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岐仁堂裡的青年事:一碗湯藥解雜症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21章 岐仁堂裡的青年事:一碗湯藥解雜症

第321章 岐仁堂裡的青年事:一碗湯藥解雜症(1 / 1)

岐仁堂在老巷口立了快三十年,青石板路被往來腳步磨得發亮,門楣上“岐仁堂”三個金字雖褪了些色,卻透著股經歲月沉澱的踏實。七月中旬的午後,蟬在院裡那棵老槐樹上唱得正酣,岐大夫剛給鄰街張奶奶看完咳嗽,正用布巾擦著診脈的瓷枕,就聽見門口的風鈴“叮鈴”響了一聲。

進來的是個年輕小夥,二十多歲,穿著淺藍襯衫,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的小臂皮膚白淨,隻是眉頭皺著,手裡攥著個帆布包,站在門口有些局促。

“大夫,您好。”小夥聲音不高,帶著點拘謹,“我想看看病。”

岐大夫放下布巾,指了指對麵的木凳:“坐吧,慢慢說。我姓岐,叫我岐大夫就行。哪裡不舒服?”

小夥坐下,腰杆卻沒完全放鬆,雙手放在膝蓋上,像是坐慣了辦公室的人。“我叫小林,今年26了。”他頓了頓,像是鼓足勇氣才說,“最近一年總覺得沒精神,上班對著電腦,注意力老集中不起來,後腦勺還時不時疼,右邊更明顯些。還有……”他臉微微一紅,“尿裡總有泡沫,晚上偶爾會遺精,一個月兩回吧,我沒結婚,也沒那啥……就是,總做夢,我自己琢磨著,是不是腎出問題了?”

岐大夫點點頭,手裡的筆在病曆本上記著,抬眼時目光溫和:“彆急,一點點說。平時作息怎麼樣?”

“睡得不算晚,十一點前肯定躺下,早上五點四十到六點就醒了。”小林說,“要是睡前喝水多,半夜得起來上廁所。遺精也多是醒之前那陣子,量不多。吃飯還行,到點就餓,不挑嘴,就是特彆愛喝熱水,前陣子試過睡前喝口冷水,愣是翻來覆去睡不著。”

“大小便呢?”岐大夫追問。

“大便一天或兩天一次,有時候一天兩次,還算順,偶爾有點便秘。哦對了,今晚拉肚子了,估計是昨晚吃了炒辣椒的事兒。”小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輕微的外痔,不流血,但排便和擦的時候有點疼,總覺得那裡潮乎乎的。小便顏色偏黃,有時候看著有點渾。”

他又補充道:“我臉上從小就有斑,六歲就有了。頭也不光是後腦勺疼,有時候整個頭皮都不得勁,說不上多疼,但就是不舒服。還有,我以前有手淫的習慣,現在跟女朋友處著,說好婚後再那個……平時上班老坐著,伏案寫東西,一天下來腰都僵。”

岐大夫“嗯”了一聲,示意小林伸出舌頭。小林乖乖照做,舌尖微微上翹。岐大夫眯著眼看了片刻:“舌苔兩邊有齒痕,中間那塊兒苔掉了些,還有裂紋,舌頭顏色淡淡的紅。來,把手腕伸出來,我摸摸脈。”

三根手指搭在小林的寸關尺上,岐大夫凝神片刻,手指輕輕動了動,又換了另一隻手。院裡的蟬還在叫,診室裡靜得能聽見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

“你這情況,不算單一是哪個臟腑的事兒。”岐大夫收回手,端起桌邊的茶喝了一口,“後腦勺屬太陽經,老疼,說明太陽經有點鬱滯;愛喝熱水,喝涼的就難受,偶爾拉肚子,又有外痔,這是陽明經裡有點寒熱錯雜,胃腸不太順;遺精、沒精神、注意力不集中,這跟少陰經的精氣有點虧耗有關;舌頭有裂紋,時不時頭不舒服,又帶點厥陰經的虛火。總的來說,是太陽、陽明、少陰、厥陰這幾條經都有點事兒。”

小林聽得認真,雖然不太懂“太陽陽明”這些詞,但覺得大夫說的症狀都對得上,忙問:“那該怎麼辦?得吃什麼藥?”

