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節築基麥穗印
清微觀後山,閉關洞外,皚皚積雪在一股奇異的溫熱下,漸漸化作繚繞的薄紗,如夢似幻。七座靈田排列有序,麥穗尖閃爍著璀璨金光,如北鬥七星般將願力源源不斷地彙入山腹。
王凡在鐘乳石形成的石台上盤膝而坐,神色凝重。神農鼎殘片懸浮在他胸前,其上的麥穗紋與丹田處散發柔和光芒的光團產生強烈共振,仿佛在編織著與山外百姓緊密相連的紐帶。
“紅塵劫運決,以民願為根,以劫運為肥。”王凡輕聲念著玉簡上的批注,指尖輕輕滑過《傳承玉簡》,“道種在民”四字瞬間綻放出清冷的青光。他不禁回想起閉關前李明遠的彙報:兗州的屯田戶們將護糧符虔誠地貼在糧囤上,願力順著麥穗紋蔓延,仿佛給整個兗州城披上了一層祥瑞的光輝。
此刻,王凡丹田的光團中,無數細小的麥穗影若隱若現,那是千萬百姓繪製護符時心意的凝聚。青陽城老嫗那因歲月而顫抖的手,田家莊少年專注的眼神,兗州屯田戶布滿老繭的粗糙手掌,都在光團中一一浮現,承載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對邪祟的抵禦之心。
子夜時分,鐘乳石緩緩滲出靈液,順著石壁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麥田圖案。王凡心中明白,聚民陣的願力已達到臨界值。他立刻運轉功法,將神農鼎殘片按在眉心,刹那間,東萊郡的景象在他眼前清晰呈現:隱鱗軍在雪夜中警惕巡邏,甲胄上的護心符與百姓家中懸掛的護莊燈相互輝映,每盞燈上都繡著歪扭卻飽含誠意的麥穗;流民們圍在灶台前繪製護火符,灶膛裡的火星子受神秘力量牽引,聚集成麥穗形狀,形成一道無形屏障,將試圖潛入的邪霧擋在觀外,火星飄落之處,寒冬的石縫中竟奇跡般地冒出了嫩綠的新芽。
“觀主,護觀燈的願力潮到了!靈田的麥穗自動結穗,就連寒冬的麥苗都泛著金光!”李明遠激動的聲音從洞外傳了進來。王凡緩緩睜開雙眼,隻見洞口處漂浮著上百張護心符,都是百姓趁著夜色悄悄塞在觀門的。符角還帶著未乾的麥漿手印,有的符紙上歪歪扭扭地寫著“觀主平安”,有的則畫著簡單的麥穗圖案,無一不飽含著百姓對他的關切與祝福。
突破的契機就在此刻。王凡運轉“紅塵劫運決”,引導著如洪流般的百姓願力緩緩流入丹田。丹田處的光團瞬間膨脹,幻化成麥穗形狀的法印。神農鼎殘片發出清脆的鳴響,與他心口佩戴的“兵民符”產生強烈共振,奇妙的是,這共振之力在洞壁上投射出萬千麥穗的虛影,每一片麥芒上都清晰地映照著一個百姓的麵容。
這些麵容,有他在黑風穀救下的流民,眼中滿是劫後餘生的慶幸與對他的感激;有在青陽城遇到的貨郎,質樸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還有兗州屯田區的農夫,勤勞的身影令人動容。他們的笑容、汗水以及在邪霧中堅守的身影,都化作最純淨的願力,托著王凡的道基不斷向上生長。
“原來築基並非僅僅是靈氣入體,更是民心融入大道。”王凡輕聲自語,終於領悟到南華仙府傳承的真正奧義。當第一縷築基期的靈氣順著麥穗印緩緩流轉全身時,他仿佛擁有了一雙洞察萬物的慧眼,清晰地“看”見了清微觀的聚民陣。
在他的感知裡,每一座靈田都是聚民陣至關重要的陣眼,每一道護苗符都是構成陣紋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隱鱗軍的軍旗則如同串聯所有陣眼的主脈。當軍旗揮動時,千萬百姓的願力便如洶湧的麥浪般湧動,不僅能守護農田,抵禦邪修,更能在這亂世中守住搖搖欲墜的人心。
洞外,李明遠看著閉關洞上方的雲氣漸漸彙聚成麥穗狀,心中明白觀主的突破已然成功。他輕輕摸出從兗州帶回的密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密報中提到,曹操的屯田區因護糧符的神奇功效獲得大豐收,糧價暴跌三成,袁紹的邪米根本賣不出去,正遷怒於玄陰教。密報邊緣還畫著個小小的笑臉,這是他與戲誌才約定的平安暗號。“觀主這一突破,怕是要讓亂世的劫運拐個彎了。”他喃喃自語,袖中《天機卷》殘頁的“三國鼎立”預言旁,清微觀的金光又亮了幾分,與兗州的銀灰色氣運隱隱相接。
三日後,閉關洞的石門轟然開啟。王凡走出洞口,眼前的景象讓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百姓們自發修建的“麥穗路”已經通到洞前,每塊青磚都刻著護民咒,磚縫裡還長著不畏寒冬的麥苗,這是流民們用護苗符的灰燼作肥料,在雪地中種出的希望。
李明遠迎上來,看到觀主胸前的麥穗印與神農鼎殘片完美融合,殘片邊緣竟長出了真實的麥芒,在陽光下晶瑩剔透,細看每根麥芒上都刻著極小的“護”字,正是百姓們的祈願所化。
