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的廢品收購站,離她住的地方還挺近的,就是比起她光顧過的上個收購站小多了。
陳曦不嫌棄,因為這裡不要進門費,省錢了。
進去後,陳曦就聞到一股黴爛的味道,可見這個收購站裡的員工懶多了,這是報紙之類的書籍沾了水腐爛的味道。
除此之外,她想不出是什麼東西腐爛了。
破衣爛衫?
不可能,完全不可能。
破爛衣裳也是寶,是納鞋底少不了的好東西。
剩飯啥的更是不可能,人吃都吃不飽呢,哪能浪費一粒糧食。
肉食?
笑話,肉多難買誰不知道?一個月能吃上一回的人家,那是大戶人家,還不能每回都能買到肉呢。
所以,這味道除了是爛報紙之類的東西,不作他想。
陳曦尋著爛味兒找過去,發現是堆在牆角的一處紙堆,這邊是收購站員工洗手的地方,邊上還種了一些小青菜。
陳曦看著那堆書籍報紙,大感心痛,誰知道這裡麵有沒有絕版書籍呢?
忍著味道,她用樹枝翻了翻,還真翻到了幾本古書,濕了有一半兒。
陳曦趕緊收好,又去邊上翻找了。
她也沒有什麼目的,看到想要的就收起來,有時候是書,有時候是看上去還算順眼的石頭。
對,就是石頭,沾滿了泥。
這是不識貨的人看到的東西,陳曦眼裡這不是石頭,而是古代寫字作畫時用的鎮紙。
她雖不會寫大字兒,卻也見識過這東西。
除此之外,還有摔破了一角的硯台,也是好東西。
乾燥的報紙找了一大包,其他的還真沒找到什麼好東西。
過秤的大爺看到這些撇了撇嘴,“給一毛錢吧。”
陳曦麻利地付錢,將這些放到自己的背簍裡走了。
同時在心裡歎氣,並不是每個廢品收購站裡,都有老天爺送給女主的福利。
回到家,陳曦將報紙扔到廚房裡當引火的柴,又把裹滿了泥的鎮紙和硯台清洗乾淨。
鎮紙是個長方體的外形狀,看上去烏黑烏黑的,握在手裡還挺沉的。
可它又是木製的,可能是傳說中的烏木吧?
有一麵雕刻著枯枝寒梅,很是雅致,可惜隻有這麼一個,要是有一對兒就更好了。
陳曦又將硯台清洗出來,發現也是很不錯的東西,破了的地方是硯台的一個小裝飾,不妨礙使用。
硯台的裝飾也是梅花,有一枝梅花被摔掉了,有點兒可惜。
將這東西跟鎮紙放在一起,無比和諧,可能是一套。
陳曦嘖嘖兩聲,“這東西應該也能值不少錢,廢品收購站裡果然是有好東西的。”
至於那幾本沾了水的書,陳曦也沒有好辦法,隻能將大石頭壓在書上慢慢陰乾了。
收拾完這些,陳曦又做了碗麵條吃,這才拿著一塊黑布去了隔壁李奶奶家。
她想做一條秋冬皆可穿的褲子,黑色的斜紋布就很合適。
李奶奶家的大孫子結婚了,孫媳婦家陪嫁了一台縫紉機,羨慕得陳曦不要不要的。
她要是有台縫紉機,能做多少東西呀,床單背罩,想拚就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