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打算直接打個車去酒店的。
劉誌謙早就讓助理給安排好了酒店的。
不過,顧西北一出門就看到不遠處擺出來的很多攤位。
心想來都來了,還是逛逛吧。
這琉璃廠是書畫古籍的集散地,所以超過一半的攤位都是賣書畫古籍。
顧西北還真就看中了一幅畫。
這畫呢的確是幅老畫,不算久遠,落款時間是六七十年代的。
不過,作者是位不知名畫家。
畫麵水平也一般。
就畫本身來講,顧西北肯定是看不中的。
但,他看中的是這幅畫的裝裱。
是正宗六十年代的老裱。
最主要,尺幅上跟他剛剛買下來的一幅畫很合。
所以,他也沒多囉嗦。
兩千塊買了下來。
這是一件。
另外,他還在一個攤位上看中了一件畫筒。
畫筒是古代裝卷軸用的。
圓筒形,一般是木製的,比如黃花梨的,紫檀的。
次一點的也有竹製的。
竹製的少,因為容易發黴,不利存放書畫。
不過,顧西北看中的這個畫筒是牛皮做的。
牛皮的畫筒相對少見,但價值並不高。
不過這畫筒妙就妙在畫筒的牛皮上刻了幾個字:神木用永樂十三年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畫筒上的字其實已經很模糊了。
前麵的四個字其實就隻有兩個半。
第一個是神字,這個能認出來。
第二個不是木,而是木字旁,另一半看不清了。
至於第三個字就更加的沒了。
第四個是用字。
後麵永樂十三年製,還算能讀得出來。
顧西北拿著這畫筒掂了掂,在仔細看了看畫筒的各處磨損痕跡。
他覺得賣家搞錯了對象。
這玩意根本不是畫筒。
而是,古代部隊行軍打仗用來裝地圖的。
當然,實際上裝地圖和裝書畫用法上那是差不多的。
顧西北又用三千八將這件畫筒給拿了下來。
講實話,三千八根本不值。
這畫筒破的很厲害了,底部磨損的很嚴重。
口沿也都破爛了。
但顧西北並不是買來裝畫用。
而是另有他用。
顧西北想不到這下午琉璃廠一行,竟然還收獲滿滿。
他先回酒店開好房間把下午買的這些東西放好。
然後等劉誌謙晚上帶他去參加拍賣會。
其實,這晚上的拍賣會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拍賣會。
是小範圍私底下的古董交易。
東西也不多,也就二三十件。
形式呢,並不是拍賣。
而是買家看中了直接跟賣家談價格。
至於會不會同一件古董好幾位看中,要搶呢?
不會!
因為來的都是熟人,相互之間好協調。
喜歡絕命大藏家請大家收藏:()絕命大藏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