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原名朱耷。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發為僧。
八大山人的藝術成就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明之後國內畫壇,無論是清朝的揚州八怪,還是近現代的張大千、齊白石等,無不受其影響。
因此,八大山人的畫在古董市場上極其搶手。
價值頗高!
也所以,贗品極多。
而且,因為八大的影響大,學習他的繪畫風格的人也多。
所以市場上的贗品有不少水平是極高。
對於古畫的鑒定,絕大部分鑒定師都是從畫家的藝術風格,繪畫技巧,以及畫家的習慣等方麵去鑒定。
這當然是個很重要的方麵。
但是,如果仿品本身出自臨摹水平很高的畫家之手時。
單從繪畫本身來看,幾乎是很難鑒彆出真偽的。
而眼前顧西北看到這幅八大山人的《瓶菊圖》便是如此。
卷軸展開,兩頭用鎮紙壓住。
這幅畫尺幅並不大。
立軸!
高約九十公分,寬約四十五六。
八大山人的典型風格,畫麵簡潔。
一隻破瓶,上麵插著幾支錯落有致的菊花。
這是八大山人晚年最愛畫的案頭清供畫。
畫麵顧西北隻看了兩眼就去看其他地方了。
坦白講,顧西北並沒有看出繪畫本身的問題。
其實他本身也沒有想著要從畫麵上看出啥問題來。
因為道理很簡單,繪畫是藝術作品,具有極強的主觀性和隨機性。
哪怕是同一個畫家同一個時期畫的同一個題材的畫。
那也是每一幅都是孤立的,都是與眾不同的。
所以,鑒定繪畫不能用鑒定瓷器、佛造像的方法。
因為一個是藝術家的產品,一個是匠人的產品。
還有,如果劉誌謙都沒看出問題,以他的眼力看,這幅畫在繪畫本身上絕對是看不出問題的。
因為,如果繪畫本身都能看出問題,比如風格不符或者印章有問題。
這些,劉誌謙那是一定能看出破綻來的。
所以,顧西北並沒有太多關注畫麵本身。
而是去看其他地方了。
鑒彆一幅畫,如果是低仿甚至高仿,那從畫麵本身就能去鑒彆了。
但如果到了精品甚至以上,那就幾乎不太可能了。
那從畫麵上看不出問題,要如何去鑒彆呢?
就要從匠人的角度去看問題。
一幅畫,畫麵上的東西自然是藝術家完成的。
但除此,其餘的都是匠人做出來的。
比如紙。
比如墨。
比如裝裱。
等等。
這自然是一幅臨摹水平極高的畫。
如果單看畫麵本身算得上絕品做舊了。
但,綜合來看,僅僅隻是精品。
顧西北將兩頭的鎮紙給拿掉,將畫托了起來。
然後拿起旁邊的一個高倍放大鏡研究起了紙張。
他看了一會,然後放下東西,轉頭看著劉誌謙。
劉誌謙一看顧西北這表情,不禁心中咯噔一下。
沒等顧西北開口呢,他先說話了。
“小顧爺,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