“觀主,隱鱗軍在兗州邊境擊退了玄陰教的偷襲。”李明遠遞上染血的戰報,“趙鐵柱那小子把護刃符刻在箭簇上,射出去的箭竟帶著麥浪衝擊,邪修的陰魂幡當場碎了七麵。”他指著遠處靈田,黃巾弟子阿牛正帶著流民補種被邪霧灼傷的麥苗,每株苗根都貼著護生符,符麵畫著農夫扶犁的圖案,“百姓說,觀主閉關時,靈田的麥穗會自己轉頭,朝著隱鱗軍戰鬥的方向,就像在給子弟兵指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凡望向兗州方向,那裡的銀灰色氣運中,清微觀的金光如麥穗般紮根。他抬手,掌心麥穗印發出微光,竟將十裡外的護苗符光連成一片,形成肉眼可見的金色麥浪,掠過之處,積雪融化,露出底下泛著生機的泥土,就連被邪霧汙染的石塊上,也冒出了星星點點的綠芽。
“這是‘萬穗歸心術’,”王凡對李明遠說,“能借百姓的願力凝成護盾,護得住一郡,也護得住千萬個灶台——隻要百姓心裡有護苗的念頭,咱們的符就有使不完的力氣。”
回到清微觀,王凡來到演武場。隱鱗軍正在趙鐵柱的帶領下演練新陣,士卒們的動作與遠處靈田的麥穗擺動節奏一致,這正是他在閉關時感悟的“耕戰同源”之法:揮刀時如割麥,收刀時如護苗,每一個招式都暗含著護民的韻律。
趙鐵柱看見觀主,立刻單膝跪地,甲胄上的指揮令閃著微光,令上的“護民”二字被磨得發亮:“師父,咱們的符在兗州成了活招牌,百姓說隱鱗軍的刀光比太守的官印還管用,看見咱們的麥穗紋,連邪修的馬都不敢踏田埂。”
王凡扶起弟子,發現趙鐵柱的護心符上多了道新刻的紋路——是小柱子畫的歪扭麥穗,旁邊還刻著“哥護田”三個字。“起來,”他拍了拍趙鐵柱的肩膀,“去把張老漢請來,咱們的聚民陣該升級了。”
他望向觀外,流民們正抬著新刻的麥穗紋石碑走來,碑上刻著“護民如護苗”五個大字,碑座周圍嵌著百姓捐的碎銀和麥穗,正是他們用三個月的收成換來的。王凡看著石碑,心中思索著聚民陣升級的方向,這不僅關乎清微觀的未來,更關係著百姓們在亂世中的安危。他深知,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而與百姓緊密相連的聚民陣,將是應對一切挑戰的關鍵。
此時,王凡腦海中浮現出諸多想法,如何將百姓的力量更緊密地融入聚民陣,如何讓隱鱗軍與百姓的協作更加默契,這些問題在他心中逐漸形成脈絡。他決定,待張老漢到來後,與眾人詳細商討聚民陣的升級方案,不僅要提升陣法的防禦能力,還要增強其靈活性與適應性,以應對不同的危機。
同時,他也意識到,隨著清微觀在亂世中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勢必會引起更多勢力的關注。袁紹和玄陰教定然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的日子,清微觀將麵臨更為嚴峻的挑戰。而聚民陣的升級,便是應對這些挑戰的第一步。
王凡看著石碑上的“護民如護苗”,仿佛看到了清微觀與百姓攜手共進,共同抵禦亂世風雨的未來。他深知,這條守護之路充滿艱辛,但隻要與百姓心手相連,便無所畏懼。
在等待張老漢的過程中,王凡與李明遠又仔細探討了當前的局勢。李明遠擔憂地說:“觀主,袁紹和玄陰教吃了敗仗,肯定會卷土重來。咱們雖有‘萬穗歸心術’,但也不可掉以輕心。”王凡點頭,目光堅定:“正是因此,聚民陣的升級刻不容緩。我們要讓百姓成為陣法的主人,讓每一個百姓都能在陣法中發揮力量。”
不一會兒,趙鐵柱帶著張老漢匆匆趕來。張老漢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一見到王凡便激動地說:“觀主,俺們都聽您的!您說咋升級聚民陣,俺們就咋乾!”王凡微笑著說:“張老漢,聚民陣升級,關鍵在‘民’。我們要讓陣法更貼近百姓生活,讓百姓在日常勞作中就能為陣法注入力量。”
眾人圍坐在一起,王凡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計劃在靈田間設置更多與百姓互動的節點,讓百姓通過一些簡單的儀式或勞作,將願力更高效地融入聚民陣。同時,對隱鱗軍的訓練方式也進行調整,使其與百姓的配合更加緊密。
張老漢聽後,連連點頭:“觀主,您這法子好!俺們百姓彆的不會,種地護田可是一把好手。隻要能幫上忙,俺們啥都願意做!”趙鐵柱也興奮地說:“師父,俺們隱鱗軍一定加緊訓練,和百姓擰成一股繩!”
商議完畢,王凡望著眾人,目光中充滿信心:“好,那我們就即刻行動。聚民陣升級後,我們要讓清微觀成為百姓真正的庇護所,讓這亂世中的麥穗永遠茁壯成長。”
此刻,天色漸暗,清微觀內燈火通明。王凡站在觀頂,望著演武場上隱鱗軍訓練的身影,以及靈田間百姓勞作的場景,心中充滿感慨。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清微觀將在這亂世中麵臨無數挑戰,但隻要與百姓攜手,以“護民”為宗旨,就一定能在劫運中開辟出一片安寧之地。而聚民陣的升級,便是邁向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
喜歡三國劫修請大家收藏:()三國劫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