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若現群山中,竹林猶隱叢卉裡。
細雨綿綿牧笛翠,炊煙嫋嫋鄉意濃。
夏至背著簡單的行囊,步伐略顯急切又帶著幾分眷戀,踏上了這條蜿蜒曲折的山路。新曆八月,剛經曆了一場秋雨的洗禮,山間的空氣仿若被洗淨了塵埃,清新得如同剛剝開的嫩筍,滿是泥土與青草交織的芬芳。正如農諺所雲,“一場秋雨一陣涼,深秋下雨加衣裳”,這場雨恰似一位溫柔的使者,不僅帶來了絲絲涼意,更潤澤了這片承載著無數回憶的大地。
那詩中的陋室,是否就是記憶裡外婆家的石屋?那若隱若現的輪廓,在他心中漸漸與眼前的群山重合,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油然而生,仿佛是漂泊許久的遊子終於尋到了歸巢。
他抬眸遠眺,遠處,幾座簡陋的石屋恰似遺世獨立的隱者,隱匿在群山環抱之中。那石屋的輪廓在雲霧間若隱若現,牆壁是用粗糙的石塊堆砌而成,縫隙間填滿了歲月的痕跡,恰似“深山藏古寺”般,給人一種神秘而又寧靜的感覺,仿佛是大自然這位藝術家隨手擱置的精巧玩具。
他深吸一口氣,胸腔中滿是對這片熟悉又陌生之地的複雜感慨。“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這片土地猶如一位沉默卻深情的長者,默默守護著一方水土,承載著他童年的歡笑、成長的煩惱,以及無數難以忘懷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朦朧希望。
“夏至,等等我!”霜降提著裙擺,像一隻輕盈的小鹿,小跑著跟上來,微亂的發絲在風中肆意飛舞,卻難掩她臉上那抑製不住的興奮,恰似春日裡盛開得最為絢爛的花朵。
夏至停下腳步,轉過身,看著她,眼中滿是如水般的寵溺:“小心些,山路滑,莫要摔著了。”霜降跑到他身邊,親昵地挽住他的胳膊,望著眼前如詩如畫的景色,不禁輕聲讚歎:“這裡真美,仿若世外桃源一般,難怪你總心心念念著要來。”
此時,夏至心中泛起一絲漣漪,他想起小時候在這裡度過的無憂無慮的時光,那些在田野間奔跑、在山林中探險的日子,如同電影般在腦海中放映。而如今,能與霜降一同踏上這片土地,更是讓他覺得無比幸福,仿佛時光都變得溫柔起來。他偷偷瞥了眼霜降,心想,一定要帶她看遍這裡的每一處美好,讓這段記憶也深深烙印在她心間。
兩人沿著山路徐徐前行,漸漸靠近那片如夢似幻的竹林。竹林在微風的輕撫下沙沙作響,那聲音仿佛是竹子們在低聲訴說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雅士情懷,又好似在呢喃著歲月的悠悠故事。
林中有不少野花,紅的似火,燃燒著夏日未儘的熱情;黃的如金,閃耀著秋日初至的光輝;紫的像夢,氤氳著神秘而迷人的氣息。它們星星點點散布在草叢裡,宛如大自然這位頂級繡娘精心繡製的華美花毯。
霜降仿若一隻歡快的小鳥,鬆開夏至的手,蹦蹦跳跳地跑向竹林,她穿梭在竹子間,那靈動的身姿與挺拔的竹子相映成趣。她時不時彎腰,用指尖輕輕輕撫那些野花,銀鈴般的笑聲在竹林中回蕩,久久不息。正所謂“三月三,檑棰棍欸插得生”,此時的山林仿若被注入了無儘的活力,每一株植物都在竭儘全力地蓬勃生長,彰顯著生命那無與倫比的力量。
夏至看著霜降的背影,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裡的一切,就像詩中描繪的那般美好,而霜降的出現,更讓這份美好有了鮮活的色彩,他默默許願,願時光定格在此刻。
“霜降,快過來!”夏至站在竹林邊緣,朝她招手,那聲音裡帶著一絲驚喜。霜降蹦蹦跳跳地過來,順著夏至所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不遠處的一片低窪地,有個小池塘。水麵宛如一麵澄澈的鏡子,倒映著青山翠竹,恰似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
池塘邊,幾隻鴨子悠然自得地遊弋著,它們時不時把頭紮進水裡覓食,那憨態可掬的模樣,正應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美妙意境。霜降看得入神,不禁喃喃道:“好想就住在這裡,每日清晨在這樣的景色中醒來,傍晚伴著餘暉入眠,該是何等愜意之事。”
夏至看著霜降癡迷的模樣,心中也被這美景所打動,他在心中默默想著,若能與眼前之人在此共度餘生,遠離城市的喧囂,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但他也清楚,現實生活總有諸多牽絆,隻能將這份憧憬深埋心底。他輕輕握住霜降的手,似是想把此刻的溫柔與堅定傳遞給她,即便未來充滿未知,也想與她一起守護這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時,一陣悠揚的牧笛聲宛如山間清泉,潺潺而來。笛聲在細雨中顯得格外空靈,仿佛帶著絲絲縷縷的愁緒,又有著鄉村特有的質樸與悠然。夏至和霜降對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好奇,順著聲音的方向尋去。
在一片如茵的草地旁,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正全神貫注地吹奏著手中的竹笛。牛兒慢悠悠地啃著草,對周圍的一切似乎都不在意,恰似“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的場景完美再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霜降走到牧童身邊,臉上掛著親切的笑容,輕聲問道:“小弟弟,你吹的曲子真好聽,這是什麼曲子呀?”牧童有些害羞,臉頰微微泛紅,撓了撓頭說:“俺也不知道,就是瞎吹的,覺著好聽就行唄。”
