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農曆乙巳蛇年正月初五,接財神。
關於財神的風俗年味,念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的童年和少年,快樂無暇……
講述民俗文化,接財神……
——題記
大年初五接財神
一、往昔記憶的序幕
2025年2月2日,農曆乙巳蛇年正月初五,天還未亮透,城市的輪廓還在晨曦的微光中影影綽綽。我站在自家的露台上,微風輕輕拂過,帶著一絲冬日的涼意,卻也夾雜著濃濃的年味兒。
思緒不禁飄回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那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時光。記憶中的黃河岸邊牡丹城楊柳村,每到過年,都洋溢著獨特而濃鬱的年味兒。
楊柳村依傍著黃河,冬日的黃河雖沒有春日的奔騰,卻也有著沉穩的氣勢。河麵上偶爾還會有薄冰閃爍著微光,仿佛是大自然賜予的細碎銀片。沿著河岸,一排排垂柳雖已褪去翠綠,卻依舊在寒風中搖曳,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新春翩翩起舞。
村子裡,家家戶戶的屋頂上都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霜,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鑲嵌了一層晶瑩的白邊。土坯房錯落有致地排列著,牆壁上貼著孩子們用彩紙剪出的各種圖案,雖略顯稚嫩,卻充滿了童趣與對新年的期盼。
一進入臘月,整個村子就像被注入了活力。大人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女人們在自家的灶台上忙著蒸饅頭、炸丸子,整個村子都彌漫著麵食的香氣和油炸食品的香味。男人們則聚在一起,忙著殺豬宰羊,準備過年的肉食,那熱鬨的場景仿佛一幅生動的民俗畫卷。孩子們更是興奮,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手中緊緊握著鞭炮,時不時地炸響幾聲,給寧靜的村子增添了幾分喧鬨和喜慶。
而大年初五接財神,更是被視為重中之重。在初四的晚上,母親就會早早地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然後拿出準備好的紅紙,剪出各種寓意吉祥的圖案,貼在門窗上。父親則會在院子裡擺放好一張方桌,那是為迎接財神準備的供桌。不僅如此,母親還會特意在供桌的四個角壓上幾枚硬幣,寓意著錢財穩穩當當,財神來了不會空手走。關於接財神習俗的由來,在民間流傳著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人們為了在這一天迎接財神,會提前做好準備,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還有一種說法與《封神演義》中的趙公明有關,他被薑子牙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手下寶有招、納珍、招財、利市四位小神協助,傳說他每年正月初五會下凡巡視人間,百姓們為祈求財富,便在這一天迎接他。
二、準備迎財神
隨著天色漸亮,整個村子也漸漸熱鬨起來。黃河岸邊的楊柳村,在新年的氛圍中煥發出彆樣的生機。
在記憶裡,初四夜裡,我和小夥伴們就會聚在村頭那棵古老的槐樹下,討論著第二天接財神的各種趣事。老槐樹粗壯的枝乾在夜色中影影綽綽,仿佛也在傾聽著我們的歡聲笑語,為我們守護著這份童真與期待。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財神會從黃河上踏波而來,有的說財神會騎著瑞獸降臨,每個人的眼睛裡都閃爍著興奮與期待的光芒,仿佛財富已經觸手可及。
“我跟你們說,我昨兒晚上夢到財神爺啦,他穿著金晃晃的衣服,可威風了!”小虎子眼睛亮晶晶地說道,一邊說一邊還揮舞著手臂,比劃著財神的模樣。
“嘿,你就吹吧,我還夢到財神爺直接給我一屋子的金銀財寶呢!”二蛋不甘示弱地回應,雙手在空中誇張地劃了個大圈,仿佛真有一屋子財寶在眼前。
“要是財神爺真能給我好多錢,我就去買好多好多鞭炮,可勁兒放!”柱子也跟著興奮地說,還興奮地蹦躂了幾下。
