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秋痢驚魂:岐仁堂的附子香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34章 秋痢驚魂:岐仁堂的附子香

第334章 秋痢驚魂:岐仁堂的附子香(1 / 2)

一、菜市場裡的“拉肚子”

九月的風已經帶了涼意,老城區的早市卻熱鬨得冒熱氣。江德才蹲在自家的豆腐攤後,看著來往的人潮,心裡盤算著今天能賣多少塊嫩豆腐。他今年六十二,退休前是機床廠的師傅,手巧,退休後閒不住,跟著老伴劉桂英支起了這個豆腐攤,黃豆是鄉下親戚送的,磨得細,點得勻,在這條街上小有名氣。

“老江,來兩塊嫩豆腐!”隔壁賣蔥薑的王大爺吆喝著,手裡還拎著剛買的秋梨,“今年秋燥,我家那口子說要燉點梨湯。”

江德才笑著應著,用竹刀麻利地切下兩塊白玉似的豆腐,裹上油紙:“秋分都過了,是該吃點滋潤的。我昨兒也買了倆柿子,甜得很。”

收攤回家,劉桂英已經燜好了米飯,炒了盤青菜,還端上一碟醬瓜。江德才洗了手,拿起昨天買的柿子,剛咬了一口,就被劉桂英攔住了:“剛從早市回來,一身涼氣,先喝點熱粥暖暖。”

“沒事,這柿子軟乎。”江德才滿不在乎,幾口就把柿子吃了,又扒拉了兩碗米飯,喝了半碗菜湯。

當天夜裡,江德才就不對勁了。後半夜,他突然覺得肚子疼,像有無數隻小蟲子在腸子裡鑽,一陣緊似一陣。他捂著肚子衝進廁所,剛蹲下就瀉了起來,稀裡嘩啦的,全是水,還帶著點黏糊糊的東西。

“咋了?”劉桂英被吵醒,披著衣服過來問。

“鬨肚子……”江德才的聲音有氣無力,額頭上滲著冷汗。

這一晚上,江德才幾乎沒離開廁所,一趟趟地跑,到後來,腿都軟得站不住,拉出來的也不再是水,而是夾雜著紅色黏液的東西,腥腥的,聞著讓人反胃。

第二天一早,江德才臉色蠟黃,眼窩都陷了下去,渾身沒勁,往床上一躺就起不來了。劉桂英趕緊去社區醫院請了張醫生來。

張醫生給江德才量了體溫,38度多,有點發熱。又問了症狀,聽說是又拉又吐後半夜開始有點惡心反胃),還帶著膿血,皺著眉說:“這像是痢疾,秋天最容易得。”他開了些清利濕熱的藥,有黃連、黃芩、白頭翁之類的,囑咐劉桂英:“多給他喝點淡鹽水,彆脫水了。要是還止不住,就得去大醫院輸液。”

藥熬出來是苦綠色的,江德才喝一口就想吐,強忍著才灌下去。可藥喝了兩天,病不但沒好,反而更重了。

拉肚子的次數越來越多,一天能有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有時候剛躺到床上,肚子一疼就得往廁所跑,根本來不及。拉出來的全是赤紅色的黏液和膿血,腥穢難聞,像是爛肉湯。他一點東西也吃不下,喝口水都吐,嗓子眼乾得冒煙,一個勁喊渴。身上的熱也沒退,臉燒得通紅,嘴唇卻乾得起了皮。

劉桂英看著老伴一天比一天消瘦,眼瞅著就脫了形,急得直掉眼淚。社區醫院的張醫生又來了兩次,藥也調了幾次,加了些止瀉的,可都不管用。“不行啊,”張醫生看著江德才虛弱的樣子,也有些犯愁,“這痢疾太頑固,要不還是去大醫院吧,輸點液補補水分。”

