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熱烈歡迎
慶王村在武安城正南20多裡的地方,古早的官道正好從這裡穿過。
據說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叫慶王的皇族在去封地就藩的路上,在這裡住了大半個月。
剛巧,村裡主要的姓氏也是朱姓,為了沾上皇家的喜慶,原來的朱家村就改成了慶王村,後來大明亡了,天下改成大清的了,這村名卻一直沒改,一直用到了現在。
此刻北村頭的大路邊,幾個身穿長褂,頭戴瓜皮小帽的鄉紳,正焦急的伸長脖子,朝著北邊的大路上張望著。
為首那個已經老態龍鐘,一手拄著花梨木雕琢的龍頭長拐,身邊還有一個丫鬟,輕扶著他的,他站著都顫顫巍巍,身後就是一張紅木椅子,他卻不願坐下。
雖然頭頂上擋了遮陽傘,可一身盛裝的鄉紳們,在秋老虎的熱烈陽光下,依然熱得臉色通紅,手絹都早已沾滿了熱汗,輕輕一擰都滴出水來了。
“族長,鬼子今兒真的要來咱們這?”
一個約莫40多歲的鄉紳,終於忍不住了,從頭頂上摘下瓜皮帽,當做扇子搖晃著,驅散滿頭的熱汗,開口問道。
“那是太君,你敢大不敬!”
拄著拐,丫鬟扶著的老頭一聽,氣得胡須都抖起來,他提起龍頭長拐,用力的往地上扥了一下。
“唔,太君,太君……”
那鄉紳嘀咕著。
這幾日,整個慶王村都雞飛狗跳的,就是為了迎接族長嘴上說的“太君”。
雖然這裡距離武安城也不算遠,可神奈光夫卻從來沒有來過。
“若是太君不來,我們可不是白準備了……”
那鄉紳抬起頭,看著火辣辣的太陽,又低聲嘀咕。
族長讓他們一大早就在這裡候著,可現在太陽都要爬到當空了,太君還沒來。
“你懂個屁!”
族長見有人質疑自己的權威,低聲怒道。
身子因為氣憤而顫抖起來,下巴上寥寥無幾的花白長胡子,也跟隨著劇烈的顫動。
這一下把身邊扶著他的丫鬟嚇了一跳,以為這老頭兒要背過氣去,趕忙伸手輕輕的撫摸著他的前胸,這才把他的氣憤撫下了大半。
一把擋過了丫鬟撫慰他的芊芊細手,族長乾枯顫抖的手指,又指向了那幾個陪同的等候的鄉紳。
“最近武安城鬨遊擊隊你們也知道……”
他聲音有些亢奮,也帶著幾絲顫音,語速卻快得和他的年紀很不相稱。
“知道,張王莊還被屠了……”
幾個鄉紳蔫巴巴的,耷拉著腦袋應道。
“所以你們還沒嗅出點什麼來?”
看到這些鄉紳蔫巴巴的模樣,族長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龍頭長拐又用力扥了一下地麵。
“族長,咱這破地方……早就不是啥交通要衝了……就算是皇軍掃蕩,都繞著咱們村走……”
剛才開口質疑的那位鄉紳,又低聲嘀咕起來。
“朱慶山!”
族長又一聲怒喝,那個鄉紳臉上卻還帶著幾分不服,卻懾於族長的威嚴,把頭低了下去。
“皇軍說了,誰給遊擊隊幫助就針對誰……”
依仗年紀的優勢,見把這個刺頭壓了下去,族長又扥了一下龍頭長拐,稍微放鬆了一些語氣。
“咱們村哪有遊擊隊……當年林大壯鬨遊擊隊的時候,我們唯恐避之不及,如今淩葉羽鬨遊擊隊,肯定不會來咱們這裡……”
另一個鄉紳又嘀咕道。
“愚蠢!”
見又有人提出了疑問,族長又怒道。
胸前呼哧呼哧的起伏著,嚇得那小丫鬟又趕緊把溫潤芊手摁到他胸口上,好一陣撫慰,族長的氣才消了一些。
“你們就是心疼那些糧食和錢財!”
族長抬起枯槁的手指,指了指身後的幾輛大板車。
板車上堆著的麻袋裡,是著幾日鄉紳們從村裡搜刮出來的糧食。
慶王村不大,就算搜刮完了,也沒有多少糧食。
在族長的威壓下,幾個扣扣搜搜的鄉紳,又不得不“捐獻”了一些,湊夠了5000斤糧食。
為了表示與皇軍“共築東亞共榮”的誠意,族長還率先領頭,把祖傳的一塊碧玉也拿出來了,準備賄賂神奈光夫。
其餘的鄉紳,也不得不拿出點錢來,又臨時用紅布扯了幾條大橫幅,大書:“歡迎皇軍蒞臨參觀”幾個大字,諂媚的模樣溢於言表。
“你們要這樣想……”
眼看大家不做聲了,族長的龍頭長拐又輕輕磕了一下地麵,開口道:“遊擊隊鬨得太君雞犬不寧,如今大多數村莊都在觀望中,我們要率先表示對皇軍的支持,以後的好處豈不是……”
“從皇軍手上,能撈到什麼好處?”
有人又低聲嘀咕起來:“倒是真金白銀,先折了進去不少……”
“鼠目寸光!”
族長又氣得呼哧呼哧的喘了起來。
這一下身側的丫鬟已經早有準備,不等他喘將起來,就趕忙用手心輕輕的拍打他的胸口,把尚未騰起的怒氣,給拍散了下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大壯鬨了幾年遊擊隊,沒鬨出什麼水花,皇軍對他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懶得搭理,可這淩葉羽可不一樣。”
族長又解釋道:“短短數日,就敢闖武安城,跟皇軍叫板。”
“那咱不投遊擊隊,還要投皇軍?那豈不是……廁所裡打燈籠,找死了麼?”
朱慶山又嘀咕起來。
“嗬嗬嗬,你們這就不知道了……遊擊隊就是流寇,誰見過流寇能成大事的?”
族長冷笑一聲,又說道。
“宋江啊……”
朱慶山低聲說道。
“你閉嘴!”
族長一聽,氣不打一處來,舉起龍頭長拐,就要打他。
那丫鬟見了,苦著臉也朝朱慶山怒目而視,手上趕忙又輕拍族長乾癟的胸口,也算是間接的幫朱慶山擋了一下。
“淩葉羽鬨得大,但終究還是要被剿滅的,這可就是咱們村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