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肥甘厚味惹的濕熱病,老郎中辨證除根有妙招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92章 肥甘厚味惹的濕熱病,老郎中辨證除根有妙招

第392章 肥甘厚味惹的濕熱病,老郎中辨證除根有妙招(1 / 2)

江南水鄉的春末,晨霧還沒散透,青石板路上就傳來了腳步聲。鎮東頭的岐仁堂剛卸下門板,藥香就混著巷子裡早點攤的油條香飄了出去——掌櫃的岐大夫正坐在櫃台後翻《脾胃論》,老花鏡滑到鼻尖,手指在“飲食不節則胃病”那行字上輕輕劃著。

“岐大夫,岐大夫!您快給看看我家老婆子!”門簾“嘩啦”一掀,退休的王主任扶著個穿碎花襯衫的阿姨走進來,阿姨臉膛紅得像熟透的蘋果,額角還滲著細汗,一進門就扶著八仙桌喘氣:“頭沉得像裹了塊濕布,眼睛也糊,剛才走過來這幾步,腳都發飄。”

岐大夫放下書,起身搬了把椅子讓阿姨坐下,指尖搭在她手腕上,指腹貼著寸關尺三脈。片刻後他皺了皺眉:“王嫂子,你這脈洪大得很,按下去還帶著勁,是實熱啊。”

這位阿姨是王主任的愛人李桂蘭,今年五十一,打從王主任退休後,家裡夥食就沒落下過——早上豆漿配油條,中午紅燒肉燉土豆,晚上還得整個醬肘子當下酒菜,王主任總說“退休了就得補補”,李阿姨也愛這口,一來二去,體重比去年重了十斤,肚子也鼓了起來。

“可不是嘛,”王主任在旁邊搭話,“前陣子她就說臉發燙,我以為是春捂多了,讓她減件衣服,結果沒用。後來找西街上的劉中醫看,給開了點菊花、金銀花煮水喝,喝了五天,臉還是紅,頭照樣昏。”

李阿姨揉了揉太陽穴,聲音帶著點委屈:“夜裡也睡不好,翻個身都覺得身上燥,有時候還口乾,想喝涼水。昨天跳廣場舞,人家張大媽還說‘桂蘭你這臉咋紅得跟喝了酒似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岐大夫點點頭,又問:“平時吃飯,是不是頓頓都有肉?甜的、油的是不是也愛吃?”

李阿姨臉更紅了,低頭摳著衣角:“嗯……我愛吃我家老王做的紅燒肉,還有蛋糕房買的奶油蛋糕,有時候下午看電視,還得吃點糖糕。”

“這就對了。”岐大夫轉身從書架上抽出本泛黃的《黃帝內經》,翻到“陽明脈解篇”,指給兩人看,“《內經》裡說‘陽明氣盛有餘,則身以前皆熱’。陽明經就是胃和大腸這條經,本就是多氣多血的地方。你頓頓吃肥甘厚味,肉多油多糖多,脾胃哪消化得了?這些東西積在胃裡,時間長了就變成濕熱——濕熱往上走,頭麵是‘諸陽之會’,所有陽氣都往這兒聚,濕熱跟著陽氣一衝,臉能不紅、頭能不昏嗎?”

王主任湊過去看那本書,撓了撓頭:“那之前劉中醫給喝的菊花水,咋不管用呢?”

“菊花是清上焦的熱,就像你家屋頂著了火,隻在房簷上澆水,底下的柴火沒滅,火能熄嗎?”岐大夫放下書,給兩人倒了杯溫開水,“王嫂子這病,根在脾胃裡的濕熱,得先把腸胃裡的積熱通出去,再清經絡裡的餘熱,才能斷根。要是隻清頭麵的熱,那是治標不治本。”

旁邊抓藥的學徒小張停下手裡的戥子,好奇地問:“師傅,那會不會是肝陽上亢啊?我之前看《金匱要略》裡說,肝陽往上衝也會頭紅頭昏。”

岐大夫笑了笑,拍了拍小張的肩膀:“你這孩子看書還挺細。是有這個可能,但得看根由。王嫂子平時脾氣急不急?有沒有頭暈的時候天旋地轉,或者手腳發麻?”

