱湯麵,遇著堵車也不急躁了,實在煩悶就停下車,在路邊透透氣、散散步。

"現在胃裡總暖暖的,吃啥都香。"王建軍笑著說,"昨天拉了個乘客,說我氣色好,還問我在哪兒保養的呢!"

岐大夫看著他,也笑了:"不是藥神,是你自己救了自己。藥隻是幫你把胃裡的冰化了,真正讓它暖起來的,是你的好習慣。"

他又給王建軍配了些藥,讓他鞏固鞏固:"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以後就算好了,也得記住,胃是養出來的,不是藥喂出來的。"

王建軍千恩萬謝地走了,腳步輕快得不像個五十多歲的人。阿明收拾藥櫃時,忍不住問:"師父,就兩味藥,真有那麼大本事?"

"本事不在藥,在理。"岐大夫望著窗外,"人身上的病,大多是陰陽失衡了。寒了,用溫藥;熱了,用涼藥;堵了,用行氣的藥。就像治水,該疏的疏,該堵的堵,順應自然,病自然就好了。"

他拿起《景嶽全書》,翻到神香散那一頁,輕聲念道:"丁香辛溫,暖脾胃而散滯氣;白豆蔻辛香,通三焦而化濕邪。二藥相配,溫而不燥,行而不泄,誠治胃寒氣滯之良方也。"

陽光透過窗欞,照在泛黃的書頁上,也照在藥櫃裡的丁香和白豆蔻上,那股辛香混著其他藥材的氣息,在空氣中緩緩流淌,像在訴說著古老的智慧。岐仁堂裡,又一個關於健康的故事,在藥香中慢慢沉澱。

日子一天天過去,王建軍成了岐仁堂的活廣告。他拉活兒的時候,遇著有胃病的乘客,總會熱情地推薦岐大夫和神香散,順便分享自己的養生心得。有人說他不務正業,他卻嘿嘿笑著說:"掙錢重要,身體更重要。能讓大夥兒少受罪,比多掙幾塊錢強。"

岐大夫聽說了,也隻是笑笑。對他來說,醫者的本分,就是看病救人。至於名聲,那是順其自然的事。就像那兩味藥,不張揚,不炫耀,卻總能在關鍵時刻,給需要的人送去溫暖。

又是一個清晨,岐仁堂剛開門,就迎來了新的患者。岐大夫坐在案前,慢條斯理地診脈,阿明在一旁研藥,藥碾子發出規律的聲響。陽光正好,藥香嫋嫋,新的故事,正在這小小的藥鋪裡,悄然開始。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被暴雨衝走後,支教老師爆改霸總 鬼當之守當人 禦獸化形:開局強製契約九尾妖狐 剝我神骨,滅我滿門?我死後直播! 這個宗門過於沙雕,已經天下無敵 重生1979:開局成為賣炭翁 抗日之大軍閥張浩 妖女賜我純陽功,冰山聖女夜登門 萬域至上 三國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