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聯盟成功擊退日軍的大規模進攻後,根據地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但張浩沒有絲毫放鬆。
日軍必然會卷土重來,且可能采取更複雜、更凶狠的手段。
因此,鞏固現有戰果,進一步提升抗日聯盟的綜合實力,成為當務之急。
首先,抗日聯盟對此次戰鬥進行了全麵複盤。
張浩召集各部首領、參戰骨乾以及地方勢力代表,齊聚在臨時搭建的會議室。
大家圍坐在地圖前,詳細回顧戰鬥過程,分析每一個環節的得失。
“這次戰鬥,我們能取得勝利,得益於大家的英勇奮戰和緊密配合。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暴露出的問題。
比如,在應對日軍特種部隊滲透時,雖然及時發現並阻止了他們的行動,但我們的預警機製還可以更完善,爭取做到更早察覺敵人的動向。”
王營長率先發言,他表情嚴肅,認真總結著經驗教訓。
李團長接著說道:“沒錯,正麵防禦上,雖然我們成功抵禦了日軍的多次衝鋒,但部分防禦工事在日軍重炮轟擊下損毀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反擊效率。我們需要研究更堅固、更具韌性的防禦工事建造方案。”
陸星辰推了推眼鏡,補充道:“武器裝備方麵,在高強度戰鬥中,一些裝備出現了故障,這提醒我們要加強對裝備的日常維護和升級研發。
同時,要考慮如何在戰鬥中更高效地保障裝備的持續作戰能力。”
地方勢力代表也紛紛發言,分享他們在協同作戰中的體會和建議。
經過數小時的熱烈討論,大家達成共識,製定了一係列改進措施。
防禦工事方麵,陸星辰帶領技術團隊參考係統提供的先進防禦理念,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地下防禦體係。
這種體係以深挖的地道為基礎,連接多個隱蔽的地下掩體和火力點。
地道內部設置了通風、照明和排水係統,確保戰士們能在其中長時間堅守。
同時,地麵上的防禦工事采用更堅固的材料,如用鋼筋混凝土加固碉堡和暗堡,並在表麵覆蓋偽裝物,使其更難被日軍發現和摧毀。
武器裝備維護與研發上,成立了專門的裝備維護小組,定期對武器進行全麵檢查和保養。
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利用係統技術,研製新型的武器裝備。
例如,計劃研發一種輕便的單兵防空火箭筒,以應對日軍可能增加的空中打擊;
改進手榴彈的設計,提高其殺傷範圍和穩定性。
預警機製的完善工作交給了王營長。他增派了更多的偵察兵,在根據地周邊設立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偵察哨。
這些偵察哨配備了先進的通訊設備和簡易的警報裝置,一旦發現日軍蹤跡,能迅速將情報傳遞回總部。
同時,訓練了一批嗅覺敏銳的軍犬,協助偵察兵進行巡邏,提高對日軍滲透的察覺能力。
在軍事訓練上,製定了更為嚴格和多樣化的訓練計劃。
除了常規的體能、射擊和戰術訓練外,增加了針對特種作戰、應對空襲和化學武器攻擊的訓練科目。
戰士們在模擬的複雜環境中進行演練,提高在各種惡劣條件下的作戰能力。
在鞏固軍事力量的同時,抗日聯盟也注重根據地的民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