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小節閉關前夜計
清微觀的藏經閣頂,王凡盤膝坐在北鬥狀的石台上,掌心緊按著《傳承玉簡》,腰間的神農鼎殘片與頭頂的星鬥形成微妙共振。三日前在田家堡感受到的那股雄渾願力,此刻正順著靈田的麥穗紋源源不斷湧來,在他丹田處凝成米粒大小的光團——那是突破築基期的征兆。
“觀主,隱鱗軍的‘耕戰陣圖’已刻入每塊護田界石。”李明遠的聲音從閣外傳來,帶著夜色的涼意,“田老太爺送的銅礦已運抵熔爐,首批護刃符能趕在冬至前鑄成。”他輕輕推門而入,袖中露出半卷輿圖,兗州的銀灰色氣運中,清微觀的金光又亮了幾分,“曹操的屯田都尉傳來消息,袁紹在冀州用邪符催生靈米,麥苗泛著青黑色,已有百姓出現幻覺。”
王凡緩緩睜開眼,目光深邃而堅定,指尖在玉簡上輕輕劃過,浮現出“紅塵劫運決”第二層的隱晦紋路:“你看,當願力與靈氣在丹田結成‘麥穗印’,便算是摸到築基的門檻了。”他望向窗外,隱鱗軍的篝火在靈田間明明滅滅,像極了當年在洛陽看見的平安符光,心中暗自思忖,這來之不易的契機,能否讓清微觀在亂世中更具抵禦危機的能力。“但突破需要絕對安靜,玄陰教和袁紹不會給咱們時間——他們想在冬至陽氣最弱時破咱們的聚民陣。”
李明遠微微點頭,目光落在王凡胸前那枚流民用經血和麥漿繪製的護心符上,邊角還繡著“觀主平安”四個字,正是青陽城老嫗們連夜趕製的,飽含著百姓對王凡的關切與祝福。“弟子已安排聽風衛在觀內布下‘麥浪傳訊陣’,”他小心翼翼地展開密報,字跡間混著麥秸碎屑,“青州傳來急訊,玄陰教在亂葬崗祭煉‘血煞鼎’,需生魂千具,目標直指咱們的屯田流民。”
“生魂催熟靈米,血煞鼎呼應袁紹的神農鼎殘片……”王凡的手指在昆侖鏡上輕點,冀州的景象赫然呈現,隻見農田裡的麥苗扭曲如鬼爪,透著詭異的氣息。他眉頭緊皺,思索片刻後,果斷說道:“通知戲誌才,讓兗州百姓在田邊埋‘護生樁’,樁頂刻麥穗,根部埋五穀——邪符最怕人間煙火氣。”他忽然伸手按住李明遠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我閉關期間,你代我去趟兗州,把改良的‘護胃符’分給屯田戶,麥穗紋朝東北多彎一彎,可破邪米侵蝕。”
就在此時,藏經閣的木門突然被撞開,趙鐵柱帶著一身雪氣匆匆衝進來,甲胄上的麥穗紋還沾著田埂的泥土,腰間的斷刀還滴著血,刀鞘上的“護民”刻痕新添了幾道缺口,顯然剛經曆一場惡戰。“師父!玄陰教的探子在青州放出風聲,說要在冬至破咱們的聚民陣!”他心急如焚,擔憂地看著王凡,“趙師叔帶著隱鱗軍在靈田外圍布了三重麥芒陣,可您要是這時候閉關……”
王凡神色平靜,起身將雲雷紋護心鏡係在弟子腰間,目光中充滿信任與鼓勵:“正是因為冬至臨近,我才要抓住這波願力潮突破。”他指向趙鐵柱胸前的“兵民符”,上麵的麥穗紋因斬殺邪修而泛著微光,仿佛在訴說著戰鬥的英勇,“你忘了咱們在黑風穀的約定?隱鱗軍的刀,要像麥穗一樣,平時垂首護田,戰時挺身護民——百姓的炊煙,就是咱們的戰旗。”
