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岐仁堂的"救命方":三起沉屙裡的中醫理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70章 岐仁堂的"救命方":三起沉屙裡的中醫理

第370章 岐仁堂的"救命方":三起沉屙裡的中醫理(2 / 2)

姚秀招起身要走,又回頭說:"對了岐大夫,朋口的張政文托我問您,他今年的調理藥啥時候開?他說去年喝了您的藥,冬天都沒感冒。"

"張政文?"小知眼睛一亮,"是不是那個2020年從省醫院回來的?我聽人說他當時咳得肋骨都疼,現在居然能下地乾活了?"

三、五年安穩路:從"躺床"到"種地"的轉機

姚秀招走後,岐大夫翻出醫案,指著其中一頁給小知看:"就是他。2020年七月來的,正是伏天,他裹著薄被還冷,臉色白得像紙。"

正說著,門口傳來摩托車聲,下來個黑瘦的漢子,扛著袋新收的小米:"岐大夫,我給您送小米來!今年收成好,這是頭茬米。"正是張政文。

他把小米放在階前,抹了把汗:"您還記得不?五年前我來的時候,是我閨女攙著的,走三步就得歇,咳得腰都直不起來。省醫院說"肺裡的毛病重,彆折騰了",我當時就想,這輩子算完了。"

岐大夫拉他坐下:"咋會忘。你那會兒不光咳,還發燒不退,吃不下飯,晚上盜汗,枕頭都能濕透。我摸你脈,浮而無力,舌頭上苔薄白,又問你"是不是總覺得身上沉,想喝水又喝不多"——你這是氣虛夾著痰濕,肺裡的陽氣被痰濕裹住了,就像曬穀場被烏雲蓋住,曬不乾糧食。"

張政文點頭:"您說得對!我年輕時候在磚窯乾活,天天受煙熏,後來又愛喝涼啤酒,一到夏天就抱著冰西瓜吃。您說"磚窯的煙是燥邪,冰啤酒是寒邪,一燥一寒,肺就像被水泡又被火烤的木頭,慢慢就糟了"。"

"所以我給你開了益氣化痰的方子。"岐大夫說,"用黃芪補肺氣,用川貝、桔梗化肺痰,加了點乾薑溫肺,又用茯苓把濕邪往下利。《脾胃論》說"肺者,氣之主,脾者,氣之源",你不光肺虛,脾虛也生痰,還得加白術健脾——脾強了,就不生痰了,肺裡的痰也能慢慢清出去。"

小知翻著醫案:"師父,我看這方子您後來調了三次。第一次加了麥冬,第二次減了乾薑,第三次加了山藥......"

"那是跟著他的脈調的。"岐大夫解釋,"剛開始他寒重,乾薑得多點;喝了半個月,不發燒了,但口乾,就加麥冬潤潤;又喝了一個月,能吃飯了,就減乾薑,加山藥補脾胃。治病就像澆花,旱了澆水,澇了排水,不能一個方子用到頭。"

張政文接過話:"我喝了仨月藥,就能下地幫著收玉米了!閨女說"去醫院查查吧",我不去——身上啥感覺自己還不知道?以前咳得睡不著,現在倒頭就睡;以前走不動路,現在扛著五十斤米走二裡地不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頓了頓,眼裡有光:"這五年,我聽您的,磚窯不去了,冰的東西一口不碰,冬天穿厚點,夏天晚上也蓋薄被。每年伏天和入秋,都來您這兒拿兩劑調理的藥,身子骨比四十歲時還結實!前陣子村裡修路,我還去幫著搬石頭呢,人家都不信我當年是從醫院"判了刑"的人。"

岐大夫笑著拍他肩膀:"這就對了。病就像田裡的草,用藥除了草,還得勤翻土、多施肥養正氣),不然草還會長。你守住了"不戕害身體"的規矩,正氣足了,啥邪也難近身。"

四、銅爐藥香裡的理:治病不是"拆零件"

傍晚時分,藥鋪裡的人漸漸少了。小知蹲在銅爐邊,看著裡麵的藥渣慢慢熬成濃湯,忽然問:"師父,您說為啥有些人在大醫院治不好,來您這兒喝幾劑藥就好?是不是中醫比西醫厲害?"

