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我再給大家講個故事,”葉青雲繼續道。
“相傳,南宋理學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鄉有叫盛溫如的好友,一天兩人相遇於巷子內,盛溫如手中拿著一個竹籃子,朱熹問他:‘你去哪裡?’盛溫如回答說:‘我要去買點東西。’”
“朱熹是以窮理致知(就是探求根本的意思)、研究學問的人,他聽了盛溫如的話,很好奇,隨即問道:‘你為什麼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呢?’盛溫如反問朱熹:‘你知什麼是五行嗎?’朱熹答:‘我當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嗎?’
盛溫如說:‘不錯,你知道了就好辦,現在我說給你聽聽,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間屬土。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隻能裝木和金,更不會盛土,所以隻能叫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呀。’
“當然,買東西還流傳這樣一個說法,漢唐時期各大城市中規模浩大的‘東市’和‘西市’有關,人們購買物品,就得到這兩個市場中,時間一長,就成了‘買東西’。
不過盛溫和這種對五行的認識,不能講是五行,隻能講是五材,《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
“講的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五種材料,金即鐵器,用來砍柴,木,用來做柴,水,用來灌溉,火,用來取暖,土,用來做牆等。”
“中醫所提及的五行理論,乃是一種充滿智慧且獨具特色的取類比象之法。那麼什麼是取類比象呢?”
“取類比象是一種基於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進行類比推理的思維方式。它通過比較不同事物在某一方麵的共同特征,來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麵也可能存在相似性或類同。”
“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五行學說占據著重要地位。其中,對於五行各自特性有著清晰而精妙的描述。”
“儒家經典《尚書·洪範》文中金曰從革、木曰曲直、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那究竟是什麼意思,又代表哪些信息呢?同學們聽我慢慢說。”
“首先,金曰從革,從,順從,服從;革,革除,改革,變革。金具有能柔能剛、變革、肅殺的特性。金代固體的性能,凡物生長之後,必會達到凝固狀態,用金以示其堅固性。引申為肅殺、潛降、收斂、清潔之意。凡具有這類性能的事物或現象,均可歸屬於金。”
“在人體之中,與金相對應的臟腑器官主要包括肺臟和大腸。肺主氣司呼吸,其功能恰似金屬的清肅收斂。”
“而大腸則傳導糟粕,猶如金屬的通利下行。當人體的肺氣充足時,便能如同堅韌的金屬一般,抵禦外邪侵襲,保持身體內部環境的穩定和諧。”
“反之,如果肺氣虛弱或失調,則可能導致咳嗽、氣喘等病症,就好似失去了堅固防護的金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生鏽損壞。”
“此外,從情誌方麵來看,金主悲憂。過度的悲傷憂慮情緒會損傷肺氣,正如長期暴露於惡劣環境中的金屬易被侵蝕一樣。因此,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於維護肺部健康也至關重要。”
“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乾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所謂“曲”,意味著木具有柔韌性和延展性,可以彎曲變形而不斷裂。”
“而‘直’則代表了木的挺拔、正直之性,象征著向上生長的決心與勇氣。這種剛柔並濟的特質使得木在五行中獨具魅力。”
“從更深的層次上,木曰曲直被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在中醫理論中,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泄,具有疏通、舒暢、條達全身氣機的作用,因此木曰曲直也用來形容肝的功能和特性。”
“接下來是水曰潤下,潤:指滋潤、濡潤。下:指向下、下行。潤下:綜合起來,水曰潤下指的是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
“進一步引申,任何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象,都可以歸屬於水的屬性謂之潤下。”
“按照以上理論,腎臟歸屬於水,所以又稱為水臟,所以腎是主水的。”
“腎主水的意思就是腎臟能夠主持和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人體的水液最終會在腎臟再進行一次代謝,一方麵將有用的成分重吸收,另一方麵就是將一些代謝產物變成尿液排泄到膀胱。”
“接下來便輪到了五行中的火元素登場啦!正所謂火曰炎上,這意味著火焰總是向上燃燒、升騰。而在人體之中呢,心臟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三焦都被歸屬於火行。”
“我們先來說說心臟吧。它就像是身體裡的一座熊熊燃燒的火爐,不斷地跳動著,將溫暖和活力輸送到全身各個角落。”
“心臟所產生的熱能和動力,推動著血液循環,維持著生命的正常運轉。可以說,心臟就是那團永不熄滅的生命之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看看三焦。雖然這個概念可能相對抽象一些,但其實它也是與火有著緊密聯係的。”
“三焦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分彆對應著不同的臟腑功能區域。它們協同工作,像一個高效的熱力係統一樣,調節著體內的氣血運行和能量代謝。”
“當火的力量在三焦中順暢流動時,身體就能保持良好的平衡狀態;反之,如果火行出現異常,則可能會引發各種健康問題哦。”
“最後談到土,名喚稼穡。土地承載著農作物的生長,孕育生命,提供養分。稼穡一詞充分展現了土的踏實厚重、養育萬物之功,強調了土地作為生命根基的不可或缺性。”
“那為什麼說脾胃屬土呢?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看,其中蘊含著深奧的道理和哲學思維。”
“首先,我們來看看土的特性。土具有承載、生化、受納等特質。而脾胃在人體中的作用與這些特性有著密切的關聯。”
“脾胃就像是大地一樣,承載著身體所攝入的各種食物和營養物質。它們負責將這些“養分”接納進來,並進行初步的消化和吸收,為身體各個器官和組織提供能量和滋養。”
“再者,土地能夠孕育萬物,生長出各種各樣的植物和生命。同樣地,脾胃也具有生化氣血的功能。通過對食物的運化轉化,產生出人體所需的氣血津液等重要物質,從而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和生理活動。”
“此外,土還具有穩固和支持的作用。脾胃在人體內也是起到了這樣一種支撐的角色,保證身體的中氣充足,使得其他臟腑能夠穩定地各司其職。”
“綜上所述,由於脾胃在功能特點上與土的諸多特性相契合,所以在中醫理論中將其歸屬於土這一行。這種歸類不僅體現了古人對於人體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深刻理解,更為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了獨特的思路和方法依據。”
喜歡女朋友劈腿後,我在鄉鎮醫院崛起請大家收藏:()女朋友劈腿後,我在鄉鎮醫院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