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這邊的客人晚上吃一頓飯後,也會散去。
凡是給舒星錢的親戚都會得到兩瓶酒和兩包糖,錢給的多的還多得一塊臘肉。
所有的人都有的賺,尤其給二、三十塊錢的那些,簡直是賺翻了。
要知道,舒星買的酒可都是六十多塊錢一瓶,糖也是十多塊錢一包的餅乾。
大親戚要多給一塊臘肉,而孔寧萱家裡則是一塊大肘子,當然也是臘的。
一般農村家裡有男子達到成婚年紀的,每年殺年豬的時候,都會砍下兩個豬後腿大肘子)做成臘肘子備用,如果找到親事就用得上了。
如果沒用上,第二年殺年豬時繼續留新鮮的,這個老肘子過年時燉著吃了。
因為肘子肉性厚,不容易醃製透,看到外麵好好的,裡麵的肉卻已變質,都臭了。
不過自從舒星修仙後,家裡每年殺年豬留下的豬肘子除了正常醃製外,舒星都用靈氣過了一遍。
這樣會殺死肉裡的細菌,鹽份也更容易到達豬肘子內部,延緩變質。
晚飯是下午四點多開始的,這次晚飯人更多,孔父把寨子上的人都叫了一遍:“來家裡吃夜飯啊。”
據說他們寨子上,認親那天你沒喊人家吃飯,嫁女那天人家也就不上你屋裡吃酒送人情。
一天兩頓飯,舒家抬來的那頭豬吃的精光,其他的小菜也沒剩什麼。
喝的酒就是舒家抬來的苞穀酒,中午那餐也是喝的這個酒。
吃飯過後,那些親戚就拿著禮品回家了,他們大多都是堂爺爺、堂伯、堂叔,上次請吃飯的那四個人也在。
那四個每人給了舒星八十塊錢,這算是血緣關係較近的,好像是和孔寧萱的爺爺同一個曾祖。
其他孔姓的雖都是一個老祖的後代,但血緣關係遠多了。
多少代了,有的一脈肯發人,有的一脈可能傳著傳著就沒人了。
孔寧萱她們這一脈還算好的,現在算上她家,還有五家在延續著。
最後,孔寧萱的兩個舅舅也走了,她大舅有一輛三輪車,常在鳳鳴鎮上跑,拉貨,拉人來賺錢。
二舅則在家務農,農閒時會出門打工,主要是孔寧萱的嘎嘎(外婆)還在世,得有人在家照看。
而她的姑姑,則留下來住幾晚,這次算是回娘家,雖然隻一個哥哥在,但也是娘家。
晚上孔寧萱和她姑姑睡一起,舒星仍在後房,以前孔寧海的房間。
第二天早飯後,舒星背著一背簍禮品和一塊豬肘子和孔寧萱一起去她嘎嘎家。
這塊豬肘子是給她嘎嘎的,她說她嘎嘎有七十多歲了,快滿八十了。
孔寧萱的嘎嘎家在鳳鳴鎮羅溪村向家寨,有十多裡的路程,走路去也很快。
車路倒是有條毛車路,坐車抖的要死,還不如走路舒服。
舒星由著孔寧萱的速度走,一個多小時才走到她嘎嘎家,也是農村常見的木房子,有堂屋,分東、西兩頭,在西頭這邊還建有一樓子(吊腳樓)。
孔寧萱的嘎嘎就住在西頭她二兒子的家裡,現在正在火場上坐著,孔寧萱的二舅也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