李阿姨搖搖頭:“我脾氣還行,就是有時候做飯慢了會著急,頭暈也不是天旋地轉,就是沉得慌,手腳也不麻。”

“這就不一樣了。”岐大夫說,“肝陽上亢的人,大多愛生氣,或者熬夜多,肝裡的火氣往上衝,會帶著頭暈目眩,甚至耳鳴。但王嫂子這情況,是因為吃太多肥甘的東西,脾胃堵了,濕熱往上拱,時間長了也可能影響到肝——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不好,氣血生化不足,肝得不到濡養,也會有點火氣,但根子還是在脾胃。要是隻平肝陽,不清脾胃濕熱,那濕熱還在,肝陽遲早還會上來。”

王主任聽得連連點頭:“那岐大夫,您說該咋治?咱聽您的。”

岐大夫走到櫃台後,拿起毛筆,在處方箋上寫下“調胃承氣湯加味”,一邊寫一邊解釋:“《傷寒論》裡的調胃承氣湯,就是治陽明裡實熱的——大黃瀉下通便,把腸胃裡的積熱拉出去;芒硝軟堅潤燥,幫著大黃清積;甘草緩和藥性,不讓腸胃受太大刺激。再加黃連,《神農本草經》裡說黃連‘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能清脾胃的濕熱;還有水牛角,代替古時候的犀角,涼血解毒,治頭麵的紅熱。先吃三副,每天一副,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吃完後可能會拉幾次肚子,那是在排濕熱,不用怕。”

寫完處方,岐大夫又叮囑李阿姨:“這三天裡,肉啊、蛋糕啊、甜飲料都彆吃了,就喝小米粥,吃點清炒青菜,比如菠菜、芹菜,多喝水,彆熬夜,晚上早點睡。”

李阿姨有點犯難:“那紅燒肉……”

王主任趕緊拍了拍她的手:“聽岐大夫的,紅燒肉先放放,等好了咱再吃清淡點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天後,李阿姨又來了,這次臉不那麼紅了,額角的汗也少了,進門就笑著說:“岐大夫,您這藥真管用!第一天吃了就拉了兩次,不是稀水,是成形的軟便,拉完之後頭就不那麼沉了,晚上也睡香了。”

岐大夫又給她診了脈,點點頭:“脈比之前緩多了,洪大的勁兒也小了,濕熱排得差不多了。現在該清經絡裡的餘熱了,用升麻加黃連湯。”

他又拿起處方箋,寫了“升麻加黃連湯”,解釋道:“這方子是李東垣在《脾胃論》裡提的,升麻能升提陽氣,還能清陽明經絡的熱——陽明經走頭麵,升麻能把經絡裡的餘熱帶出去;黃連繼續清脾胃的濕熱;再加白芍斂陰,防止清熱的時候傷了津液;甘草調和藥性。再吃五副,還是清淡飲食,這次可以加點蒸南瓜、煮山藥,補補脾胃。”

小張在旁邊記筆記,忍不住問:“師傅,為啥先用調胃承氣湯通下,再用升麻加黃連湯清經絡啊?不能一起用嗎?”

“脾胃裡的積熱沒清出去,先清經絡,就像河裡的石頭沒搬走,光清水麵上的浮萍,石頭還會往上冒浮萍。”岐大夫耐心地說,“得先把腸胃裡的‘石頭’積熱)搬走,再清經絡裡的‘浮萍’餘熱),這樣才能徹底。這就是‘標本兼治’,先治標的急頭麵紅熱、頭昏),再治本的根脾胃濕熱)。”


最新小说: 開局收容饕餮,749局找上門! 崩壞三:崩壞世界的奇妙之旅 惡雌挺孕肚養四崽,獸夫們追瘋了 我在星際送快遞 被廢靜心多年,你們才開始後悔? 白虎命,鎮龍妻 嬌美人帶娃去逼婚,首長跪求負責 陸總,太太拿到離婚證就跑了 崩人設後我成了人生巔峰 退親後我轉身嫁糙漢生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