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9日,農曆乙巳蛇年大年初一。
鄉村大拜年,風景中原,孔孟之道,山東故事,黃河浪打浪層層疊疊樂於生活瞬間……
我作為家族裡的一員,為家族製作了一個拜年視頻……
念起我的童年和少年……
穿花衣戴花帽的時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苦日子也很快樂……
椿樹旺椿樹旺,你長粗我長長,你長粗了當梁檁,我長長了穿衣裳,兒歌難忘……
愛在黃河故鄉,情暖中原大地……
——題記
大年初一情暖黃土地
一、初一追思,情係先輩
2025年1月29日,農曆乙巳蛇年大年初一,清冷的晨曦穿透薄霧,如輕紗般灑落在這片滿載回憶的黃土地上。遠處,新年的鞭炮聲稀稀拉拉地傳來,那聲音仿佛被這寒冷的空氣稀釋,無法驅散我心底因緬懷先輩而湧起的濃濃哀愁。我早早起身,獨自靜立在庭院之中,目光所及,皆是往昔的痕跡,先輩們的音容笑貌如潮水般在腦海中翻湧。
家族的變遷似歲月長河中的波瀾,眾多長輩已離我們而去,爹兄弟三人,姐妹四個,如今僅三叔仍陪伴在我們身邊。在這個意義非凡的日子裡,前往紀念堂祭祖尋脈,傳承家族精神,已然成為我心中最為迫切的使命。
二、晚輩齊聚,同赴紀念堂
匆匆用過早餐,我便挨家挨戶通知家族裡的晚輩。不多時,他們便在村頭集合完畢。望著那一張張朝氣蓬勃卻又略帶懵懂的臉龐,我神情莊重地說道:“今日,我們一同前往紀念堂,祭拜祖先,探尋家族的根源。先輩們以智慧和汗水為我們鋪就了前行之路,他們的故事與精神,是家族最寶貴的財富,我們務必銘記於心,代代傳承。”晚輩們紛紛點頭,眼神中透露出對家族曆史的敬畏與好奇。
一路上,寒風如刀割般呼嘯而過,吹得路邊枯黃的野草瑟瑟發抖,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家族的往昔。陰沉的天空壓得很低,猶如一塊沉甸甸的鉛板,仿佛隨時都會給這艱難的生活再添陰霾。我一邊前行,一邊向晚輩們講述家族的大致情況,為他們即將開啟的家族曆史探尋之旅勾勒出初步輪廓。
三、紀念堂內,緬懷先輩偉績
踏入紀念堂,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撲麵而來。陽光透過斑駁的窗欞,灑落在先輩們的牌位上,仿佛為其披上一層神聖的光輝。我們懷著崇敬之情,緩緩走到牌位前,輕輕擦拭著牌位上的灰塵,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先輩們深深的敬意與無儘的思念。
站在牌位前,我深吸一口氣,努力抑製內心的激動,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爺爺奶奶、大伯、各位長輩,新年已至,我們來看望你們了。家族的晚輩們皆已長大成人,定會傳承好家族精神,不負你們的殷切期望。”
隨後,我開始向晚輩們娓娓講述先輩們的動人故事。我講起爺爺,在那艱苦卓絕的歲月裡,土地貧瘠,收成微薄,一家人常常食不果腹。然而,爺爺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每天天未破曉,他便扛起鋤頭,踏入自家那片貧瘠的田地,精心耕耘,嘗試各種種植方法,隻為能多收獲一些糧食,讓家人免受饑餓之苦。有一年,罕見的旱災肆虐,莊稼顆粒無收,爺爺為了不讓家人挨餓,獨自踏上前往深山的艱難路途,去尋找能維持生計的野果和野菜。山路崎嶇險峻,他不知摔了多少跤,身上布滿傷痕,但他始終咬牙堅持,憑借頑強的意誌,一步一步向著希望前行。當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看到家人能夠吃上東西,臉上露出欣慰而滿足的笑容。
奶奶同樣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她不僅要操持繁雜的家務,無微不至地照顧眾多子女,還要在農忙時節,與爺爺一同在田間辛勤勞作。夜晚,當家人都已安然入睡,她卻依然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線地為家人縫補衣服、納鞋底。那時,布料極度稀缺,她總是想儘辦法,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將每一塊布料都發揮到極致。為節省珍貴的燈油,她常常借著月光做針線活,久而久之,眼睛落下病根,但她從未有過一句怨言,默默為這個家奉獻著一切。
大伯為了家族的發展,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去。在改革開放的浪潮初起之時,大伯憑借敏銳的商業眼光,察覺到其中蘊含的機遇。他不顧家人的擔憂與反對,毅然決然地踏上外出闖蕩的征程。初到外地,他從建築工地上最底層的小工做起,每天從事著搬磚、和泥等繁重的體力勞動,吃儘苦頭。然而,大伯憑借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斷學習,逐漸掌握精湛的建築手藝。後來,他憑借努力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小建築隊。他不僅帶領村裡的年輕人一起打拚,改善了自家的生活條件,還幫助許多鄉親擺脫貧困,走上致富的道路。然而,長期的過度勞累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即便在病床上,他依然心係家族未來,反複叮囑晚輩們要努力奮鬥,不怕吃苦,勇往直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講完這些,我又憶起爺爺奶奶和入伍前的爹開饃店的日子。那時候,生活的重擔壓得一家人有些喘不過氣來,為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狀況,爺爺奶奶和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開一家饃店。
