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小節邙山尋遺蹤
洛陽城外的北邙山,在暮色的籠罩下宛如一條沉眠的巨蟒,滿山的鬆柏在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聲訴說著千年帝王陵寢的寂寥與神秘。王凡與李明遠沿著蜿蜒的青石古道緩緩前行,手中的太學殘鏡突然泛起溫熱,鏡麵上竟浮現出北鬥七星的倒影,那鬥柄正精準地指向西側的山坳。在那裡,半截石牌樓在荒草叢中若隱若現,牌樓上的雲雷紋與太學遺址的紋路如出一轍,每一道紋路都隱隱透著上古靈氣的震顫,仿佛在向世人昭示著這裡隱藏的秘密。
“觀主,鏡麵上的星圖和《天機卷》殘頁相吻合。”李明遠壓低聲音說道,他的手緊緊按在劍柄上,目光警惕地掃過路邊那座斷碑。碑上“南華”二字已被歲月風化得模糊不清,“聽風衛傳來消息,北邙山有七十二疑塚,地脈彙聚之處必定存在古跡。”說著,他忽然敏銳地指著碑後的陰影處,“那裡有三道黑霧,應是玄陰宗的巡山哨。”
王凡立刻運轉觀氣術,隻見山坳處的氣運呈現出罕見的五彩氤氳之色,與玄陰宗那令人厭惡的純黑、董卓充滿暴虐的血光截然不同。就在此時,他眼角瞥見石牌樓後有黑影晃動,急忙拉著李明遠躲入一旁的灌木叢中。定睛一看,原來是三名灰袍人,他們腰間的玉璜上刻著“太平”二字,手中羅盤的指針正瘋狂地指向觀星台的方向。
“張角大仙的《太平要術》殘頁記載,南華洞府位於‘三劫交彙之處’。”其中一人舉著刻有殘缺星圖的青銅羅盤,神色激動地說道,“這北邙山埋葬著漢家天子,地脈如龍盤,必定是地劫陣眼所在!”
王凡心中猛地一動,想起在太學遺址得到的玉簡,其中提及三陰陣正是要以“天劫星鬥、地劫地脈、人劫生魂”來催動。他悄悄取出昆侖鏡,將鏡光灑向羅盤,刹那間,羅盤表麵竟浮現出洛水的波紋,與北邙山的地脈紋路遙相呼應。“太平道一心想尋找地劫陣眼,卻不知人劫才是開啟陣眼的關鍵鑰匙。”他低聲對李明遠說道,同時指尖輕輕劃過太學殘鏡,鏡中清晰地倒映出自己的氣運色團。經過連日來對百姓的守護,原本的銀芒已染上了淡淡的金輝,這正是百姓願力不斷凝聚的征兆。
二人小心翼翼地繞開哨崗,沿著東側的野徑繼續前行。野徑的儘頭,一座已然坍塌的石殿映入眼簾。殿門兩側的石柱上刻滿了殘缺的星圖,中央的石階布滿了青苔,但其中卻有一條明顯的腳印痕跡,顯然有人近期剛從此處走過。李明遠剛要抬腳踏入,王凡眼疾手快,突然按住他的肩膀,神色凝重地說道:“殿內設有‘天羅符陣’,這是一種上古符陣,以巧妙的符文布置在每一塊青磚之下作為陣眼,一旦觸發,將引發強大的符力攻擊。”說著,他取出三枚“踏雲符”,符麵上的雲紋與石殿星圖隱隱產生共鳴,“跟著我的腳步,依次踩踏‘天樞—天璿—天璣’三星位,每七步變換一次位置。”
二人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按照王凡的指示前行,終於在殿內中央發現了一口枯井。井壁上刻滿了蝌蚪文,正是上古修仙文。“李明遠,用‘聚靈盞’收集井中靈氣。”王凡一邊說著,一邊取出《天機卷》殘頁。殘頁剛靠近井邊,便無風自動,上麵的文字與井中靈氣產生強烈共鳴,漸漸顯露出“地劫者,地脈之傷也”的字樣,“這些文字記載著‘天地人三劫’的聯係,地劫源於地脈的失衡,需要聖物來鎮守,而人劫……”他忽然發現殘頁上的“人劫”二字與自己掌心的願力金光產生共振,不禁心中一喜,“人劫竟藏在生民的願力之中。”
