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正房,老爺子拍拍周守義的後背說:“守義,你跑了一路,也累了,先歇會兒。讓你奶奶給你弄點吃的。”
華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所以很重視吃。
一個弄飯吃,就能體現出濃濃的關懷。就像我們上學或工作,回家後父母問的第一件,就是餓不餓。
但周守義可沒那麼大臉,讓一個將近70的老太太給他做飯,再說了,他確實一點兒都不餓,畢竟現在還不到5點。
他趕緊拉住奶奶,告訴他們自己並不餓。隻想和他們坐下來聊一會兒。
在周守義的勸說下,三人又重新圍坐在桌子旁。
周守義開始詳細詢問老家的情況,比如家裡的田地有多少,收成如何。
小姑嫁到哪?離得遠不遠?大伯和三叔家的孩子們,爭不爭氣。
老爺子和老太太可能是見到了多年沒有音信的孫子,談性也很高。
說到田地的時候,眼神裡透著對土地的深厚情感。他告訴周守義,這些年雖然過的艱難,但對於老農民來說,田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
當然,周守義也把自己在四九城的工作,以及家裡弟弟妹妹們的情況,都給二老講了講。
聊了大概半個多小時,周守仁和周守禮,就領著自家媳婦兒先回來了。
為什麼說先回來,那是因為,周家可不止這一點人。
周家不算第四代的小娃子,單單是成年人,就十幾口。
隻說大伯周佑國一家,就有三個兒子,一個閨女。
除了閨女還沒嫁人之外,已有兩個兒子成家了。守仁已經有了好幾個孩子,單這一支,加起來就十多口人。
三叔,周佑民一家,也是不遑多讓。雖然隻有周守禮成家了。
但三叔有兩兒一女,再加上周守禮家的孩子一共也有近十口人了。
他們都並不是在一處乾活,周守仁周守禮和他們的媳婦兒,正在曬糧場麵農村專門曬糧用的一處寬闊地)上脫粒。
其他大人則有的去收麥子,有的去打捆。小孩兒們,則大都是去割豬草,挖野菜。
不過沒等多長時間,除了去割豬草,挖野菜的幾個孩子。
還沒等周守仁和周守禮兩家子,與周守義寒暄完呢。
其他的大人們,就呼啦啦的全回來了。
這下,周守義可成了個香餑餑了。一大家子人都圍著他轉。
不過,周守義也是見過大場麵的人。先與大伯和大娘,三叔與三嬸等長輩見了禮。
接下來,又與同輩的兄弟姐妹們一一認識。
一家人正在那裡,歡聲笑語不斷。讓周守義感受著大家族的親情與溫暖。
突然,外麵傳來了娃子的哭聲。接著周守仁三女兒,跑進來喊道:“爹,二叔,四哥被自行車壓住了。”
小女孩嘴裡的四哥正是周守禮的二兒子。
聽到這話,其他周家人都站起來準備出去,怕孩子給把自行車摔壞了。
可周守義卻被嚇到了。因為他車上可是拉著二三百斤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