岐大夫正用竹篩子篩藥粉,聞言停了手:"不能這麼說。西醫有西醫的好,比如受了外傷、斷了骨頭,他們能縫能接,這是本事。隻是治病就像修房子,西醫可能更擅長看"哪塊磚壞了",中醫更擅長看"房梁歪沒歪"——房梁歪了,光換磚沒用,得把梁正過來。"

他指著藥櫃裡的真武湯藥料:"就像陳祥全,西醫查出來"七種毛病",就像說"東牆裂了、西牆漏了、屋頂塌了",於是東邊補磚、西邊糊紙、屋頂蓋瓦,忙得團團轉,可沒看見是地基歪了陽虛)。中醫不看那些"牆",隻看"地基",把地基正了溫陽),牆自然就慢慢結實了。"

小知又問:"那為啥姚奶奶和張叔,醫院說"沒法治",您卻能治?"

"因為他們看的是"東西",我看的是"人"。"岐大夫拿起本《傷寒論》,"醫院可能看到肺裡有"東西",就覺得這"東西"除不掉了;可中醫看的是"人能不能扛住"——隻要正氣還在,就有辦法。就像莊稼地裡長了雜草,隻要根還活著,除了草,還能再發芽。"

他翻到真武湯那一頁:"《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這才是治病的根本。陳祥全後來走了,不是因為病本身,是因為他停了扶正氣的藥,又用了傷正氣的東西,把最後一點陽氣耗沒了。姚秀招和張政文能好,不光是藥對,更因為他們聽勸,護住了正氣。"

這時,隔壁的王嬸來拿藥,聽見這話接茬:"可不是嘛!我去年心口疼,去城裡醫院查,說"血管窄",讓我吃藥。後來來岐大夫這兒,他說我是"肝氣鬱",開了逍遙散,又讓我彆總跟兒媳婦置氣,喝了半個月就不疼了——您說這不是怪了?"

岐大夫笑著遞過藥包:"不怪。你總生氣,肝氣堵了,氣血就不暢,心口自然疼。逍遙散疏肝理氣,再加上你少生氣,氣血順了,疼就沒了。這就像水管堵了,光換水龍頭沒用,得把管子裡的淤堵通開——中醫就是那個"通管子"的,不光通,還教你彆往管子裡扔臟東西。"

王嬸走後,小知把熬好的藥裝進瓦罐,看著夕陽把藥鋪染成金紅色,忽然懂了:岐仁堂的藥香裡,藏著的不是什麼"神方",而是"看人"的智慧——不盯著病名看,隻盯著"人"的虛實寒熱;不光用藥治病,更教人選對日子過。

就像那銅爐裡的藥,無論煮的是真武湯還是逍遙散,說到底都是在幫人找回"陰陽平衡"的本分。人隻要守住這份本分,不瞎折騰自己,病邪自然就沒了落腳的地方。

夜色漸深,岐大夫鎖上藥鋪門,銅爐裡的餘溫還在。遠處傳來幾聲犬吠,他想起陳祥全當年若能多喝一個月藥,或許也能像姚秀招、張政文這樣,在田埂上曬著太陽過日子。說到底,治病的藥再好,也得配上"信"與"守"——信中醫的理,守養身的道,這樣藥才能起效,命才能安穩。

這大概就是岐仁堂能立住腳的緣故:藥是真藥,理是真理,待人是真心。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越界 俗世小三兒 開局刷一億美女主播千裡空降 聽丫鬟蛐蛐,我解鎖未知劇情 海賊:從永生的洛克斯海賊團開始 大哥彆卷了,你都卷成漢中祖了 手撕炮灰劇本,三個大佬爭紅眼 家生子的發家之路 春色渡佛,禁欲國師下神壇 不負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