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岐仁堂夜救亡陽人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14章 岐仁堂夜救亡陽人

第314章 岐仁堂夜救亡陽人(1 / 1)

零陵老街的青石板路被七月的雨泡得發亮,岐仁堂門楣上那塊褪了色的匾額在簷角雨聲裡輕輕晃。岐大夫正對著藥碾子碾桂枝,銅碾輪碾過乾燥的藥材,簌簌響像春蠶食葉。忽然,堂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著女人的哭腔:"岐大夫!岐大夫救命啊!"

掀簾進來的是個三十多歲的婦人,藍布褂子濕了大半,發髻散亂,手裡攥著塊皺巴巴的手帕。她身後跟著兩個後生,抬著塊門板,板上躺著個男人,蓋著條薄被,被角還在往下滴水。

"快放進來。"岐大夫放下碾子,袖口蹭了蹭額角的汗。門板剛擱在診室的長凳上,婦人就撲過來磕頭:"岐大夫,您救救我家老王吧!他快不行了......"

岐大夫俯身掀被,一股寒氣混著汗味撲麵而來。床上的男人雙目半闔,嘴唇烏青,四肢蜷著,時不時抽搐一下,手在空中胡亂抓撓。"什麼時候開始的?"他邊問邊搭脈,手指剛搭上寸口,眉頭就擰成了疙瘩——脈細得像遊絲,稍一用力就斷了。

"前兒個淋了場雨,回來就發熱怕冷,渾身疼,還出汗。"婦人抹著淚說,"開始在街口張大夫那兒拿了藥,吃了不但沒好,反倒肚子疼、拉痢疾,舌頭上白白的,也不渴。張大夫又換了方子,說是平胃散加了防風、桂枝,結果更糟了,心口窩堵得慌,脅肋疼,嘴裡發苦,還渴得厲害......"

"後來又找了李大夫,"旁邊一個後生插話,"李大夫說這是表實裡熱,又發汗又下瀉,說是要把邪氣壓下去,結果藥一吃,汗就跟漏了似的止不住,痢疾也變成了水瀉,一天拉幾十次,現在連氣都快喘不上了,躺著動不了,就剩一口氣了......"

岐大夫掀開男人的眼皮看了看,眼仁發滯,再摸四肢,冰涼冰涼的,摸上去像握了塊冰。"他這是太陽傷寒,一開始是表證,該宣散的時候沒宣散,反倒用平胃散這種燥脾的藥,把邪氣往裡頭引,這是一誤;後來又用汗法下法強攻,把陽氣都泄沒了,這是二誤。"他直起身,聲音沉了沉,"現在汗瀉不止,四肢厥逆,氣息短促,已經是陰陽垂絕了——陽氣快脫了,陰液也快耗儘了,再耽誤就回天乏術了。"

婦人一聽,哭得更凶了:"岐大夫,您可得想辦法啊!我們就信您,街坊都說您是活菩薩......"

"彆慌。"岐大夫轉身開方,狼毫筆在宣紙上走得飛快,"他這是陽脫陰竭,得先把陽氣拽回來,再斂住陰液。"他一邊寫一邊解釋,"《傷寒論》裡說,"少陰病,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麵色赤......通脈四逆湯主之",現在他脈微欲絕,四肢厥逆,正是陰寒內盛、陽氣將絕,非通脈四逆湯不能救。"

方子很快開好:附子30g,乾薑45g,炙甘草15g。

抓藥的學徒小周剛要稱藥,岐大夫又補了句:"多抓一份,這方子得連著喝,不夠。"

婦人看著方子上的附子量,有些發怵:"岐大夫,這附子......是不是太多了?我聽說這東西有毒啊......"

"現在不是怕毒的時候。"岐大夫看著她,眼神沉穩,"尋常病用尋常量,他這是陰陽離絕的關頭,就像爐膛裡的火快滅了,不添大柴怎麼能燃起來?附子是回陽的要藥,乾薑助附子散寒,甘草調和,這三味藥合力,才能把快熄滅的陽氣拽回來。"他頓了頓,又吩咐,"煎藥的時候多加水,濃煎,熬出三碗來,衝點童便進去,分幾次慢慢灌。"

"童便?"婦人愣了。

"嗯,"岐大夫點頭,"童便性涼,能斂陰,免得陽氣回得太急傷了陰液,陰陽相濟才能穩妥。"

藥很快煎好了,黑褐色的藥汁泛著熱氣。後生用小勺撬開男人的嘴,一點點往裡灌。剛灌了幾口,男人突然劇烈咳嗽,藥汁嗆出來不少。"彆停,接著灌。"岐大夫在一旁盯著,"哪怕每次隻咽下去一口,積少成多也能起效。"

從清晨到傍晚,藥碗換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劑灌完時,男人抓撓的手慢慢停了;第二劑喝到一半,腹瀉的次數少了,汗也沒那麼黏了。婦人守在旁邊,眼睛熬得通紅,時不時問:"岐大夫,您看這......有起色嗎?"