就在這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激烈的打鬥聲。王凡心中一驚,迅速衝出殿門,隻見戲誌才的親衛正與玄陰宗死士展開殊死搏鬥。為首的死士腰間掛著神農鼎殘片,鼎身上的雲雷紋正與北邙山地脈相互呼應,散發出詭異的光芒。“觀主,戲先生算準了玄陰宗會在此劫道!”親衛隊長一邊奮力抵擋,一邊拋出一枚令牌,正是曹操的“鎮北令”。令牌邊緣刻著清微觀的雲紋,在陽光下閃爍著微光,“曹將軍已護送金墉城百姓往兗州安全撤離,讓您安心探尋前路。”
王凡見狀,當機立斷,迅速甩出“迷蹤符”。符光一閃,瞬間化作滿山的螢火,將玄陰宗死士引入歧途。隨後,他帶著李明遠朝著山巔的觀星台狂奔而去。山頂的青銅晷盤雖已斑駁破舊,但晷針卻依舊精準地指向洛陽太學遺址的方向,盤麵上的星圖與太學殘鏡上的圖案完全吻合。“李明遠,三陰陣的三聖物分彆對應三劫:神農鼎鎮壓地劫,其陣眼在北邙山;軒轅印鎮壓人劫,陣眼位於洛陽城;昆侖鏡則鎮壓天劫,陣眼在洛水。”他將太學殘鏡輕輕放在晷盤中央,鏡中刹那間浮現出洛陽城的氣運投影,“玄陰宗妄圖借助三聖物煉化洛陽百姓的生魂以完成三陰陣,可他們卻忽略了——”
話還未說完,山腳下突然傳來震天的鼓聲,董卓的血符軍正如潮水般向北邙山洶湧逼近。黑色軍旗上的血紋與玄陰宗的骷髏符隱隱共振,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息。王凡遠遠望去,隻見玄陰宗營地中升起三股濃濃的黑煙,這正是三陰陣即將成型的危險征兆。就在此時,觀星台的基石上一行小字突然亮起:“破陣之法,不在聖物,而在生民”——這正是南華老仙留下的警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明遠,你立刻帶著‘聚運符’前往金墉城!”王凡神色凝重,將昆侖鏡塞到弟子手中。鏡麵上清晰地浮現出洛水的方位,“召集百姓朝著北鬥方向虔誠祈福,他們的願力能夠衝散人劫陣眼的血霧。我則去阻止玄陰宗啟動地劫陣眼,記住——”他用力指向自己胸前的雲紋符,“百姓的炊煙,便是這世間最厲害的破陣符。”
李明遠剛離開不久,青虛子便帶著數十名邪修氣勢洶洶地殺到了觀星台。“清微觀的小雜毛,你以為你能壞了我們的好事?”他囂張地舉起軒轅印,印麵紅光閃爍,其中竟浮現出董卓的倒影,印紐上的生魂痛苦地扭曲著,發出淒慘的叫聲,“董卓答應我們,隻要三陰陣成功布置,整個兗州都將成為玄陰宗的牧場!”
王凡冷冷一笑,運轉觀氣術掃向青虛子頭頂,隻見他原本純黑的氣運此刻已泛起了詭異的暗紅色,這正是被董卓血符侵蝕的明顯征兆。“你不妨看看自己的手背。”王凡指尖凝聚起願力金光,映照出青虛子手背上逐漸浮現的血紋,“董卓的血符軍正在悄無聲息地吞噬你的生魂,等到三陰陣布置完成之日,便是你魂飛魄散之時。”
青虛子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低頭一看,手背上那醒目的“董”字血紋讓他的指尖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趁此絕佳機會,王凡猛地甩出太學殘鏡,鏡中的北鬥星圖瞬間化作實質的光網,將邪修們發出的血符攻擊一一反彈回去。“三陰陣缺少了人劫生魂,永遠也無法完成!”他大喝一聲,如猛虎般衝向地劫陣眼。隻見玄陰宗弟子正殘忍地用生魂血祭神農鼎殘片,十數名流民被無情地綁在鼎旁,他們眼中滿是絕望與恐懼。
“護民者,得天護!”王凡怒目圓睜,奮力甩出“護命符”。符光如閃電般劃過,所過之處,綁住流民的鎖鏈瞬間寸斷。緊接著,他手中的“雷火符”以流民們憤怒的怒罵為引子,如雷霆般劈向陣眼石柱,“神農鼎本是濟世的聖物,豈容你們這群惡徒用來屠戮百姓!”
