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日軍的反撲後,張浩的根據地迎來了一段相對和平的發展時期。
然而,張浩並未滿足於現狀,隻有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才能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取得最終的勝利。
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計劃進一步拓展根據地的版圖,同時深化內部建設,提升整體實力。
在軍事建設上,張浩決定組建一支現代化的空軍部隊。
他憑借在係統中積累的大量戰功點,兌換了先進的飛機製造技術和一批經驗豐富的飛行教官。
在雲州城的一處開闊地帶,一座臨時的飛機製造廠迅速建立起來。
工人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夜以繼日地工作。
按照係統提供的精確圖紙,製造出一架架性能優良的戰鬥機和轟炸機。
與此同時,從部隊中挑選出的一批身體素質過硬、反應敏捷的年輕士兵,開始接受嚴格的飛行訓練。
飛行教官們不僅傳授他們飛行技巧,還教導他們如何在空中進行戰鬥和執行各種任務。
訓練過程異常艱苦,學員們要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進行長時間的飛行模擬練習,麵對各種複雜的氣象條件和突發狀況。
但他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咬牙堅持著。
經過數月的刻苦訓練,第一批飛行員終於順利結業,一支初具規模的空軍部隊正式成立。
為了提升部隊的信息化作戰能力,張浩又從係統中兌換了一套先進的軍事衛星技術。
在陳宇軒等專家的努力下,根據地成功發射了一顆小型軍事偵察衛星。
這顆衛星能夠實時監測日軍的軍事部署、兵力調動和物資運輸等情況,為張浩的軍事決策提供了全方位、高精度的情報支持。
從此,張浩的部隊在情報獲取方麵占據了絕對優勢,對日軍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
在人才招募方麵,張浩的威名吸引了一位名叫慕容雪的醫學科研專家。
慕容雪在醫學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尤其擅長研究各種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法。
她來到根據地後,立刻著手建立了一所現代化的醫學研究中心。
慕容雪帶領著一群年輕的醫學工作者,針對戰場上常見的傷病進行研究,研發出了一係列高效的治療藥物和先進的治療技術。
這些成果不僅大大降低了士兵們在戰鬥中的死亡率和傷殘率,還為根據地的百姓提供了更好的醫療保障。
此外,一位名叫陸星辰的能源專家也加入了張浩的陣營。
陸星辰對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的開發有著深入的研究。
他來到根據地後,對當地的能源資源進行了全麵的勘探和評估。
通過改進能源開采技術和優化能源利用方案,他提高了能源的開采效率和利用率,為根據地的工業生產和軍事活動提供了穩定的能源支持。
同時,他還積極探索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為根據地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根據地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張浩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周邊一些尚未被日軍完全控製的地區,紛紛主動向他靠攏,希望能在他的領導下共同抗日。
張浩抓住這個機會,派出乾部和部隊,對這些地區進行整合和管理,將它們納入根據地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