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小節耕基傳藝錄
清微觀的靈田被一層淡淡的晨霧輕柔籠罩,宛如一幅朦朧的水墨畫。王凡靜靜地站在七座靈田中央那高大的“麥穗星樁”旁,目光平和地審視著眼前參差不齊排列的弟子們。趙鐵柱緊握著斷刀,身姿挺拔地站在最前方,刀鞘上嶄新的護莊紋還帶著新刻後未打磨的毛邊,透著一股質樸的剛勁;李明遠則抱著那本珍貴的《天機卷》殘頁,書頁間小心翼翼地夾著半片百姓滿懷感激送來的護糧符,仿佛在守護著一份深厚的情誼;黃巾弟子阿牛緊張地搓著手中的護苗符,他袖口那尚未完全褪去的“天公”殘紋,與新繡上的麥穗紋相互交錯,仿佛在訴說著一段轉變的曆程;就連小柱子也緊緊攥著新領到的符紙,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如同閃爍的星辰,鞋底還沾著之前幫流民修補灶台時殘留的草灰,顯得格外天真質樸。王凡心裡清楚,要將築基期的修煉心得傳授給這些從屍山血海中摸爬滾打過來的弟子,必須得用他們能夠聽懂的“土話”來講。
“都把符紙先收起來。”王凡輕輕拍了拍星樁上那古樸的麥穗紋,腰間的神農鼎殘片仿佛受到感應,發出一陣清脆的輕鳴。殘片上神秘的紋路與遠處流民村落裡那星星點點的護莊符光隱隱產生共振,仿佛在編織著一張無形的聯係之網。“築基可不是閉上眼睛傻愣愣地吞靈氣,而是要睜開眼睛,真切地去看百姓的生活。”說著,他伸出指尖,緩緩劃過星樁,一道璀璨的金芒順著指尖注入趙鐵柱的護心符。刹那間,趙鐵柱忍不住驚訝地高呼起來:“師父,俺‘看’見張老漢在田裡大罵邪修呢!他扯著嗓子喊‘敢碰俺的麥苗,老子用鋤頭砸斷你的鬼爪子’!”這神奇的一幕,正是護心符與百姓願力產生的奇妙共鳴,也是“紅塵劫運決”入門時至關重要的感應。此刻,趙鐵柱眼中清晰倒映出的,正是張老漢揮舞鋤頭奮力護田的英勇身影。
李明遠下意識地推了推鼻梁上的木框眼鏡,目光落在書頁上,“劫運如麥,心正則熟”的批注此時正泛著神秘的微光。他若有所思地說道:“觀主的意思是,築基期的靈識,應當像麥穗敏銳感知風雨那樣,細膩地感應百姓的喜怒哀樂,對嗎?”說著,他忽然抬手,指向遠處的流民村落。隻見那裡的護灶符光正隨著嫋嫋炊煙起伏不定——張嬸家的護灶符光平穩而溫暖,那是因為她正在精心熬煮靈米粥,滿滿的都是對家人的關愛;李大哥家的護水符光靈動跳躍,原來是他在認真修理水渠,一心為莊稼的灌溉操勞。“就如同現在這般,每一道符光,其實都是由百姓的心思編織而成的大網,而咱們的靈識,必須得融入這張網中。”李明遠若有所悟地解釋道。
“沒錯。”王凡微微點頭,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阿牛麵前。阿牛此時正笨拙地運轉著體內靈氣,手中的護苗符在掌心忽明忽暗,那迷茫的模樣,像極了當年他舉著“天公旗”時的不知所措。“你當年在黃巾軍高喊‘蒼天已死’,靠的是萬人一同呐喊彙聚起來的磅礴氣勢。但如今咱們所修的‘紅塵劫運決’,靠的卻是萬人齊心護田的堅定念頭。你得把以前護著弟兄們討飯的那股勁頭,轉化為護著他們的孩子能吃飽飯的決心。”王凡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握住阿牛的手,將一絲精純的靈氣緩緩引入他的丹田。瞬間,阿牛的眼中浮現出青陽城破時那慘烈的場景——他背著受傷的流民孩童,在戰火與硝煙中拚命狂奔,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保護好孩子。就在這時,阿牛手中的護苗符突然爆發出耀眼的強光。“看見了吧?不是你的靈氣有多強大,而是你心中那團為了保護他人的火焰從未熄滅。”王凡語重心長地說道。
演武場方向傳來陣陣鐵器碰撞的鏗鏘聲,趙風臨正揮舞著斷刀奮力劈砍假人,然而刀光帶起的麥穗虛影卻時斷時續,顯得並不穩定。“老匹夫。”王凡走上前去,輕輕踢了踢他的刀鞘,刃口的護刃符上還粘著三天前護糧時殘留的麥秸。“你以為護刃符僅僅是刻在刀上就萬事大吉了?”王凡說著,手指指向趙風臨胸前的護心符,符角那因昨夜替流民擋箭而泛著暗紅色的雙穗紋格外醒目。“昨夜你挺身而出擋箭的時候,符光一下子暴漲了三倍。這可不是因為你的刀有多堅硬,而是當你看見箭朝著孩子射去的那一刻,你心裡隻有一個念頭‘不能讓這孩子沒了爹’。就是這股子發自內心的狠勁,才是築基期修煉的真正要義。”
