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並沒有貿然提問,而是重新攤開一卷竹簡,記錄下自己需要注意的內容。
而匠人主要在意的還是爐溫,還有如今燒的煤很難達到更高的溫度。
記錄下這些內容的時候,王卓君備注了一下,煉焦兩個字。
如今的煤都是開采的露天的煤礦,燒的也是原煤,裡麵雜質太多,燃燒時自然達不到更高的溫度,想要提高爐溫,一方麵是要繼續改良高爐和風箱,一方麵就是把煤變成焦炭,這樣才能將熟鐵也燒成鐵水,跟碳分離。
改良高爐和風箱,王卓君辦不到,但是煉焦她還是可以試試。
煉焦和燒炭有些相似,其實也是把煤炭通過高溫乾餾煉成焦炭。
這個高溫需要達到一千度,也就是整個窯要夠大,且需要燃料充足。
至於圓窯怎麼造,這就涉及王卓君的知識盲區了,不過,有問題可以搜索一下,實在不行還能問這邊修窯的匠人,反正這邊的煉鐵高爐窯明顯也是匠人自己摸索出來的。
修窯一事上,這些匠人的巧思興許比她搜索出來的想法更好呢。
而且焦炭作為高爐煉鐵的還原劑效果極好,甚至它還能當做整個高爐料柱的支撐劑和疏鬆劑。
而煉焦的過程中還能產生煤焦油和瀝青這種好用的產物,絕對是當下非常必要推進的實驗。
於是吃過中飯,王卓君便找到了煉鐵的院子,果然,墨慈帶著幾個弟子蹲在爐邊,拿著幾塊鐵片,敲敲打打。
“巨子。”王卓君走上前躬身一禮,然後正色開口:“巨子,午前聽說爐溫不夠,我想若是將煤煉成焦炭,定能將爐溫再提高許多。”
“煉成焦炭。”墨慈雖然是半蹲著,但剛好能平視還是小不點兒的王卓君,他漆黑的眼眸炯炯有神,透著鋒芒:“你仔細說說。”
“煉焦與燒炭是有些類似的,都是為了提高原本燃燒物的燃燒效率,這樣再往高爐裡填充這樣的燃料,燃燒能更充分,溫度也能更高。”
“木頭燒成炭,爐溫能提高,這煤居然也能成炭,這可真是,難怪天家會將公主送到這兒來。”墨慈先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後一臉驚喜地抬手拍了拍王卓君的肩膀。
王卓君聽到這麼直白的誇獎,有些不好意思地用食指撓了撓臉頰:“不過,煉焦需要的窯我不知道怎麼造,但是我們可以將煤先進行粉碎,然後不斷地投入窯內,窯裡燒成的焦炭就能直接投入高爐使用,甚至還有煤油,能直接當燈油。”
墨慈認真聽著,看到王卓君攤開的竹簡上畫著示意圖,過程非常清晰,他從王卓君手上拿過這卷竹簡,一邊看著,手不自覺地在地上寫寫畫畫,半晌過後把王卓君一把抱起:“走,今日我們就去造窯。”
王卓君突然被抱起來,嚇了一跳,緊緊勾住了墨慈的脖子,看到身後幾個弟子們互相小聲討論著煉焦的事情,不由默默地把頭埋在墨慈的肩膀上。
墨慈扭過頭,吩咐其中一人去叫上相關的匠人們和總管。
一行人就這麼來到了會議室。
墨慈將王卓君放到屋內的一把椅子上,屋內有一個超長的長方形桌子,桌子一頭,挨著一麵牆,牆上同樣是用黑漆刷出了一個黑板。
墨慈迅速用桌上的粉筆將王卓君畫在竹簡上的示意圖畫到了黑板上,隻是整個圖變得更加得清晰,一變化,他還一邊補充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等工匠師傅陸續趕到的時候,墨慈特意叫了燒炭的工匠師傅,主要講一下燒炭的具體流程。
王卓君之前沒有了解過這些,第一次聽,感覺很有意思,這些匠人做這些多年,在他們負責的領域都很有經驗,而且能力也是出類拔萃。
不知道祖父是怎麼找來這些人的?難不成他有一個自己私下的秘密組織,像錦衣衛一樣,負責暗殺和諜報。
再想想前幾天的晚上,自己突然就被擄去,那裡是戒備森嚴的東宮,在沒有驚動衛士的情況下,祖父手中定然也培養了一批這樣的人。
祖父還是同曆史上的王莽不同,他們隻是相似,但不是同一個人。
聽匠人和墨家人討論起具體實施的細節,王卓君沒有參與,她隻是知道這些產物生產的原理,但自己並沒有實踐經驗,甚至對這些東西的操作十分陌生。
故而,她隻是一邊聽一邊將這些知識加入到自己大腦中的儲備庫,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這些知識她能用得上。
他們開會開得全神貫注,但王卓君自己越聽越迷糊,隻覺得自己物理學得還是太差,無法跟上他們的思路,又或許是這個時代的術語和現代不同,總之聽著聽著,眼神逐漸渙散,變得空洞起來。
“公主是聽不懂嗎?”墨慈喝水的間隙看到王卓君一臉的迷茫,不由輕笑出聲,然後摸摸她的腦袋:“好了,雖然是個天才,但還是不能過於拔苗助長,你要是覺得聽不懂,就先去忙你自己的事兒吧。”
王卓君聽了猛地回過神,羞澀地笑了笑:“我確實是有些聽不懂,但是我以後會好好學得,我還有急事兒,就先走啦。”說著她快速從椅子上跳了下來,從頭頂兩邊垂下的兩根羊角辮一跳一跳的。
然後,走到門口時,還是扭頭還身一禮:“各位,卓君失禮了。”
然後用袖子遮著臉,快步從會議室跑走了。
她還真不擅長跟這些長輩們打交道,就像她當社畜的時候也不擅長跟上司打交道一樣。不過在私企做研發,更看重能力,所以不擅長打交道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
……
想到跟薛桓提到的算盤,王卓君便讓孔檀帶著自己去找木匠。
這會兒是下午,工坊內的匠人們乾得非常熟練,而且是用流水線生產,邊上堆放著製作完成的桌椅和床。
跟工坊的總管詳細描述了一下對算盤的具體要求後,王卓君便把畫好的圖紙交給了他。
王卓君有些期待地問道:“不知這東西多久能做出來?明後兩天可以嗎?”要是可以的話,正好給書鋪的賬房送一個,也該到盤賬的時間了
總管卻麵帶難色道:“這恐怕有些困難,算盤上的每顆算珠皆需人工打磨……”
一直跟在王卓君身後的孔檀聽到此言,忽然抬步上前,從總管手中拿過圖紙,看了兩眼:“此物,工坊裡雖然不做,但是少府那邊做了不少,郡主不妨直接派人拿幾個來。”
“誒?”已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