三更時分,王凡在密室精心布置“隱鱗閉關陣”。他手持神農鼎殘片,在地麵緩緩刻出麥田圖案,每株麥穗的指向都精準對應著清微觀的七個靈田,田埂處特意留出缺口,供百姓的願力自由流入。當最後一道符光注入陣眼,李明遠捧著《天機卷》殘頁輕輕走進來,頁尾新添的“觀變在民”四字與陣圖產生強烈共鳴,竟在地麵投出萬千麥穗的虛影,如夢如幻。
“這是張老漢帶著流民刻的‘護觀磚’,”李明遠恭敬地遞過一塊刻著麥穗紋的青磚,磚底刻著二十三個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一份對清微觀的深厚情誼,“他們說要給觀主鋪一條‘麥穗路’,從山腳下直通密室。”他微微壓低聲音,神色凝重地說,“曹操密信說,呂布的騎兵已在並州集結,戰馬馬蹄都刻著邪符,怕是要趁冬至襲兗州。”
王凡的手指在輿圖上快速劃過兗州防線,那裡的護糧符陣正在隱鱗軍的努力布置下逐漸成型。他思索片刻,冷靜地說:“轉告孟德,冬至那晚,讓屯田戶在田邊點燃‘麥火符’,火焰擺成麥穗狀——火借民願,可破邪霧。”他深知,曆史上的兗州之戰即將來臨,而此刻他更在意的,是如何讓清微觀的願力網在突破後更加堅韌,成為抵禦一切危機的堅實屏障。
密室的石門即將關閉時,王凡忽然叫住李明遠:“把張老漢的孫子帶來。”不一會兒,少年抱著護苗符,小心翼翼地縮在門口,鼻尖凍得通紅,衣兜裡露出半截麥穗,顯得格外可愛又質樸。“小柱子,”王凡微笑著,輕輕摸著他發間的麥穗辮,眼神中滿是溫和與親切,“你畫的護苗符能讓麥苗過冬,現在幫師父個忙,每天帶著流民在觀外唱《護苗謠》,聲音越大越好——就像去年在青陽城,你們唱得邪修的陰魂幡都抖了三抖。”少年用力地點點頭,符紙上的麥穗在他掌心微微發亮,那是他跟著隱鱗軍士卒認真學畫的第一幅符,承載著他對清微觀的信任與支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閉關前的最後一刻,王凡緩緩展開《傳承玉簡》,驚喜地發現“紅塵劫運決”第三層的紋路因願力積累而逐漸清晰:“劫運加身時,民心即護盾。”他忽然輕笑,心中感慨,南華老仙的預言,終究要靠千萬個像小柱子這樣的百姓來應驗——他們或許不懂高深的符術,卻用最純粹、最樸素的信任,織就了最強大的護民之陣。
七日後,清微觀的靈田突然泛起耀眼金光,每株麥苗的尖端都凝成細小的符光,如同點點繁星,向觀頂的密室彙聚。李明遠站在演武場,看著趙鐵柱帶領隱鱗軍演練新陣,士卒們的甲胄在陽光下閃爍,連成一片麥浪,與靈田的金光遙相呼應,場麵壯觀而震撼。“觀主的閉關,怕是要借整個東萊郡的願力。”他轉頭對趙風臨說,後者正全神貫注地用斷刀在地上刻著護陣符,刀痕間滲著靈米漿,散發出淡淡的香氣。“玄陰教的探子昨天來窺陣,被流民的護觀隊用鋤頭拍斷了符筆。”
趙風臨啐掉嘴角的草莖,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老子守了半輩子觀,頭回見願力能凝成實質。”他指向觀外,流民們自發組成的護觀隊正在認真巡邏,每人臂上都纏著麥穗紋布條,腰間彆著護苗符改的短刃,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無畏,“玄陰教要是敢來,就讓他們嘗嘗百姓的唾沫星子,比咱們的符還燙!”