小柱子這時突然高高舉起手中的符紙,把鼻尖湊近,用力地嗅著:“觀主觀主,俺的符紙在冒熱氣呢!聞起來就像張爺爺家煮的靈米粥一樣香!”他掌心的護苗符正泛著溫暖的氣息,這正是山腳下張老漢在給麥苗澆水時,嘴裡念叨著“麥苗啊麥苗,快長快長”的殷切祈願所賦予的力量。王凡微笑著摸了摸少年的頭,指尖輕輕劃過符麵,刹那間,麥香愈發濃鬱了。“記住了,以後運功的時候,先在心裡想一想:這道符能夠守護誰家的田地,又能讓哪個孩子多喝上一口熱粥。靈氣就好比麥苗,必須得用百姓的期盼作為肥料,僅僅依靠喝露水,是長不壯實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辰時三刻,柔和的陽光灑在觀頂,王凡帶著弟子們來到這裡的北鬥陣眼。他神情莊重地取出神農鼎殘片,殘片上的麥穗紋瞬間與七座靈田的星樁產生強烈共鳴,進而形成了一個奇妙的微型聚民陣。仔細看去,每一道陣紋上都清晰地刻著百姓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祈願:護灶、護水、護耕牛……這些看似平凡的心願,此刻卻彙聚成一股強大而溫暖的力量。“築基期的聚靈之法,應當像咱們精心布置的護民陣一樣——以百姓為中心,四周環繞著五穀、六畜、房舍、道路,將百姓的生活點滴都納入其中。”王凡一邊說著,一邊示意李明遠站到陣眼位置。李明遠剛一站定,便驚訝地“看”見兗州屯田區的護糧符光如同繁星般閃爍,每一顆光點都緊密連著一個屯田戶的麵容,那些麵容上洋溢著對豐收的渴望和對生活的期許。“看到了嗎?曹操的屯田兵之所以能打好仗,並非僅僅依靠嚴苛的軍法,而是因為他們深知護糧就是在守護自家的妻兒老小。這就是心係百姓所產生的強大力量。”王凡解釋道。
“觀主,”李明遠忽然指著《天機卷》殘頁,一臉疑惑地問道,“這裡提到‘築基需引三熟願力’,是不是分彆對應著春耕、夏耘、秋收時節百姓的願力呢?”王凡肯定地點點頭,目光落在趙鐵柱身上。此時的趙鐵柱正盯著自己甲胄上百姓親手繡製的麥穗護心符,陷入沉思。“鐵柱,你帶領隱鱗軍在靈田演練‘耕戰陣’的時候,刀光隨著麥穗的擺動而舞動,實際上就是在引動夏耘時百姓的願力。你每一次揮刀,不僅僅是在施展刀法,更是在凝聚百姓彎腰除草時那股子勤勞堅韌的勁兒。這種方式,可比你悶頭打坐修煉管用百倍。”王凡耐心地講解著。
午後,溫暖的陽光灑在靈田,王凡特意單獨留下了阿牛。這個曾經的黃巾小頭領,此刻正對著手中的護苗符發起呆來。符紙上的麥穗紋被他刻得歪歪扭扭,然而每一筆每一劃卻仿佛承載著千鈞重量。“你知道為什麼你刻的護苗符比彆人的都更具靈性嗎?”王凡輕輕指著阿牛袖口那尚未完全褪去的“天公”殘紋,緩緩說道,“你心中一直裝著當年跟著你四處討飯的三百弟兄,也忘不了他們在餓死前硬塞給你的半塊麥餅。這份情誼,就如同麥穗深深銘記著紮根的土地。”說著,王凡取出半片已經破舊的黃巾殘旗,旗麵上那個模糊的“天”字,如今已被麥穗紋悄然覆蓋。“把曾經對黃天的信仰,轉變為對百姓實實在在的守護,讓他們能夠在咱們全力守護的土地上,種出金黃飽滿的麥子,這,就是咱們所追尋的修仙之路。”王凡目光堅定,語重心長地說道。
暮色如同一塊巨大的綢緞,緩緩地鋪展開來,將清微觀溫柔地包裹其中。弟子們靜靜地圍坐在靈田邊,專注地看著王凡用靈氣在麥穗尖凝聚出晶瑩的露珠。當露珠輕輕落下,竟在堅硬的凍土上砸出了一個個細小的芽點,仿佛在這寒冷的冬日裡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最後還有一條要點,”王凡抬眼,目光望向遠處隱鱗軍士卒們正幫流民修補屋頂的地方,那裡的火光在夜色中跳躍,甲胄上的符光與灶火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溫馨而堅定的畫麵。“築基期所擁有的靈氣,絕不是用來在人前炫耀威風的,而是要切切實實地用來修補灶台、修繕水渠、嗬護麥苗。”說著,他指尖又一滴露珠落入泥土,原本在寒冬中略顯萎靡的麥苗,竟奇跡般地抽出了嫩綠的新芽,葉片上還清晰地映著小柱子畫的那歪扭卻充滿童趣的護苗符。“什麼時候,你們能夠讓百姓吃的每一口飯都帶著符光的庇佑,能夠讓孩子們一看到你們的甲胄就綻放出安心的笑容,那時候,才算真正踏入了築基的門檻。”王凡目光掃過每一個弟子,認真地說道。