江德才迷迷糊糊的,聽見去醫院,擺了擺手:“不去……去岐仁堂……找岐大夫……”他年輕時得過一次胃病,就是岐大夫的父親給看好的,心裡總覺得老中醫靠得住。

劉桂英也聽說過岐仁堂的岐大夫,七十多了,看疑難雜症很有一套。她咬了咬牙,決定聽老伴的,趕緊讓兒子去請岐大夫。

二、冷汗淋漓的危局

岐大夫是被江德才的兒子江小兵用三輪車接來的。那會兒已經是傍晚,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戶,照在江德才蠟黃的臉上,更顯得沒了生氣。

屋裡彌漫著一股說不清的味道,有藥味,有汗味,還有點痢下的腥臭味。江德才躺在床上,蓋著厚厚的被子,卻還在發抖。劉桂英守在床邊,眼圈紅紅的,看見岐大夫進來,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岐大夫,您快救救他吧!再這麼拉下去,人就沒了!”

岐大夫點點頭,示意她彆著急。他走到床邊,先看了看江德才的神色——雙目緊閉,眉頭緊鎖,臉色是那種病態的潮紅,嘴唇乾裂,上麵結著一層白痂。

“掀開被子看看。”岐大夫輕聲說。劉桂英趕緊掀開被角,隻見江德才的額頭上、脖子上全是冷汗,順著臉頰往下淌,把枕頭都浸濕了。他的四肢冷冰冰的,像冰坨子一樣,摸上去沒有一點溫度。

“喘氣也不對勁。”劉桂英在一旁補充,“呼哧呼哧的,像拉破風箱,還總昏迷,喊他半天都不醒。”

岐大夫俯下身,仔細聽了聽江德才的呼吸,確實又急又促,胸口起伏得很厲害,像是用儘了全身的力氣在喘氣。他伸出手,輕輕搭在江德才的手腕上。

診脈的手指剛放上去,岐大夫就微微皺起了眉頭。脈象很微弱,跳得又快又亂,像風中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但好在,這脈還在,沒有完全斷絕。他又看了看江德才的舌苔,舌質淡白,苔薄而滑,一點血色都沒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之前用的什麼藥?”岐大夫問劉桂英。

劉桂英趕緊把張醫生開的藥方找出來,遞給岐大夫。藥方上寫著黃連、黃芩、黃柏、白頭翁、秦皮、木香、檳榔……全是些清熱解毒、止痢導滯的藥。

“這些藥都是治痢疾的常用藥,”岐大夫看著藥方,緩緩說道,“按說痢疾初起,濕熱下注,用這些藥是對的。可老江這病,拖得太久了,拉得太狠了,已經不是單純的濕熱了。”

他站起身,走到桌邊,對劉桂英和江小兵解釋:“《黃帝內經》裡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儘終其天年’。老江這病,起初可能是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或者秋天天氣轉涼,脾胃受了寒濕,又化了熱,濕熱積在腸子裡,就成了痢疾,拉膿血,發熱口渴,這些都是濕熱的表象。”

“可他拉了這麼多天,上百次,”岐大夫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就像一口井,不停地往外抽水,井水早就抽乾了。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就像家裡的灶台,他這一拉,把灶裡的火都快拉滅了。陽氣是身體的火,火快滅了,四肢就會冰涼;陽氣守不住了,就會往外跑,表現為冷汗不止;氣隨津脫,氣不夠用了,就會喘氣急促;神失去了陽氣的溫養,就會昏迷。”

這番話聽得劉桂英和江小兵直點頭,又有些害怕:“那……那現在該咋辦?他還一個勁喊渴,身上還熱著呢,不是還有火嗎?”