岐大夫拿起筆,在處方箋上寫著:“給你開個方子,叫大柴胡湯加減。柴胡能把鬱在少陽經的火氣疏散開,少陽是太陽和陽明之間的通道,通道通了,太陽的滯、陽明的堵都能鬆快些;黃芩清一清裡麵的熱,半夏能降一降往上衝的濁氣;枳實、大黃能把胃腸裡的積滯通出去,你那外痔、偶爾便秘,都跟胃腸裡的氣不通有關,通了就舒服了;黨參、生薑、紅棗補補正氣,你這一年精神不振,多少有點氣虛,光通不行,還得補著點;再加龍骨、牡蠣,這兩味藥能收斂精氣,幫著止遺精;厚樸理氣,讓上下氣順起來。”

他一邊寫一邊解釋,字裡行間都是《傷寒論》的影子——大柴胡湯本是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下痞硬,小林雖無明顯往來寒熱,但少陽鬱滯、陽明不暢的底子是有的,加龍骨牡蠣則是取《傷寒論》中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之意,針對遺精之症,再佐黨參補氣,正合“攻補兼施”之法。

“這藥抓三副,每副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早、晚飯前各喝一碗。”岐大夫把處方遞給旁邊的徒弟,“記住,彆吃涼的辣的,飲食就照著這些來:土豆、白菜、油麥菜這些菜,雞蛋、雞肉、豬肉、牛肉這些肉,還有地瓜、南瓜、麵類、蘋果橘子這些,都是溫性或平性的,對脾胃好。”

小林接過處方,又問了句:“大夫,這藥得吃多久啊?我這情況啥時候能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吃到身上沒這些不舒服了,就算好了。”岐大夫笑了笑,“健康的人,得符合六條:能一覺睡到天亮,胃口好,渴了就想喝水、該出汗時就出汗,大小便正常,力氣夠用,頭臉不熱、手腳不涼不燙。你啥時候這六條都占了,就徹底沒事了。”

小林點點頭,去櫃台付了錢抓藥,臨走時還回頭看了眼岐仁堂的牌匾,像是把那句“攻補兼施”記在了心裡。

三副藥吃完,小林給岐仁堂打了個電話,聲音裡帶著些輕快:“岐大夫,我吃了藥,感覺好多了,遺精沒了,舌頭看著也比以前強。就是……您這診費,我覺得有點貴,不想再去了,能不能就用這方子接著吃啊?”

岐大夫正跟徒弟整理藥材,聞言停下手裡的活兒,對著電話說:“藥有效是好事,但能不能接著吃,得看你身體的變化。要是症狀沒變,接著吃無妨;但要是感覺哪兒不一樣了,就得換方子。”他頓了頓,又說,“要是真手頭緊,我不會不管你。但要是有工作有收入,覺得貴,那得看你自己怎麼權衡健康了。”

掛了電話,徒弟在旁邊嘀咕:“這小夥看著挺實在,就是心疼錢。”

岐大夫歎了口氣,拿起一把乾柴胡,指尖撚著藥材:“年輕人剛上班,壓力大,掙錢不容易。但治病這事兒,跟種地一樣,該澆水時澆水,該施肥時施肥,苗不一樣了,法子就得變。大柴胡湯能通能補,但他要是吃著吃著,覺得胃裡空落落的,或者手腳涼了,就得減大黃、加乾薑,這就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傷寒論》裡的道理,錯不了。”

徒弟點點頭,又問:“那他要是真接著吃這方子,會不會出問題?”

“三副藥見效,說明方向對了。”岐大夫望著窗外的老槐樹,“他現在遺精止了,舌苔好轉,說明少陽得解、陽明得通、精氣得斂,要是沒啥新症狀,再吃兩三副問題不大。但終究得看身體反應,中醫治病,治的是‘人’,不是‘病’,人變了,藥就得跟著變。”

說著,他拿起筆,在小林的病曆本上補了幾句:“藥後諸症減,然恐久服大黃傷正,若見納差、畏寒,當去大黃,加附子、乾薑……”字跡工整,墨色在紙上暈開,像把醫者的細致和牽掛都融了進去。

老巷的風穿堂而過,風鈴又“叮鈴”響了一聲,像是在應和著岐大夫的話。岐仁堂裡的藥香混著槐花香,在七月的熱空氣裡慢慢散開,就像那些藏在藥方裡的道理,不急不躁,卻總能慢慢熨帖了人的病痛,也溫暖了世間的尋常日子。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漢末真龍之睥睨天下 科研係學霸 趙進李的心裡 深藍鏽蝕 無止的界限 閃婚,老婆竟是高冷總裁 重生之能量科技 空空十年 1981小漁村,從趕海買船開始 泡妞套路之三十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