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元旦前。
單位放假一周,草兒從北京回到故鄉,一種對母校的念油然而生。草兒想母校的同窗好友,想自己培訓過的學生,想母校的一草一木。
2020年,元旦。
草兒在故鄉沿著村後小河賞讀故鄉的冬天。
故鄉的夏天,鳥兒花香小橋流水,很美!冬天的故鄉也很美,河堤上光禿禿的楊樹林,乾枯柔軟的茅草叢,還有時不時出沒的因受驚猛然跳穿的米灰色野兔。
故鄉的美,在草兒的筆下醞釀成精美的詩篇,一位鄉土詩人的愛,一個特約記者的情,因故鄉而源遠流長!
從楊柳村和母校之間寬八米長十二米的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簡易橋梁通過,直走向東二百米便是母校楊柳中學了。
2020年1月5日,草兒走進母校,去看看母校的一草一木,去和久彆的同窗和心愛的學生聊聊學習和日子。
草兒記得從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間,每每回歸的空閒就走進母校的七尺講台。
曾記得一個周五的作文課上,草兒在黑板上寫下一個作文題目《父親的故事》,把作文的要求和格式說給講台下的學生。
父親的故事就在學生的心裡潛滋暗長,四十多分鐘的課堂,學生們靜靜地書寫。學生的眉毛眼睛和筆頭各有不同的神態,看著認真習作的孩子們,草兒的心裡靈感一閃,一篇下水作文輪廓勾勒出朵朵浪花……
草兒的愛在故鄉,草兒的情在母校。紅色記者生涯,鄉土藝術之路,草兒編織著現實而獨特個性的風景情水。
第二課堂堂,一班四十五學生四十五篇作文,草兒任意抽選出三個學生的作文作為點評例文。在點評之前,草兒首先把自己的作品書寫在黑板上,並表情朗誦給台下的四十五雙渴求知識的眼睛。
草兒朗誦到——
父親的故事
作者草兒
父親的故事
兒子的懷念
最難忘的兩件事
一件事終生難忘
一輛地板車的行程
用腳丈量一百華裡路程
是為了給兒子去市裡醫院治病
這是恩情的心念
父親的故事
兒子的無言
最難忘的兩件事
一件事一輩子的遺憾
關於求學征程
最後一學年的成績
兩分之差師範落選
兒子希望再讀讀一年
父親說
家裡窮
沒有錢
彆在溜西瓜皮了
體諒體諒老爹老媽吧
兒子痛心無奈放棄了最大的求學心願
兒子做了父親
把女兒培養成大學生
孩子需要什麼就做什麼
做了父親的兒子儘了父親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