夏至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遞到牧童麵前:“謝謝你的笛聲,讓我們的旅途多了這般美妙的樂趣。”牧童眼睛一亮,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接過糖,連聲道謝,那純真的笑容如同陽光般燦爛。
看著牧童純真的笑容,夏至和霜降心中都湧起一股暖流,仿佛回到了自己純真無邪的童年時光,那些簡單而純粹的快樂,在這一刻被重新喚起。夏至想起兒時自己也曾在這片山野間肆意玩耍,那時候的快樂如此簡單,一顆糖、一聲鳥鳴便能讓自己滿足,如今身處城市,那份簡單的快樂卻越來越難尋,好在與霜降一同歸來,重拾了這份珍貴的感覺。
隨著暮色漸濃,天邊被染成了橙紅色,遠處的小屋上升起了嫋嫋炊煙。炊煙在微風中搖曳生姿,緩緩飄散,仿佛是家的溫暖召喚。
夏至望著炊煙,思緒如同斷了線的風箏,飄向了遠方。他想起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遠遠看到外婆家煙囪裡冒出的炊煙,心中便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溫暖和期待。那時候,外婆總是在廚房忙碌,為他準備可口的飯菜,廚房裡彌漫的香氣,是他童年最深刻、最美好的記憶。
如今,外婆已經年邁,而他也在城市裡經曆了許多風雨,見識了繁華都市的喧囂與忙碌。此刻,站在這山間,望著這嫋嫋炊煙,他心中滿是對往昔歲月的懷念,對那份簡單而純粹的幸福的渴望。他不禁握緊了拳頭,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在城市中打拚出一片天地,將來有能力讓外婆和霜降都過上安穩幸福的日子,也希望能時常回到這裡,尋回這份炊煙裡的溫暖。
霜降察覺到夏至的情緒變化,她輕輕握住他的手,那雙手柔軟而溫暖,傳遞著無聲的安慰:“在想什麼呢?”夏至回過神來,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微笑:“沒什麼,就是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些事。走吧,我們也該找個地方落腳了。”兩人朝著炊煙升起的方向走去,不多時,便來到了一座小院前。
小院的門半掩著,透過門縫,可以看到院子裡種著一些蔬菜,翠綠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擺動,仿佛在向他們招手。還有幾隻雞在悠閒地踱步,時而低頭啄食,時而昂首啼叫,正如“雞棲於塒,日之夕矣”所描繪的鄉村傍晚景象,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夏至上前敲了敲門,不一會兒,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打開了門。老人看到夏至和霜降,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你們是?”夏至禮貌地說道:“大爺,您好,我們是來這邊遊玩的,看到您家的炊煙,想著能不能在您這兒借住一晚。”老人上下打量了他們一番,見兩人模樣和善,便笑著說:“行,進來吧,山裡晚上冷,你們兩個年輕人在外麵不安全。”
老人把他們領進屋裡,屋子不大,卻收拾得一塵不染,整潔得讓人感到溫馨。牆上掛著一些農具,它們雖然陳舊,卻被擦拭得乾乾淨淨,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辛勤勞作。還有幾幅泛黃的老照片,記錄著老人過去的歲月。
老人讓他們坐下,然後轉身進了廚房,不多時,端出了兩碗熱氣騰騰的紅薯粥,粥香彌漫在整個屋子:“沒啥好招待的,這紅薯粥,你們嘗嘗,自家種的紅薯,甜著呢。”夏至和霜降接過粥,感受到碗的溫熱從手心傳來,暖到了心底,兩人連聲道謝。
霜降喝了一口粥,感受著那香甜的味道在舌尖散開,心中滿是感動,她看著老人和藹的麵容,心想,在這深山之中,竟能遇到如此善良淳樸的人,這份溫暖就如同這碗紅薯粥一般,直抵人心。
晚飯後,老人和他們圍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老人說自己一個人住在這兒,孩子們都在城裡打工,隻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落寞,但更多的是對孩子們的理解與牽掛。
夏至和霜降靜靜地聽著,心中對老人多了幾分敬意。正如俗語所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老人獨自堅守著這片土地,守望著家的溫暖,宛如一棵蒼鬆,紮根鄉土,不懼風雨。
夜深了,萬籟俱寂,老人為他們安排了房間。躺在床上,夏至和霜降聽著窗外此起彼伏的蟲鳴聲,那聲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搖籃曲,伴著他們,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清晨,曙光初照,天邊泛起了魚肚白。夏至和霜降早早地起了床,他們幫著老人喂雞、澆菜,正所謂“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在勞作中,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質樸與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