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聯盟各部首領領命後,立刻全身心投入到緊張的應對工作中。
李團長親自督戰,指揮戰士們對防禦工事進行全麵升級。
他們在根據地周圍深挖戰壕,使其更加寬闊和深邃,足以抵擋日軍的炮彈衝擊。
戰壕內設置了多個掩體和射擊孔,方便戰士們隱蔽和作戰。
同時,在戰壕沿線布置了密密麻麻的鐵絲網,並埋設了大量地雷,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障礙帶。
暗堡和碉堡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固,配備了充足的輕重機槍、迫擊炮等武器,形成了交叉火力網。
戰士們日夜苦練,進行各種模擬戰鬥演練,熟悉新的戰術和武器操作,以提升在實戰中的應對能力。
陸星辰帶領技術團隊爭分奪秒地開展工作。
為了突破日軍的封鎖,他們改裝了一批性能優良的車輛,增加了裝甲防護,強化了動力係統,使其更適應複雜地形和惡劣路況。
同時,設計了巧妙的隱藏裝置,用於在運輸過程中躲避日軍的偵察。
針對通訊設備,他們利用係統提供的技術,研發出一種加密的短波電台,有效增強了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和保密性,確保在日軍乾擾下,情報仍能準確傳達。
此外,技術團隊還在加緊研製一些新型的簡易武器,如改良的手榴彈和自製的燃燒瓶,以增加戰鬥中的武器種類和殺傷力。
王營長則精心挑選了一批經驗豐富、身手矯健的偵察兵和戰鬥骨乾,組成了多支騷擾部隊。
這些部隊趁著夜色,如鬼魅般潛入日軍的封鎖線和集結地附近。
他們巧妙地避開日軍的巡邏隊,對日軍的崗哨、倉庫、通訊設施等重要目標進行突然襲擊。
有時,他們會在日軍營地周圍埋設地雷,等日軍巡邏經過時引爆,製造混亂;有時,他們會用火箭筒攻擊日軍的裝甲車,然後迅速撤離。
同時,偵察兵們也加大了情報收集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包括與當地百姓合作、策反日軍士兵等,深入了解日軍“絞殺計劃”的具體細節。
在內部積極準備的同時,抗日聯盟與合作的地方勢力也保持著密切聯係。
張浩派遣乾部前往各個合作勢力的駐地,傳達日軍的最新動向,商討協同應對的策略。
地方勢力紛紛表示,將全力支持抗日聯盟,根據自身情況,有的負責提供物資援助,有的準備在日軍後方發動牽製性攻擊,以減輕抗日聯盟的壓力。
然而,日軍的“絞殺計劃”推進得十分迅速。
武藤信義中將指揮著日軍,逐步收緊對抗日聯盟根據地的封鎖圈。
交通要道被牢牢把控,物資運輸車輛根本無法靠近。
空中偵察和轟炸也越發頻繁,抗日聯盟的一些軍事設施和臨時工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一天清晨,日軍的轟炸機群如烏雲般飛臨根據地上空。“空襲警報!全體隱蔽!”警報聲瞬間響徹根據地。
戰士們和百姓們迅速躲進事先準備好的防空洞和掩體中。
日軍的炸彈如雨點般落下,爆炸聲震得大地顫抖,火光衝天,濃煙滾滾。一些來不及隱蔽的建築物在轟炸中化為廢墟。
轟炸過後,日軍的地麵部隊開始試探性進攻。
他們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緩緩向抗日聯盟的防線推進。
李團長站在陣地上,通過望遠鏡觀察著日軍的動向,沉著冷靜地指揮著戰士們:“彆急,等小鬼子靠近了再開火,讓他們嘗嘗我們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