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挫敗日軍切斷物資供應線的陰謀後,張浩並沒有絲毫懈怠。
根據地上下在他的帶領下,依舊保持著高度警惕。
各項建設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在軍事防禦體係的強化上,張浩加大了投入力度。
他利用係統兌換了一批先進的遠程預警雷達,部署在根據地周邊的各個戰略要地。
這些雷達能夠在日軍部隊大規模行動前,提前數小時發出警報,為根據地爭取到足夠的應對時間。
同時,他還組織部隊進行了多次模擬實戰演練,針對不同的敵情和地形。
製定了多樣化的應對策略,進一步提升部隊的實戰能力和應變速度。
除了加強防禦,張浩還在謀劃著主動出擊。
他與蕭長風等將領經過反複商討,決定挑選一批精銳部隊,組成一支機動性強的突襲部隊。
這支部隊將配備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通訊設備,專門尋找日軍的薄弱環節。
進行突然襲擊,打亂日軍的戰略部署,削弱其有生力量。
在經濟建設方麵,陸星辰不斷拓展貿易網絡,與更遠地區的商人建立了合作關係。
他充分發揮根據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使得根據地的經濟實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同時,他還注重發展本地工業,鼓勵技術創新,培養了一批熟練的產業工人。
逐漸建立起一個相對完善的工業體係,為軍事生產和民生保障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文化教育工作也在持續深入推進。
蘇婉晴組織編寫了一係列新的教材,不僅涵蓋了文化知識,還著重強化了抗日思想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
這些教材在根據地的學校廣泛使用,讓年輕一代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曆史使命,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抗日鬥誌。
同時,文化宣傳隊的活動更加頻繁,他們深入到每一個角落。
用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向軍民傳遞著抗日的決心和信心,營造了濃厚的抗日文化氛圍。
然而,日軍果然如張浩所料,正在策劃一場更為陰險的陰謀。
他們得知張浩的根據地與外界的貿易往來對其發展至關重要,於是決定從這方麵入手。
日軍一方麵加大對交通要道的封鎖力度,另一方麵派遣大量特務混入貿易隊伍,企圖破壞根據地的經濟秩序,引發內部混亂。
一時間,根據地的貿易活動受到了嚴重影響。
一些商隊在途中遭到日軍的襲擊,貨物被搶奪一空;
而混入的特務則四處造謠生事,擾亂市場秩序,導致部分百姓對根據地的經濟政策產生了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