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克斯的烈日和跑轟旋風,以及西雅圖雨夜中那記技驚四座的艾弗森式突破,都成為了蘇哲nba新秀賽季中濃墨重彩的注腳。這些經曆,如同催化劑一般,加速著他的成長與蛻變。
那記石破天驚的變向過人後的急停跳投,不僅僅是一個精彩的進球,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蘇哲在進攻端更多可能性的閘門。它讓艾弗裡·約翰遜,這位以鐵腕治軍和強調防守著稱的“小將軍”,看到了蘇哲身上除了組織和投射之外的另一種潛質——創造力,以及在關鍵時刻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
當然,一次驚豔的表現不足以徹底改變教練的用人策略。nba是一個講究實力和穩定性的聯盟,尤其是在小牛這樣一支誌在爭冠的球隊裡,每一個輪換位置都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
蘇哲深知這一點。
在那次采訪之後,他並沒有因為外界的讚譽和球迷的熱議而有絲毫的鬆懈。相反,他將那份激動和喜悅,轉化為了更刻苦的訓練動力。
達拉斯的清晨,當城市還在沉睡時,美航中心的訓練館裡,往往已經能看到蘇哲的身影。他會提前一個小時到達,進行投籃熱身,然後是運球基本功的練習,包括他新近嘗到甜頭的變向突破,他會對著空氣,對著訓練用的假人,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直到汗水濕透衣背。
球隊的訓練課上,他更是全神貫注。無論是戰術跑位、防守輪轉,還是分組對抗,他都力求做到最好。他像一塊海綿,貪婪地吸收著教練組傳授的每一個細節,觀察著諾維茨基、特裡、霍華德這些老大哥們在場上的處理球方式。
德爾·哈裡斯,這位經驗豐富的助理教練,對蘇哲的勤奮和悟性讚不絕口。他經常在訓練結束後,把蘇哲單獨留下來,給他開小灶,指點他在控球、傳球視野以及閱讀比賽方麵需要改進的地方。
“蘇,記住,一個好的控球後衛,不僅要能得分,更要能讓隊友變得更好。”哈裡斯教練語重心長地說道,“你的速度和突破是你的優勢,但更重要的是,在突破之後,你能否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是自己攻,還是傳給位置更好的隊友。”
蘇哲將這些教誨牢牢記在心裡。
時間,在一天天的訓練和一場場的比賽中悄然流逝。
蘇哲的出場時間,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最初,他隻是在垃圾時間才有機會登場,活動一下手腳,感受一下比賽氣氛。
漸漸地,當球隊在某些場次領先較多,或者主力控衛德文·哈裡斯或傑森·特裡需要休息時,艾弗裡·約翰遜會嘗試著在第二節或第三節的銜接段,給蘇哲一些“有意義”的上場時間。
這些時間,往往隻有短短的幾分鐘,但蘇哲倍加珍惜。
他上場後,不貪功,不浪投。
防守端,他利用自己的速度和積極性,像一塊牛皮糖一樣緊緊貼住對手的後衛,努力乾擾對方的每一次傳球和投籃。他或許在力量對抗上還略顯稚嫩,但他那股不惜力的拚勁,卻贏得了隊友們的認可。
進攻端,他嚴格執行教練的戰術意圖。有機會時,他會果斷出手,用精準的中遠投懲罰對手的疏忽;沒有好機會時,他會耐心地組織,將球導向位置更好的諾維茨基或特裡。偶爾,他也會在轉換進攻中,展現一下自己的速度優勢,或者在陣地戰中,嘗試用那招牌式的變向突破撕扯對方的防線,即使不成功,也能造成一定的混亂。
他就像一顆精密的螺絲釘,被擰在球隊這部龐大的機器上,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著作用。
一場對陣孟菲斯灰熊的比賽,成為了蘇哲職業生涯的一個小小轉折點。
那場比賽,小牛隊客場作戰,主力控衛德文·哈裡斯因為輕微的腳踝扭傷,高掛免戰牌。傑森·特裡雖然可以客串控衛,但他更習慣於扮演得分後衛的角色。
艾弗裡·約翰遜在賽前,將蘇哲叫到了身邊。
“蘇,今晚德文打不了,傑森會更多地承擔得分任務。我需要你在替補席上隨時做好準備,你可能會在輪換階段承擔起組織進攻的責任。”“小將軍”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嚴肅,但眼神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許。
蘇哲的心臟猛地跳動了一下。他知道,這是教練給予他的一次重要機會。
“是的,教練!我準備好了!”蘇哲的聲音堅定有力。
比賽開始後,戰況一度膠著。灰熊隊在他們的主場打得非常頑強,邁克·米勒的外線三分和保羅·加索爾的內線強攻,給小牛隊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第一節末段,傑森·特裡下場休息。
艾弗裡·約翰遜大手一揮:“蘇,你上!”
蘇哲深吸一口氣,踏上了聯邦快遞球館的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