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管可以提供千瓦級峰值功率,對比氮化镓單芯片僅百瓦級,驅動鐵氧體或模擬移相器構成的無源陣列。”
“這樣也能達到遠距離的探測。”
俞家國眼睛一亮,看向那些老專家。
“胡鬨!”
一直沉默的老專家李教授終於忍不住了:
“行波管要高壓電源,預熱就得半小時,波束掃描是毫秒級,根本沒法抗乾擾!而且壽命不到5000小時,氮化镓能用到10萬小時,這能比嗎?”
李教授的話一針見血,實驗室裡的氣氛又變得凝重起來。俞家國的眉頭也重新皺了起來,陷入了沉思。
而把於博推薦到基地的那位老專家趙德義,此刻站了出來,反駁道:
“老李,你說的這些弊端我都知道,但現在的問題是,氮化镓材料我們短期內解決不了,難道要眼睜睜看著雷達項目黃了?”
“我們應該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談性能優劣。”
趙德義看向俞家國,語氣懇切:
“於博這個方案雖然不是最完美的,但確實切合我們的實際情況。”
“現在軍方驗收在即,這個演習就是為了這個雷達驗收準備的。”
“我們沒有時間再去攻克材料難題了,采用行波管路線,至少能讓雷達順利通過驗收,形成戰鬥力。”
“而且,北極熊的主力戰艦雷達,很多都是采用的這個技術路線,這說明它是經過實戰檢驗的,是可行的。”
趙德義補充道:
“雖然體積可能比設計方案中的青蛙2雷達大10倍左右,但隻要能滿足探測需求,稍微犧牲一點體積和重量,也是值得的。”
“我不同意!”
之前其他老專家立刻反駁:
“雷達體積增大10倍,會嚴重影響艦艇的隱身性能和航行穩定性,這可不是小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們現在的軍艦,排水量才多少?”
“用了這麼大體積,而且更耗能的笨重雷達。”
“我們艦體上還有放導彈的空間嗎?”
“要想塞下這麼大的雷達。”
“軍艦排水量勢必要上去。”
“但是我們有對應的燃氣輪機嗎?”
“現在我們最先進的燃氣輪機,也是青蛙2雷達的設計者,路天穹設計的cgt40燃氣輪機。”
“但是雖然設計出來了,還沒法製造。”
“就是因為材料問題。”
“所以,問題兜一圈又回來了。”
“那就是我們的材料工藝問題。”
俞家國不懂這些技術細節,但是聽了反對的聲音,還是明白了什麼。
“也就是說,使用了替代方案,雷達將會10倍於青蛙2導彈的體積和重量?”
“而且壽命還會很短。”
“我們軍艦的電力跟不上?”
李教授接過話頭:
“的確如此。”
於博漲紅了臉,剛才的得意竟然被兩個專家批評了。
這還怎麼在俞家國麵前刷存在感?
於博提高聲音:
“材料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之前的東海大戰,以及棒子半島的戰爭。”
“充分說明了一個雷達配上先進的防空導彈。”
“將會產生多大的優勢。”
“現在不用成熟的技術。”
“難道在鷹醬的導彈落在我們的頭上才想起來用嗎?”
喜歡我造機甲被校花曝光,軍方搶瘋了請大家收藏:()我造機甲被校花曝光,軍方搶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