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聯盟與日軍圍繞“囚籠戰術”展開激烈交鋒的同時,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情報暗戰也在悄然進行。這不僅關乎破襲行動的成敗,更決定著根據地未來的生死存亡。
王營長明白情報的重要性,他不斷優化情報網絡,將觸角延伸到日軍和偽軍的各個角落。在日軍“甲斐”師團內部,有一位代號“青鬆”的情報人員,他原是日本國內的反戰人士,因不滿日軍的侵略行徑,毅然投身於抗日事業。“青鬆”利用自己在師團中的職務之便,搜集了大量關於師團作戰計劃、武器裝備以及兵力部署的關鍵情報。
一日,“青鬆”冒險送出一份緊急情報:“甲斐”師團計劃改變策略,不再單純依賴偽軍修築據點,而是派遣部分精銳部隊親自參與,並加強對運輸路線的武裝護衛,確保物資安全抵達。同時,日軍準備對根據地周邊的村莊進行殘酷掃蕩,以清除可能為抗日聯盟提供支持的力量。
這份情報讓抗日聯盟指揮部意識到局勢的緊迫性。王營長迅速組織情報分析小組,對“青鬆”送來的情報進行深入研究,並製定應對方案。同時,他通過秘密渠道向“青鬆”傳達指令,要求其繼續潛伏,儘可能獲取更多關於日軍掃蕩計劃的詳細信息,包括時間、路線和兵力分配。
為了應對日軍加強運輸護衛的情況,王營長與李團長商議後,決定調整破襲策略。他們挑選了一批擅長長途奔襲和山地作戰的戰士,組成機動破襲隊。這些戰士配備了繳獲的日軍武器,熟悉日軍的戰術和通訊方式,便於在敵後行動。
機動破襲隊趁著夜色,秘密潛入日軍運輸路線附近的山區。他們在日軍必經之路的山穀中設下埋伏,利用地形優勢,準備給日軍運輸隊致命一擊。當滿載物資的日軍運輸隊進入山穀後,破襲隊隊長一聲令下:“打!”頓時,槍聲大作,手榴彈如雨點般落入日軍車隊中。日軍運輸隊遭到突然襲擊,頓時亂作一團。破襲隊戰士們憑借著精準的槍法和靈活的戰術,迅速消滅了日軍的護衛部隊,炸毀了運輸車輛,成功阻斷了日軍的物資供應。
然而,日軍察覺到內部可能有情報泄露,開始對師團內部人員進行全麵審查。“青鬆”麵臨著巨大的危險,但他憑借著機智和冷靜,巧妙地應對日軍的調查。他提前銷毀了所有可能暴露身份的證據,並偽造了一些假情報,誤導日軍的調查方向。
在偽軍方麵,王營長的情報人員成功分化了部分偽軍勢力。他們與一些對日軍統治不滿的偽軍軍官取得聯係,通過宣傳抗日理念和民族大義,說服他們暗中為抗日聯盟提供情報,並在適當的時候倒戈。這些偽軍軍官提供了關於偽軍修築據點的詳細情報,包括據點的位置、防禦設施以及兵力配備。
抗日聯盟根據這些情報,組織了針對性的破襲行動。他們派出小股部隊,對偽軍修築的據點進行突襲。這些小股部隊在夜間行動,避開日軍的巡邏,悄悄接近偽軍據點。他們利用偽軍內部的接應,裡應外合,迅速攻占了多個據點,破壞了大量的施工設備和建築材料。
在這場情報暗戰中,抗日聯盟與日軍鬥智鬥勇。王營長的情報團隊不斷獲取關鍵情報,為破襲行動提供有力支持。然而,日軍也在加強防範,試圖切斷抗日聯盟的情報來源。雙方在情報領域的爭奪愈發激烈,每一次情報的傳遞和獲取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隨著日軍對內部審查的深入,“青鬆”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能否繼續潛伏下去,為抗日聯盟提供更多重要情報?抗日聯盟又能否在這場情報暗戰中占據上風,成功阻止日軍“囚籠戰術”的實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但全體抗日軍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誌,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與日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喜歡抗日之大軍閥張浩請大家收藏:()抗日之大軍閥張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