每天淩晨兩三點,整個村子都沉浸在夢鄉之中,黑暗如墨般濃稠,仿佛一塊巨大的幕布,將整個世界都籠罩在寂靜與未知之中。爺爺輕輕推醒奶奶,說道:“他娘,該起來乾活了。”奶奶揉揉惺忪的睡眼,應道:“好嘞,這就起。”兩人輕手輕腳地起床,生怕吵醒了還在熟睡的爹和其他家人。破舊的窗戶縫裡,寒風如餓狼般嗚嗚地灌進來,吹得兩人不禁打了個寒顫。
爺爺走向麵盆,心中想著:“這每一口吃食都來之不易,咱得用心做,才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他借著微弱的燈光,按照比例把麵粉、水和酵母放進去,然後開始揉麵。揉麵可是個體力活,不一會兒,爺爺的額頭上就冒出了細密的汗珠,那汗珠就像清晨草尖上的露珠,在微弱的燈光下閃爍著。昏暗的燈光在風中搖曳,仿佛暴風雨中的殘燭,隨時都可能被黑暗吞噬,就像這艱難生活中那一絲岌岌可危的希望。爹聽到動靜,也趕緊起床幫忙,他一邊幫爺爺準備蒸籠,一邊說:“爹,我來幫您,您歇會兒。”爺爺笑著搖搖頭:“沒事,你把蒸籠準備好就行,這麵還得揉一會兒,勁到了蒸出來的饃才好吃。”此時爺爺心裡滿是對未來的期許,想著隻要一家人齊心協力,日子總會好起來,可看著這昏暗的環境,又不禁有些擔憂,未來就像被大霧籠罩的道怒,充滿了不確定性。
奶奶在旁邊把爐灶生起火,大鍋裡添滿水,等著水燒開。外麵的寒風如同一頭咆哮的野獸,瘋狂地拍打著窗戶,發出“砰砰”的聲響,仿佛在無情地提醒著生活的艱難。她一邊往灶裡添柴,一邊念叨著:“希望今天的饃能多賣點,這樣咱們的日子就能好過點。”奶奶看著跳躍的火苗,心裡既緊張又期待,緊張是怕生意不好,期待是盼著這饃店能成為一家人生活的轉機。然而,灶裡冒出的濃煙卻嗆得她咳嗽起來,模糊了她的視線,那濃煙就像一團不散的陰霾,蒙在了她的心頭。爺爺接過話茬:“放心吧,隻要咱們用心做,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好。”爺爺這話既是說給奶奶聽,也是給自己打氣,可在這寒冷又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裡,他的信心也像風中的紙片,搖搖欲墜。
等麵揉好,爺爺把麵團分成小塊,再一塊一塊搓成饃坯,放在案板上醒發。這個時候,鍋裡的水也開了,蒸汽直往上冒,模糊了整個屋子,仿佛給屋子披上了一層白色的紗帳。奶奶把醒好的饃坯一個個放進蒸籠,蓋上蓋子,開始蒸饃。她守在爐灶邊,眼睛盯著鐘表,嘴裡嘟囔著:“二十分鐘左右就差不多,可不能蒸過頭了。”此刻奶奶的心裡有些忐忑,她擔心蒸出來的饃口感不好,影響生意,這種擔憂就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她的心頭。窗外的寒風依舊呼嘯,仿佛在嘲笑他們的努力,讓她的心裡越發不安,仿佛置身於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不知未來駛向何方。
爹在一旁看著奶奶,說道:“娘,您歇會兒,我來看著。”奶奶笑著說:“不用,你去把門口打掃一下,一會兒該有人來買饃了。”奶奶嘴上這麼說,心裡卻覺得隻有自己盯著才放心,這饃店承載著一家人的希望,容不得半點馬虎,就像守護著一艘在風浪中航行的船,片刻都不能鬆懈。但看著外麵黑漆漆的天,她又擔心今天會不會像往常一樣顧客寥寥,那種擔憂就像一層揮之不去的薄霧,縈繞在她心間。
大概過了二十多分鐘,第一籠饃出鍋了。那白白胖胖的饃,散發著濃濃的麥香味,給這寒冷的屋子帶來了一絲溫暖,仿佛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一家人的希望。爺爺看著熱氣騰騰的饃,欣慰地說:“不錯,這饃看著就有食欲。”爺爺此時心裡鬆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同時又擔心這一籠饃能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的人,雖然找到了一口水,卻擔心這水能否支撐自己走出沙漠。外麵依舊是寒風凜冽,天色陰沉,不知道今天的饃到底能賣出去多少,未來的銷售情況就像隱藏在烏雲後的月亮,充滿了未知。奶奶也笑著說:“趕緊趁熱擺出去,說不定能多賣點錢。”奶奶滿心期待著這些饃能吸引顧客,為家裡帶來更多收入,可她的眼神中還是透露出一絲擔憂,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雖然看到了一絲曙光,但依舊害怕這曙光隻是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