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場激烈戰鬥後,時光悄然流轉,在抗日軍民頑強拚搏與不懈努力下,曆經一年多的艱苦發展,1938年8月的陽光,灑在了飽經戰火洗禮卻依舊堅韌的抗日根據地之上。
張浩站在指揮所裡,凝望著牆上的地圖,心中滿是對局勢的憂慮與破局的決心。
這一年多來,根據地雖在不斷發展壯大,但日軍的封鎖如同一道沉重的枷鎖,嚴重限製了物資供應與人員往來。
然而,命運似乎在此刻出現了轉機——係統升級,解鎖了更多強大功能。
張浩的目光緊緊盯著係統界麵,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期待。
係統新增了豐富多樣的軍事產業相關工廠和設施選項,從武器製造工廠到醫療物資生產基地,應有儘有。
而解鎖這些強大助力的關鍵,便是戰功點。張浩清楚,這是突破困境、提升根據地實力的絕佳機會。
“立即整合現有戰功點,優先兌換武器製造工廠和彈藥生產設施的擴建權限!”張浩果斷下達命令。
隨著一道道指令的發出,根據地內迅速掀起了大基建熱潮。
原本荒蕪的空地上,一座座嶄新的廠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建設兵團經過這一年多的發展初具規模,周邊的百姓也積極參與建設。
在張浩的安排下,抗日聯盟不僅管飯頓頓有肉,而且還有錢拿,這對於吃不飽飯百姓來說,沒有比這更幸福的。
工人們日夜奮戰,機器的轟鳴聲不絕於耳。
新的武器製造工廠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製造出的槍支彈藥不僅質量上乘,而且產量大幅提升,極大地充實了抗日戰士們的裝備。
就在張浩全力推動軍事產業發展之時,係統再次傳來喜訊——解封了一批精英間諜。
這些間諜來自不同國家,膚色各異,每個人都身懷絕技,精通多國語言和各種情報竊取手段。
張浩意識到,這是拓展情報網絡、打破日軍封鎖的重要契機。
他精心策劃,將這些精英間諜如同棋子般投放至世界各地。
其中,代號“黑鷹”的白人間諜,憑借著俊朗的外表和流利的外語,成功混入了歐洲某大國的軍事高層社交圈。
他周旋於達官貴人之間,談笑風生中,巧妙地獲取了該國對日軍的一些秘密外交政策和軍事援助計劃。
而膚色黝黑的“獵豹”,則深入東南亞地區。
他偽裝成當地的商人,在繁華的集市與港口之間穿梭,與日軍的物資運輸商建立起密切聯係。
通過巧妙的打探與分析,“獵豹”準確掌握了日軍在東南亞地區的物資調配路線和關鍵節點,為抗日聯盟製定針對性的破襲計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國內,“夜鶯”這位美麗聰慧的女間諜,憑借著出色的易容術和高超的社交技巧,打入了日軍在大城市設立的情報中心。
她如同鬼魅般在敵人內部遊走,將日軍的軍事部署、行動計劃等核心情報源源不斷地傳遞回根據地。
與此同時,張浩還利用這些間諜獲取的情報,積極發展抗日聯盟的情報機構。
他挑選了一批年輕且機智的戰士,對他們進行嚴格的情報訓練。
在根據地深處,一座隱蔽的情報培訓基地悄然建成。在這裡,學員們學習密碼破譯、情報傳遞、跟蹤監視等專業技能。
除了情報工作,張浩還將目光投向了經濟領域。
充足的資金是支撐戰爭和根據地發展的關鍵。
通過間諜們提供的商業情報,張浩發現了日軍在金融市場上的一些漏洞。
他組織了一批擅長金融運作的人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與日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暗戰。
他們巧妙地利用日軍在貨幣彙率上的失誤,進行大規模的外彙交易。
在一係列精準的操作下,成功套取了日軍大量的資金。
這些資金如同及時雨般,注入到根據地的建設中,為軍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物資的采購以及情報機構的擴張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然而,日軍很快察覺到了異常。
他們發現自己的情報屢屢泄露,物資運輸頻繁遭到襲擊,金融市場也遭受重創。
山本一郎氣得暴跳如雷,他下令對內部進行全麵清查,同時加強對周邊地區的情報監控,試圖找出幕後黑手。
一場更加激烈的情報較量與經濟博弈,在暗處悄然拉開帷幕。
張浩和他領導的抗日聯盟,憑借著係統解鎖的強大助力,在這艱難的局勢中謀篇布局,積極應對。
喜歡抗日之大軍閥張浩請大家收藏:()抗日之大軍閥張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