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攻城大軍已經寂靜下來。
鎮北王的人頭,被高高地掛在了風雪關的城樓之上。
當那四處支援而來的叛軍,看到那顆死不瞑目的頭顱時,整個大軍,瞬間便炸開了鍋!
他們的王,死了!
那個帶領著他們在北境縱橫數十載,戰無不勝的王,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死在了自己的帥帳之中!
這怎麼可能!
恐懼,恐慌,和難以置信的情緒,如同瘟疫一般,在整個叛軍大營之中迅速地蔓延開來。
群龍無首,軍心大亂。
而就在此時,謝寧的使者也適時地出現在了叛軍的各大營地之中。
他們高舉著由鎮北王親筆書寫的降書,向所有的叛軍將士,宣布了鎮北王謀反被誅,朝廷大軍不日將至的消息。
同時,他們也帶來了謝寧的承諾。
隻要他們放下武器,歸順朝廷,之前所犯下的罪行,一概既往不咎。
並且,還會根據他們在之後平定叛亂中的表現,論功行賞,加官進爵!
降書,當然是謝寧找人模仿的。
現在大軍內部群龍無首,招安便是最好的選擇。
一邊是朝廷大軍壓境,死路一條。
一邊是既往不咎,甚至還有機會加官進爵。
這道選擇題,該怎麼做,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
於是,在鎮北王死後的第二天。
那幾十萬叛軍,便齊刷刷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選擇了投降。
其中,貪狼周奎和破軍趙烈,在收到了謝寧的密信之後,本就心生異誌,此刻見鎮北王已死,更是第一個站出來,表示願意歸順。
而那個號稱天機的老油條吳庸,在看到七殺孫猛全軍覆沒,鎮北王又被離奇斬首之後,更是連絲毫的猶豫都沒有,直接便帶著自己的兵馬,投靠了謝寧。
至此,一場足以動搖大齊國本的,聲勢浩大的北境叛亂,就在謝寧那雷霆萬鈞的手段之下,在短短的一天一夜之內,便被輕而易舉地平定了。
謝寧並沒有因為這輕而易舉的勝利而有絲毫的鬆懈。
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麵。
他將那三十萬降兵重新進行了整編。
提拔了像吳庸這樣識時務的“俊傑”,也毫不留情地清洗了一批像周奎那樣,隻知燒殺搶掠的兵痞。
他將北境的軍務,暫時交給了吳庸和幾位自己信得過的神策軍將領共同管理。
讓他們一邊安撫軍心,肅清鎮北王的殘餘勢力,一邊整頓兵馬,隨時準備南下,馳援建安。
做完這一切的安排之後,謝寧沒有再在北境多做停留。
他將大軍的指揮權,暫時交給了副帥。
自己則是帶著清風和明月兩人,換上了便裝,跨上了三匹日行千裡的寶馬,星夜兼程,朝著那早已是風起雲湧的建安城,疾馳而去!
馬蹄聲急,卷起一路煙塵。
謝寧的心,也如同那飛馳的馬蹄一般,焦急如焚。
慶寧,慶誌。
等我!
一定要等我回來!
......
三日後,建安城外。
當謝寧的身影出現在那熟悉的官道之上時。
他看著那座雄偉的,戒備森嚴的古老都城,那雙深邃的眼眸之中,卻是閃過了一絲冰冷的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