岐大夫摸了摸男人的手腕,脈雖然還是弱,但比早上沉實了些,"脈有根了,說明陽氣在慢慢回來。"他看了看天色,"子夜是陰陽交替的時候,要是能挺過這陣子,就有救了。"

果然,到了半夜,守在旁邊的後生突然喊:"嬸子!你看,他不拉肚子了!汗也乾了!"

婦人湊過去一看,男人的臉色雖然還是蒼白,但嘴唇的烏青淡了些,呼吸也勻了。正說著,男人突然哼唧了一聲,額頭開始發燙。"哎呀,怎麼又發熱了?"婦人又慌了。

"彆慌,這是好事。"岐大夫聞聲從裡屋出來,摸了摸男人的額頭,又搭脈,"脈浮緩了,這是陰液恢複,陽氣回升,邪氣往外透呢。"他轉身對學徒說,"再煎桂枝湯,加人參15g。"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桂枝湯?"小周記著方子,"這不是治太陽中風的嗎?"

"對。"岐大夫解釋,"現在陽氣回來了,但正氣還弱,邪氣往外走,用桂枝湯解肌發汗,加人參補元氣,讓陰陽調和,邪氣自退。"

桂枝湯加人參煎好時,天剛蒙蒙亮。男人喝了藥,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醒來第一句話就是:"渴......"

"能渴就好。"岐大夫笑著說,"給他喝點米湯,彆太稠。"

接下來的日子,岐大夫每天都來複診,方子從桂枝湯加人參慢慢換成了六君子湯,補脾胃、養氣血。婦人每天都來岐仁堂抓藥,臉上的愁雲漸漸散了,話也多了起來:"岐大夫,您是不知道,那天晚上我摸著他的手,涼得像冰,我以為再也見不著他了......"

岐大夫一邊寫方子一邊說:"治病就像打仗,得看清形勢。一開始他是外感風寒,該用發汗解表的藥,卻用了平胃散這種治內傷的,把邪氣引進來;後來又盲目發汗攻下,就像家裡著了火,不先滅火,反倒把牆拆了,能不出事嗎?"他放下筆,"《黃帝內經》說"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就是說看病得找準病因,不然南轅北轍,隻會加重病情。"

一個多月後,老王能自己拄著拐杖來岐仁堂了,雖然還有些虛弱,但麵色紅潤,說話也有力氣。他特地給岐大夫送了塊"妙手回春"的牌匾,紅綢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那天傍晚,岐大夫坐在堂前的竹椅上,看著牌匾,對小周說:"你看這病,從太陽病變成太陰陽明合病,再到亡陽,就像路走岔了,一步錯步步錯。但隻要找準症結,哪怕到了絕境,也有轉機。"他拿起那本翻得卷了角的《傷寒論》,"古人的方子,都是從無數病例裡熬出來的,關鍵是要會用,懂得什麼時候該放手用重藥,什麼時候該輕緩調理。"

小周點點頭,看著窗外的夕陽把岐仁堂的影子拉得很長,藥櫃上的標簽在暮色裡模糊成一片,隻有"附子"那格的標簽,被手磨得格外亮。

又過了一個月,老王徹底好了,特地帶著一籃子自家種的橘子來謝岐大夫。"岐大夫,您這救命之恩,我們這輩子都忘不了。"他說著,眼圈又紅了。

岐大夫接過橘子,剝開一個遞給老王:"病好了就好,以後注意保暖,彆再淋雨了。"他指著診室牆上掛的《傷寒論》條文,"你看這上麵寫的"太陽病,發汗太過,遂致痙",就是說治病不能太過,過了就出問題。不管是用藥還是調理,都得恰到好處。"

老王邊吃橘子邊點頭:"您說得對,以後看病,還得找您這樣懂行的。"

那天的陽光很好,透過窗欞照進岐仁堂,藥香混著橘子的甜味,在空氣裡慢慢漾開。岐大夫看著街上往來的行人,心裡想:醫者,意也,揣度病情,把握時機,方能藥到病除。這道理,得讓更多人知道才好。

後來,老街的人都知道了岐大夫夜救亡陽人的事,都說岐仁堂的岐大夫不僅醫術高,膽子也大,敢用大劑量的附子救人。岐大夫聽了,隻是笑笑:"不是膽子大,是病情需要。該用重藥的時候不用,那是見死不救;不該用的時候亂用,那是草菅人命。"

日子一天天過,岐仁堂的藥碾子還在轉,銅鈴聲依舊在老街的晨霧裡飄蕩,岐大夫的故事,也像這藥香一樣,在零陵的街巷裡慢慢傳開,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成了岐仁堂裡,一段關於堅守與智慧的記憶。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精靈:小智重生到成都快結束! 龍族:開局和皇女殿下成鄰桌了 驚悚故事編輯部 末世第一貓媽:仙帝幼崽太難帶! 九紫離火錄 僵屍世界求長生 三興大漢:從漢靈帝的侄子開始 廢物皇子?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靈氣複蘇,最強覺醒從煉炁開始 藥王山下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