冬至前夜,王凡在密室中清晰感受到第一波劫運壓力。丹田處的麥穗印突然爆發出強烈金光,神農鼎殘片懸浮在半空,將靈田傳來的願力轉化為金色光流,如同一條奔騰的河流,源源不斷地注入他的體內。他看見玉簡上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在眼前流動閃爍,那是南華仙府的真正傳承——不是高深莫測的法術,而是與百姓共生共榮的法門:當百姓在灶台畫符時,願力便融入煙火,化作生活的守護;當士卒在田間揮鋤時,願力便凝成刀光,成為抵禦邪惡的力量。
王凡心中不禁思索,道教講究“天人合一”“利物濟人”,清微觀所做的一切,正是在踐行這一思想。與百姓攜手,以願力為紐帶,共同對抗劫運,這或許就是清微觀在亂世中應走的道路。
當兗州方向傳來第一聲麥火符的爆響時,王凡的突破到了關鍵時刻。他忽然想起在洛陽廢墟看見的場景:流民們在斷牆下分食靈米粥,每個碗底都刻著小小的麥穗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願力,此刻正化作最堅實的護盾,幫他抵擋築基期的雷劫——雷聲轟鳴中,他聽見的不是天威,而是千萬個百姓的心跳,那是信任與支持的力量。
清晨,李明遠被密室的震動猛然驚醒。他心急火燎地衝進密室時,看見王凡穩穩站在陣中央,衣袂無風自動,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胸前的麥穗印與神農鼎殘片完美融合,殘片上的麥穗紋竟多了一道稚嫩的刻痕——正是小柱子昨夜偷偷刻下的“觀主平安”。“成了?”他激動得聲音顫抖,眼中滿是驚喜與期待。
王凡微笑著點頭,指尖輕輕劃過玉簡,原本晦澀難懂的第三層功法此刻清晰如晝:“築基不是簡單的靈氣入體,而是願力在心中生根發芽。”他望向窗外,觀外的流民們正在清掃積雪,每人手中的掃帚都綁著麥穗符,掃帚尖劃過地麵,竟留下淡淡的金光軌跡,宛如一幅絢麗的畫卷。“通知鐵柱,隱鱗軍可以試試‘萬穗歸心陣’了——此陣以百姓願力為核心,彙聚萬千願力化作刀刃,其鋒利程度比任何法器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定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奇效。”
李明遠這才注意到,王凡腰間的神農鼎殘片此刻泛著溫潤的土黃色,不再是往日的青光,殘片邊緣還粘著幾星麥秸,仿佛在訴說著與百姓緊密相連的故事。“觀主,殘片的紋路……”
“麥穗紋更深了。”王凡輕聲輕笑,眼中滿是欣慰與感慨,“因為它現在紮根在千萬百姓的麥田裡,承載著他們的希望與信任。”他取出新刻的“觀主令”,牌麵不再是雲雷紋,而是萬千麥穗簇擁著中央的護民印,莊重而神聖,“閉關時我想通了,清微觀的道,不在仙府典籍的文字裡,在每個百姓敢播下種子的勇氣裡——就像小柱子,敢在寒冬裡畫出第一株麥穗,就是在劫運裡種下希望的火種。”
是夜,清微觀的鐘聲格外清亮,仿佛在宣告著新生與希望。王凡站在觀頂,看著隱鱗軍在靈田點燃的麥火符光,像一條金色的河流向兗州延伸,那是力量與希望的傳遞。他知道,這隻是築基期的小成,前方還有金丹、元嬰等更高的境界,還有袁紹的邪鼎、呂布的鐵騎等重重危機,但他不再畏懼——因為他的道基,早已深深埋在千萬個小柱子的護苗符裡,埋在田家的祖墳旁,埋在張家商隊的車轅上,與百姓的命運緊緊相連。
趙鐵柱前來彙報時,王凡正在仔細修改隱鱗軍的調令:“從今天起,隱鱗軍每攻克一處邪修據點,就幫當地百姓刻護莊符,建靈田。”他認真地拍了拍弟子的肩膀,目光堅定而溫暖,“記住,咱們的軍功章,是百姓門楣上的麥穗符,是他們鍋裡的熱粥,是孩子能安睡的炕頭——比任何諸侯的賞賜都貴重,這才是我們守護的意義。”
冬至的陽光灑在清微觀的麥穗紋旗上,王凡望著遠處兗州方向的濃煙——那是曹操的屯田區在焚燒邪符。他忽然摸出《天機卷》殘頁,驚喜地發現“三國鼎立”的預言旁,清微觀的金光已與兗州的銀灰色完全融合,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抵禦邪霧的屏障,而在冀州的黑霧中,幾點微弱的麥穗光正在頑強閃爍,仿佛在黑暗中堅守著希望。
這一晚,王凡在閉關後的首次巡查中,遇見了抱著新刻符板的小柱子。少年有些害羞地遞過符板,上麵歪歪扭扭刻著“觀主種麥,百姓收福”,邊角還畫著個戴著鬥笠的小人,顯然是照著王凡平時耕地的模樣,充滿了童真與敬意。他忽然明白,所謂突破,從來不是個人的修為精進那麼簡單,而是讓清微觀的護民之道,在每個百姓的心裡,都種下一粒不會被劫運碾碎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雪又下了起來,但觀外的流民們依然在充滿激情地唱著《護苗謠》,歌聲穿過風雪,掠過靈田,最終彙聚成一股溫暖而強大的洪流,湧入清微觀的每一道符紋,每一塊磚石。王凡知道,這才是最穩固的道基,最堅韌的護盾——隻要百姓的歌聲不止,清微觀的燈火,就永遠不會熄滅,而他的使命,就是讓這燈火,照亮更多人在亂世中前行的路,引領他們穿越黑暗,走向光明與希望。
喜歡三國劫修請大家收藏:()三國劫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