天還未亮透,母親就輕輕叫醒我,幫我穿上新衣。那新衣帶著母親提前烘烤的溫度,暖融融地包裹著我。一家人洗漱完畢後,便來到院子裡的供桌前。供桌上擺滿了各種精心準備的供品,紅彤彤的蘋果散發著誘人的果香,寓意著團圓平安;精致的糖果五彩斑斕,象征著生活甜蜜;還有那條精心烹製的魚,魚身完整,魚眼明亮,寓意著年年有餘。除了這些,供品中還一定會有一碗用糯米做的糍粑,糍粑被精心塑造成圓潤的形狀,黏性十足,寓意著能把財神“黏”在家中。父親神情莊重,手持點燃的香燭,那跳動的燭火映照著他虔誠的麵龐,嘴裡念念有詞,祈求財神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裡財源廣進,平安順遂。他微微躬身,對著供桌深深作揖,動作緩慢而恭敬,黃河水在不遠處靜靜流淌,發出低沉的聲響,仿佛也在為我們的祈福默默見證。
三、街頭巷尾的財神氛圍
吃過早飯,我帶著家人來到了村裡的街道上。街道上早已是人來人往,熱鬨非凡。到處都能看到人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仿佛都在期待著財神的降臨。
路邊的攤位一個挨著一個,擺滿了各種與財神有關的物品。金光閃閃的財神像神態各異,有的財神笑容可掬,仿佛在向人們傳遞著財富的喜訊;有的財神則目光炯炯,透著一股威嚴。印著財神圖案的年畫色彩鮮豔,財神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要從畫中走出來。還有那些小巧玲瓏的財神掛件,有的是用紅繩穿著的木質財神,紋理細膩;有的是金屬質地的,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孩子們興奮地穿梭在各個攤位之間,手中緊緊攥著壓歲錢,眼睛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來回掃視,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二嬸,你看這財神像咋樣?我尋思著請一尊回家,保佑咱今年大豐收,多掙點錢。”張大伯拿著一尊財神像,在手中反複翻轉,仔細端詳著,向旁邊的王二嬸詢問。
王二嬸湊了過來,用手輕輕摸了摸財神像的輪廓,說道:“這財神像看著就喜慶,眼神透著靈氣,肯定能給家裡帶來好運,你就請回去吧。”說著,她還點了點頭,眼神中滿是肯定。
這時,一旁賣掛件的李大爺笑著說:“今年這掛件樣式可多了,大家挑個喜歡的,掛家裡、戴身上,財神爺保佑,一年都順順當當。”他一邊說,一邊拿起幾個不同樣式的掛件,在手中展示著,吸引著周圍人的目光。
不遠處,一個老人正在攤位上專注地製作手工財神像。他身旁的工具擺放得整整齊齊,老人雙手熟練地擺弄著手中的泥土,那泥土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逐漸勾勒出財神的輪廓。他時而用手指輕輕按壓,塑造出財神的麵部表情;時而用工具細致地刻畫衣袂的褶皺,眼神專注而投入。不一會兒,一個栩栩如生的財神像就出現在眼前,那財神的神態、衣袂的褶皺都被刻畫得細致入微。這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村裡的老工匠也會在過年時製作一些簡單的財神像,送給村裡的孩子們。那時候,得到一個財神像,就像得到了世間最珍貴的寶物。
在村子的廣場上,一場盛大的民俗表演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舞龍舞獅隊伍在人群中穿梭,鑼鼓聲震耳欲聾。舞龍的小夥子們身著鮮豔的服裝,那巨龍在他們的舞動下,時而蜿蜒盤旋,時而昂首騰飛,仿佛真的要騰空而起,去迎接財神的到來。龍頭製作得極為精美,龍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光芒,仿佛蘊含著無儘的財富。舞龍的小夥子們喊著整齊的口號,齊心協力地舞動著龍身,他們的手臂肌肉緊繃,隨著龍的舞動有節奏地用力,腳步也靈活地移動著,將巨龍舞得活靈活現。
舞獅的表演者們也毫不遜色,他們模仿著獅子的各種動作,時而跳躍,時而翻滾,獅子的神態被演繹得惟妙惟肖。那獅子時而眨動著靈動的眼睛,時而晃動著毛茸茸的腦袋,還會突然張大嘴巴,露出裡麵鮮紅的舌頭,逗得觀眾們哈哈大笑。舞獅者們配合默契,一人控製獅頭,靈活地做出各種動作,時而高高躍起,時而伏地翻滾,另一個人則配合著獅頭的動作,控製著獅身的起伏,兩人的動作銜接自然流暢,仿佛融為一體。
人群中,還有一些人戴著財神麵具,他們手中拿著一疊印有財神圖案的小卡片,穿梭在人群中,向周圍的人分發,寓意著把財運傳遞給大家。每遞出一張卡片,都會伴隨著一聲“恭喜發財”的祝福,人們笑著接過卡片,有的還會雙手合十,向送卡片的人回禮,嘴裡說著“同喜同喜”。
“這舞龍舞獅可真帶勁兒啊!看著就喜慶,今年肯定是個好年景!”劉大叔興奮地說道,他一邊說,一邊用力地鼓掌,手掌都拍得通紅。
“是啊,每年就盼著這一天,熱熱鬨鬨的,接了財神,心裡踏實。”旁邊的趙大媽附和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條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