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古董文物修複裡麵,最難的當屬絲織品。
其次是古籍。
絲織品不提,因為其市場價值不大。
古籍修複難度很高,比看上去很像的書畫修複難很多倍。
因為書畫它本身是有裝裱的,而裝裱的一個最大作用就是保護書畫。
況且,書畫是藝術品,是供人欣賞的。
所以,看書畫的都是小心翼翼的打開,看完小心翼翼的收起來。
但是古籍書本就沒有保護啊!
幾十張紙印刷出來,然後合起來裝訂成冊,被人不停的翻來覆去。
尤其像工具書這種更是要被人翻爛了。
所以,這顧西北手裡的這套古籍也才更顯珍貴。
不過,這越是珍貴的東西,他越是糾結,找誰來修複呢?
這市麵上很少有商業修複古籍的人。
就算有,他顧西北也不敢送去修。
因為,靠修複古籍掙錢養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修複古籍技藝高超的人大多都在體製內。
比如大館藏單位,什麼博物館、圖書館之類。
但是這些,一般是不會接私人送過去的活的。
而且這套書的修複是個很大的工程,不是哪位老先生隨便花個把星期就能搞定的。
得全心全意撲上去花個半年一年,甚至幾年才能修複完成。
而且,古籍跟其他古董類彆不一樣的是。
瓷器碎了你可以放在那裡不管不問,過個幾年幾十年都問題不大。
但是古籍你是放不得的。
你不動它還好,一旦動了,必須得儘快修複。
否則,會很快腐朽粉化。
因此,這事吧,顧西北想了好幾天。
他感覺最好的方式就是賣了拿錢。
但是賣給誰呢?
上拍自然是最好的。
他其實是很想給港島的真世國際打個電話。
不過想一想,還是算了。
這套北宋最初版的工具書,應該是孤本,首先必須保留在國內。
其次,如果有的選他顧西北自然是希望留在金陵。
他有個小想法,就是這套古籍不但能賣了換錢,還能讓他經常看到。
之所以他想能經常看到,為的就是避免被人換掉的結局。
他是怕這套北宋孤本又輾轉去了海外。
顧西北給劉誌謙打了個電話,問他認不認識金陵博物院的人。
劉誌謙說認識啊,怎麼了。
顧西北沒說什麼事,就說,“劉爺你要是有時間現在就來我又過白鷺洲一趟,絕對你讓開眼!”
劉誌謙一聽顧西北要讓他看眼,立馬意識到那肯定是大貨,超級大貨!
所以劉誌謙那是一刻都沒耽擱的開車飛奔來了又過白鷺洲。
但他看到顧西茶桌上放著的幾本爛書,先是一臉懵逼。
“就這?”
顧西北也不解釋。
“給你五分鐘,你要是看不出名堂,你回去就退出古玩行當了啊!”
這讓劉誌謙聽的來了興趣了。
他是坐下來剛要上手,卻被顧西北拍了一把,然後遞過來一雙白手套。
“戴手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