是夜,藏經閣內靜謐無聲,唯有燭火在輕輕搖曳。李明遠正對照著《傳承玉簡》,仔細鑽研著其中的奧秘。忽然,他發現“紅塵劫運決”第二層那原本隱晦難懂的地方,不知何時多了一行清秀的小楷:“基在民屋灶,功從護苗來”——正是王凡白天用麥穗汁親手寫下的。李明遠看著這行字,嘴角不禁微微上揚,輕笑出聲,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白天小柱子仰著天真無邪的小臉說的那句話:“觀主的築基,是把咱們的心願都煉成了符光吧?就像張嬸把麥香煉成了護灶符。”
與此同時,演武場上,趙鐵柱正在反複練習“麥芒斬”。他全神貫注,每一次出刀都帶著堅定的信念。忽然,他驚喜地發現,當自己想起小柱子畫的那歪扭卻充滿力量的麥穗,想起青陽城老嫗塞給自己的護心符時,刀光竟比平時明亮了三分。他輕輕摸著胸前的“兵民符”,張老漢精心刻下的灶台紋仿佛還帶著老人的體溫。此刻,趙鐵柱終於深刻領悟到師父所說的“築基不是升仙,是生根”這句話的真諦——這根,就深深地紮在百姓的灶台邊,藏在他們遞來的每一塊麥餅裡,體現在他們看見軍隊時不再恐懼躲閃,而是充滿信任的目光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日後,王凡在密室中偶然發現了阿牛偷偷刻製的“護民旗”。旗麵是用黃巾的殘布精心製成,上麵繡著歪歪扭扭卻飽含深情的麥穗和“護田”兩個大字,邊角還細心地縫著流民的頭發絲和麥秸——這些,都是他們視為最珍貴的信物,象征著軍民之間深厚的情誼。王凡看著這麵旗幟,不禁想起在洛陽廢墟所目睹的場景:流民們在斷壁殘垣間,用鮮血在牆上艱難地畫著符,眼神中滿是對生存和希望的執著。那時他就應該明白,這世間最好的修仙心法,從來都不是記載在冰冷的玉簡之中,而是蘊藏在百姓們攥緊的拳頭裡,體現在他們用身軀護著孩子的堅毅身影裡,凝聚在他們把對未來的希望一針一線繡進符紋的針腳裡。
當第一顆啟明星在夜空中閃爍亮起,清冷的光輝灑在清微觀的靈田上,泛出一層柔和的微光。弟子們的護心符與百姓家中的護莊燈相互輝映,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溫暖而堅定的守護故事。王凡靜靜地站在那裡,心中明白,這堂關於築基的課程,傳授給弟子們的並非僅僅是法術口訣,而是要讓每一個弟子都深刻懂得:他們的靈識,應當像麥穗一樣,謙遜地低垂,時刻關注著百姓的一舉一動;他們的靈氣,應當像麥根一樣,深深地紮入土地,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溫暖與希望。所謂的築基,歸根結底,不過是讓心中那堅定不移的護民信念,在百姓平凡而又充滿煙火氣的生活裡,茁壯成長為最堅韌不拔的道基。
遠處,小柱子正跟著李明遠認真地學習辨認星圖。然而,他卻把北鬥七星看成了麥穗的形狀,還固執地指著星圖說道:“這顆是護苗星,這顆是護糧星!”王凡遠遠地看著這一幕,嘴角泛起一抹欣慰的輕笑。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傳承——當弟子們不再一味執著於仙府典籍中那些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能夠真正看見百姓眼中對安寧與希望的期盼,清微觀的道統,才算真正在這亂世之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這一晚,王凡在《傳承玉簡》上鄭重地新增了一段內容:“教基者,非授術也,授心也。心有護民念,靈自隨身來。”他目光堅定地望向兗州方向,那裡的銀灰色氣運中,幾點金芒正在逐漸壯大——那是他派去與曹操接觸的弟子們,他們帶著築基期的深刻感悟,即將在諸侯之間,播撒下護民的種子。而王凡深知,真正意義上的築基,絕非僅僅是個人境界的提升,而是要讓每一個弟子都成為百姓心中那無可替代的護苗符,讓清微觀所秉持的道,在每一個弟子與百姓的掌心相傳之中,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就如同此刻靈田裡的麥苗,雖然曆經寒冬的考驗,卻因為無數護民的堅定念頭,終將在春風的輕撫中,漫山遍野地生長,編織出一片永不褪色的護民青紗,為這片飽經戰亂的土地帶來生機與希望。
喜歡三國劫修請大家收藏:()三國劫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