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兒在紅光農場結束了為期十個月的生活體驗,十個月三百天的田間勞作給他的北京之行增添了光彩。
草兒在農場工作成績優異,當地的文化宣傳部門給予他豐厚的獎賞,北京《首都京郊日報》特聘他為本報《胡同文化》專欄特約記者。
這年年底,草兒被派往新疆兵團農七師某團采訪體驗最基層完成《天山之戀》的采寫報道工作。
1994年11月8日,草兒回到故鄉丹城市,在家小住了三天。
11月12日,乘坐丹城——鄭州的依維柯來到了鄭州火車站。
鄭州汽車站和火車站對門鄰居,便於交通出行,這給旅客帶來了方便。
鄭州是全國交通網彙聚城市之一,人來人往,人群密集,給旅客一種人頭顫動的影音之感。
草兒在鄭州踏上開往新疆烏魯木齊的普快列車。
列車行走在通往祖國大西北的路遙遠而漫長,草兒要接受寂寞難耐的旅途生活。
這次列車上,給草兒一個不樂觀的感覺就是:人滿,人擠。
當列車奔馳在戈壁灘長廊上時,草兒偶得一種從沒有過的地域胸懷:寬廣!
茫茫戈壁灘,一眼望不到邊!
稀少的草木,茫茫沙漠戈壁。這是一種農民厭惡的稀有地方,沒有綠色沒有樹林沒有莊稼,隻有眼前的荒漠和風沙……
這種風景使草兒詩興大發——
茫茫人海
彙聚列車
誰懂誰的心脈波動
誰知誰的願望暢想
路上的腳呀
不知邁上何方
隔著車窗望遠方
慢慢欣賞
茫茫戈壁
人跡去了何方——
穿過黃土高坡,橫過戈壁大漠,六天六夜一路奔忙,淩晨三點,終於到了新疆烏魯木火車站……
在烏魯木齊下了車,這個天山腳下的高原城市沒有搭理草兒,城市和草兒之間隻有一個詞兩個字:陌生!
在烏市小歇了一會,草兒又轉乘烏市通往兵團農七師一三零團的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