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洗手那叫一個快。就連老三,也是一洗完手,就趕緊幫忙擺放碗筷。可能割了一下午的草,有些餓了。
周守義看著圍坐在桌前的弟弟妹妹們,笑著說:“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多吃點兔肉。”
老二咽了咽口水說:“哥,這兔肉可真香啊,比之前吃過的都香。”
“那是因為你們餓了。”
正好母親端著一大盆兔肉出來了,周守義開始幫弟弟妹妹們盛飯。
都給盛好後,周守義卻並沒有著急著吃。他先去廚房看了看,發現鍋裡還有大概一半的肉。
想了想後,用小盆又舀出了一些,估摸著應該足夠自家人吃了。然後就把鍋裡又添滿了水,繼續熬著。
“娘,我又舀出了一些肉,應該夠咱們吃了。鍋裡剩下的那些肉,我又添了些水,準備一會兒熬一熬,給院裡的各家都送一碗肉湯。”
“行,你看著辦吧。”
送肉湯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畢竟住在一個院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哪家吃點好的,雖然送不起肉,但剩下個鍋底添點水,給各家送一碗肉湯。也算是儘個心意。
這也就是在城裡,要是在鄉下農村,哪家如果辦喜事兒,或是因為其他事兒燉了肉。有許多人家都會上門要肉湯,各家也都不會拒絕,幾乎像是潛規則一樣。
周守義就了幾塊兔肉,又澆上肉湯吃了一碗米飯,便放下了筷子。
又過了一會兒,家人都吃好了,鍋裡的湯應該也熬的差不多了。他便拿上家裡的大碗,準備給各家送肉湯。
當然,並不是每家都一樣。張清泉老爺子家和王老爺子家,幾乎有大半碗都是肉。
張馨月那裡也不用說,自然是得到了周守義的特殊照顧。
接下來其他家,隻有與周守義一家關係相對較好的李嫂家,稍微獲得了一點優待。剩下的幾乎每家隻有一兩塊肉意思意思,其他都是湯。
就這人們也是既驚喜又感激,紛紛對他感謝不已。
第二天早上上班時,周守義感覺人們對他好像更熱情了。
這讓周守義感到很有意思,沒想到人們竟然這麼容易滿足,一點肉湯,就能讓人們做出如此改變。
他不知道的是,就這些肉湯,人們當天晚上還沒舍得吃。而是多放了一把鹽,等第二天中午倒進鍋裡,加上水燴菜吃。
畢竟有這肉湯做底子,怎麼著也能算是一頓“肉”燴菜。
白天,李嫂和好幾個婦女還專門去他家串門,在周母麵前感謝了一番,又對他一通誇獎。
周母隻能對大家笑著回應,
“都是些小事,一個院裡,就應該互相照應嘛。”
……
這天,李進步把周守義叫到後勤部辦公室。拿出了一份介紹信給他,
“守義,恭喜你獲得了外貿大學工農乾部速成班的進修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