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木蘭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增加一個“中介”。
如果這筆錢是直接從她這裡給出去的,就會變得“形跡可疑”,但如果有一個隻有她才能拉到的“讚助商”呢?
這件事不就變得簡單了嗎。
而就在剛才,她已經現編了一個。
姬木蘭是個行動派,說乾就乾。
【我告訴程校,其實我有一項秘密的收入,就是寫小說。程校問我文章在哪裡發表,我說——“噓,我是槍手。”】
木蘭笑了,心說,就剛才這一段來說,姬木蘭其實是有點寫小說的天賦的。
【果然,程校問我,什麼是“槍手”。她是個見多識廣的人,但畢竟在山溝裡待了這麼久,對於網絡上的東西不怎麼了解也正常……不然,我怎麼誆她呢。】
【不過,木蘭你肯定知道,對吧?如果我跟她說我的副業是正經寫小說的,無論是網文還是發表在刊物上的那種,都賺不到這麼大一筆錢的。】
木蘭想,是啊,搞文字是最窮的了。
以前讀研的時候,木蘭在出版社實習過,編輯的工資是非常低的,幾乎是擦著社保繳費基數。
除非你能出版暢銷書,比如印數十萬百萬冊的那種,那提成就能拿不少了。
但一年能有幾本暢銷書?不如說,幾年才能有一本暢銷書……而對一個編輯來說,彆說一年,一生能有幾本暢銷書,就不錯了。
說到底,隻是上班。
……而這,都算好的。
木蘭是個語文老師,一路學文科、讀中文上來,自然認識不少文字工作者。
說中文不好吧,它確實不賺錢,但你說它不好吧,它又確實挺好找工作——沒錯,就是找不到什麼有錢的工作。
於是很多人也開始嘗試自由職業。
她們這個方向的第一優選肯定是去寫小說。
如果想要直接寫書出版,這塊其實早就被“壟斷”,純憑著對文學的熱愛想要出頭,可能性近乎於零。
就算“運氣好”,投稿到雜誌發表了,先不說幾年都不能出一本書,就說要出書,又能賣多少呢。
大多數人版稅不會超過百分之十,一本小說定價六十八塊,印一萬本大多數連五千都懸),按百分之十算版稅就六萬八。
注意,這不是一年,很可能是幾年的收入——大多數人可做不到一年出一本書。
放在京北……這個收入遠不如上班,編輯一個月稅前也不止六千塊。
但一萬個文學愛好者裡能有一個“運氣好”混入出版圈的都難。
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網文。
大家都擠進來了,那自然就卷。質量和字數總得卷一個吧,但大多數人是“全選”。
所以在這條賽道裡,能月入過萬,已經算佼佼者,按一萬算,那就是年入十二萬,但不繳納五險一金。
所以,在京北,”性價比“還是不如上班。
於是當時在木蘭身邊有誌於憑借文字實現自由職業的人,基本兩個結局:回去上班;離開京北。
所以就像姬木蘭說的那樣,木蘭很清楚,靠寫作是沒辦法每個月、甚至每周,就拿出幾十一百萬給雲錦女高的。
【所以這件事的關鍵不在於“寫作”,而在於我因為做槍手這件事,認識的“貴人”。為此,我還編了個故事。】
好家夥,又編上了。
在姬木蘭的故事裡,這位金主媽媽是個豪門富家女,但因為家族重男輕女,隻允許兒子繼承財產,偏偏家裡又沒有兒子,於是給她找了個“潛力股”結婚。
按一般狗血套路,金主媽媽要被騙財騙小孩騙感情了。
但姬木蘭不會寫那樣的故事。
她的故事裡,金主媽媽有她的無奈,就是空有一腔野心與才華無處施展,但她又實在聰明,於是她從《女駙馬》中得到靈感,精心挑選了一個“傀儡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