隨著石柱轟然崩塌,神農鼎殘片發出一聲清脆的清鳴,鼎內緩緩浮現出南華老仙的虛影。虛影麵帶微笑,和藹地說道:“紅塵劫運,唯心不破。眾生願力,可撼天關。”虛影消散之前,一道耀眼的金光沒入王凡的識海,正是《天機卷》缺失的“人劫篇”——上麵明確記載著,人劫的破解之法,關鍵在於彙聚生民對安定生活的強烈渴望,而非通過殘忍地獻祭生魂。
當李明遠帶著金墉城百姓那飽含祈福願力的光芒趕到時,地劫陣眼已被成功破壞。神農鼎殘片上“護民”二字大放光明,這光芒仿佛擁有無窮的力量,竟將玄陰宗的邪霧硬生生逼退了十裡之遠。青虛子見狀,隻得怒吼著“撤退”,聲音中滿是不甘與憤怒,而他手中原本光芒萬丈的軒轅印,此時已變得黯淡無光。
暮色漸漸深沉,王凡靜靜地站在觀星台上,望著洛陽城方向那漸漸稀薄的血霧,心中感慨萬千。他緩緩摸出《天機卷》殘頁,發現“諸侯初現”的預言旁,“劫運在民”四字愈發清晰奪目。遠處,曹操的軍旗正朝著金墉城穩步移動,隱鱗軍的雲紋旗在流民隊伍中隨風飄揚,每一麵旗幟下,都有百姓虔誠地捧著“平安符”默默祈禱。
“觀主,戲先生派人送來了兗州布防圖。”李明遠快步上前,遞上一卷羊皮紙,“他說,曹操已在陳留備好了充足的糧草,還特意留出三車靈米送往觀裡的靈田。”
王凡輕輕展開輿圖,目光落在兗州與洛陽的交界處。那裡,隱鱗軍正在有條不紊地布置“北鬥護民陣”,陣眼處清楚地標記著“百姓居處,即是天險”。他不禁微微輕笑,南華老仙的遺跡早已向他明示:真正的護民之道,並非依賴深山古墓中的聖物,而是深藏在每一個百姓心中那對美好生活的希望之中。
當第一顆星子在北邙山的夜空中悄然升起,王凡深情地望向東方。清微觀的方向泛著淡淡的金光,那是百姓們晨起生火的嫋嫋炊煙,在他眼中,這便是在紅塵亂世中最堅實可靠的法器。他深知,此次洛陽城外的探索,不僅成功找到了三陰陣的破綻,更讓他無比確信:所謂劫運,不過是天道對人心的一場嚴峻考驗——當百姓們願意堅定不移地跟著雲紋旗前行,當他們的願力能夠凝聚成破除邪惡的耀眼金光,那麼,再可怕的劫數,都能走出一條守護百姓的光明生路。
帶著從石殿精心拓印的古文字,王凡堅定地踏上了歸途。他心中清楚,接下來圍繞南華老仙洞府展開的洛陽探秘第十章,將充滿更多的未知與挑戰。而他在北邙山所領悟的“人劫”奧秘,無疑是打開傳承的關鍵鑰匙。但此刻,他更在意的是懷中的“人劫篇”——上麵沒有記載那些高深莫測的法術,隻有一句樸實無華卻又蘊含深刻哲理的箴言:“眾生安泰處,便是天道所在。”
北邙山的夜風輕輕掠過他的道袍,帶走了最後一絲令人厭惡的邪霧。王凡深知,屬於清微觀的道路,從來都不是逃避亂世的風雨,而是在古老的遺跡中努力尋找護民的答案,在諸侯紛爭的夾縫中頑強地種下希望的符種。當李明遠好奇地問起未來的道路,他微笑著望向星空,堅定地說道:“記住,我們所追尋的,並非僅僅是上古的神秘遺跡,而是要為百姓在這充滿劫運的亂世中,尋得一份能夠站穩腳跟的底氣——這份底氣,就藏在他們手中緊緊握著的平安符裡,閃耀在他們眼中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光芒之中。”
這一晚,洛陽城外的神秘遺跡,在清微觀的卷宗裡悄然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第一筆:“北邙有遺篇,劫運在人間。”而王凡並不知道,他在觀星台留下的那道願力金光,正如同亂世中第一顆劃破黑暗夜空的璀璨流星,為那些在邪霧中艱難摸索前行的百姓,照亮了一條以民心為利刃、以願力為堅甲的護民之道。
喜歡三國劫修請大家收藏:()三國劫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