“這時候的渴和熱,是假象。”岐大夫搖了搖頭,“就像爐火快滅的時候,會突然竄起一股火苗,看著旺,其實是回光返照。他的渴,是因為津液脫失得太厲害,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他的熱,是虛熱,是陽氣浮越在外的表現。這時候要是再用涼藥,就像往快滅的爐火上澆冷水,火立馬就滅了,人也就沒了。”

他指著江德才冰冷的四肢和淋漓的冷汗:“《傷寒論》裡說,‘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老江現在就是太陰脾土虛寒,甚至已經快到少陰腎陽不足的地步了,必須趕緊用溫陽散寒、補氣固脫的藥,把快滅的爐火重新點燃。”

三、附子理中湯的力量

岐大夫說著,就在桌上鋪開處方箋,拿起毛筆,蘸了蘸墨,開始寫藥方。他的動作很穩,一筆一劃,透著股沉靜的力量,讓焦躁的劉桂英心裡也安定了些。

“我給他開個附子理中湯。”岐大夫一邊寫,一邊解釋,“這個方子,是《傷寒論》裡理中丸加附子變來的,專門治這種脾胃虛寒到極點的病。”

他指著藥方上的藥名,一個個解釋:“這裡麵的附子,是‘回陽救逆第一品’,《神農本草經》裡說它能‘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它的性子大熱,就像一把烈火,能瞬間把快滅的陽氣重新燒起來,讓四肢變暖,冷汗止住。”

“然後是乾薑,也是大熱的藥,‘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神農本草經》),它能溫脾暖胃,就像給灶台添柴,讓脾胃的火力旺起來。”

“人參和白術,是補氣健脾的。人參能‘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神農本草經》),白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神農本草經》),這兩味藥合在一起,能把脾胃的功能補起來,讓它重新能運化水穀,生成氣血,就像給身體的機器加油。”

“最後加一味甘草,調和諸藥,讓這些藥的力量能和緩地發揮作用,不至於太過猛烈。”

寫完藥方,岐大夫又仔細看了一遍,才遞給江小兵:“快去抓藥,要最好的附子,必須是炮製過的,彆用生的,生附子毒性太大。抓回來趕緊熬,這個藥得先煎附子,最少煎一個小時,把毒性煎掉,再放其他藥,再煎半個小時。”

他又囑咐劉桂英:“煎藥的時候用砂鍋,彆用鐵鍋。藥熬好後,晾到溫溫的,一點點喂給他,能喝多少是多少。他現在吐得厲害,彆急著灌太多,少量多次。”

江小兵拿著藥方,飛似的跑出去抓藥。老城區的藥店還開著門,聽說要治急症,抓藥的師傅也不敢怠慢,趕緊按方抓藥,還特意叮囑:“這附子得先煎啊,最少一個小時,聽見沒?”

藥抓回來,劉桂英趕緊找出家裡的砂鍋,把黑乎乎、沉甸甸的附子先放進去,加滿水,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慢慢煎。砂鍋裡咕嘟咕嘟地響著,藥味漸漸彌漫開來,是一種辛辣而厚重的味道,和之前那些苦寒的藥味完全不同。

一個小時後,她按照岐大夫的囑咐,把其他幾味藥倒進去,繼續煎。又過了半個小時,藥熬好了,濾出來一小碗,濃濃的,像咖啡一樣。

劉桂英用小勺舀了一點,吹涼了,送到江德才嘴邊。江德才迷迷糊糊地張開嘴,喝了下去,這次居然沒吐。劉桂英心裡一喜,又舀了一勺,慢慢喂給他。一小碗藥,喂了快半個小時才喂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喂完藥,劉桂英守在床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老伴。岐大夫也沒走,坐在旁邊的椅子上,閉目養神,偶爾睜開眼看看江德才的情況。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奇跡發生了。

江德才額頭的冷汗慢慢止住了,不再像之前那樣順著臉頰淌。劉桂英試探著摸了摸他的手腳,雖然還是涼,但不像剛才那樣冰得刺骨了,似乎有了一絲暖意。他的呼吸也平穩了些,不再像拉風箱似的那麼急促。


最新小说: 禦獸化形:開局強製契約九尾妖狐 剝我神骨,滅我滿門?我死後直播! 這個宗門過於沙雕,已經天下無敵 重生1979:開局成為賣炭翁 抗日之大軍閥張浩 妖女賜我純陽功,冰山聖女夜登門 萬域至上 三國劫修 京潮荼蘼 聽說沒?頂流和影帝雙向暗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