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挫敗日軍滲透部隊的多次嘗試後,抗日聯盟不敢有絲毫懈怠,進一步加強防禦部署,全力應對即將到來的日軍重兵集團進攻。此時,雙方態勢愈發緊張,大戰一觸即發。
經過審訊抓獲的日軍滲透人員,抗日聯盟得知了更多關於日軍的行動計劃細節。日軍此次在山區集結的部隊,共計兩個聯隊,約3800人。其中,第一聯隊滿編1800人,配備了12門九二式步兵炮、30挺重機槍以及大量的輕機槍和步槍,還擁有20輛輕型裝甲車,負責正麵主攻任務;第二聯隊約2000人,裝備10門九二式步兵炮、25挺重機槍,主要承擔側翼掩護和迂回包抄的職責,同時配合第一聯隊作戰。
而抗日聯盟這邊,主力作戰部隊約2500人,分為三個團。一團約800人,由李團長親自指揮,是抗日聯盟的精銳力量,擅長攻堅和防禦作戰,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迫擊炮、輕重機槍以及從日軍手中繳獲的部分先進武器;二團900人,在機動性方麵表現出色,主要負責應對日軍的迂回包抄和突襲,裝備有步槍、手榴彈以及一些簡易的反坦克武器;三團人數相對較少,約800人,多為新兵經過緊急訓練後補充進來的,負責協助一、二團作戰,鞏固防線以及承擔部分後勤支援任務,武器裝備以步槍和少量輕機槍為主。此外,根據地還有民兵隊伍約1500人,他們分布在根據地各處,協助正規軍巡邏、偵察以及承擔一些簡單的防禦任務。
為了應對日軍的大規模進攻,張浩與各部首領精心製定了作戰計劃。李團長指揮一團堅守根據地正麵防線,依托堅固的防禦工事,抵擋日軍第一聯隊的正麵攻擊。他將部隊分成多個防禦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段防線,配備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形成交叉火力網。同時,在防線前設置了大量的障礙物,如鹿砦、鐵絲網等,延緩日軍的進攻速度。
二團則在根據地側翼隱蔽待命。團長王虎帶領部隊提前勘察了周邊地形,選擇了幾處有利的伏擊地點。一旦日軍第二聯隊實施迂回包抄,二團將迅速出擊,給予日軍側翼沉重打擊。二團還加強了與周邊民兵隊伍的聯係,讓民兵負責偵察日軍動向,及時向二團傳遞情報。
三團在根據地內部負責保衛重要設施,如彈藥庫、指揮中心和醫療站等。團長李強組織三團戰士與民兵一起,進一步加固這些設施的防禦工事,設置了多層防線和暗哨。同時,安排部分戰士隨時待命,準備支援一線作戰部隊。
陸星辰帶領技術團隊也在加緊準備。他們不僅完善了探測儀和預警係統,還對一些武器進行了緊急改良。例如,為迫擊炮增加了簡易的瞄準鏡,提高射擊精度;為步槍加裝刺刀,增強近身格鬥能力。此外,他們還在根據地周邊設置了一些簡易的通訊中繼站,確保在戰鬥中各部隊之間的通訊暢通。
王營長的情報工作更是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情報人員深入日軍占領區,密切監視日軍集結部隊的一舉一動。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將日軍的兵力調動、武器裝備部署以及可能的進攻時間等重要情報傳遞回根據地。同時,乾擾日軍通訊的行動也在持續進行,讓日軍的指揮係統始終處於混亂狀態。
後勤部門則加大了物資調配和儲備力度。他們儲備了足夠維持一周戰鬥的糧食、藥品和彈藥,確保前線作戰部隊的物資供應。同時,組織了多支運輸隊,隨時準備將物資運送到需要的地方。醫療隊伍也做好了充分準備,在根據地內設立了多個臨時醫療點,儲備了大量的醫療設備和藥品,培訓了一批醫護人員,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大量傷員。
在這決戰前夕,根據地內氣氛緊張而凝重。戰士們摩拳擦掌,紛紛表示要與日軍決一死戰,保衛根據地。百姓們也積極支持抗戰,為戰士們送水送飯,協助搬運物資。
抗日聯盟全體軍民團結一心,在這劍拔弩張的局勢下,嚴陣以待,準備迎接日軍兩個聯隊的瘋狂進攻,他們堅信,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精心的部署,一定能夠再次挫敗日軍的陰謀,扞衛根據地的安全與尊嚴。
喜歡抗日之大軍閥張浩請大家收藏:()抗日之大軍閥張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