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成擦著球拍走下場,和認識的人說了句,“最開始大意了,沒想到啊……”
“這小子還真行,業餘竟然能打出這種水平,發揮好一點兒,感覺職業在役的都能打一打。”
這是沒有想到的。
社區組織的比賽,一般參賽的都是業餘、再業餘的選手,結果出來個能和職業運動員打的?
當然,他自己就能和職業的打,而且還不一定輸。
但他原來就是職業的!
最開始真是大意了,不輸開始的幾個球,哪怕是多拿一分也不一定會輸掉,甚至說,贏下來概率高。
“這小子再漲漲球,真能去打職業聯賽了,不是開玩笑!”
孫世成說的是心裡話,他就是職業乒乓球運動員出身,省隊什麼水平、職業賽場什麼水平,他都非常了解。
現在身體跟不上了,但是技術還是有的,能和他打個五五開也有半職業水準了。
再漲漲球……
比如,找個教練訓練上幾個月,也許就夠上職業水準了?
但也不好說,畢竟已經20多歲了,打法定型了,是否還能漲球很難說。
第二局來了。
雙方交換了場地,對位而站,表情都非常嚴肅認真。
其實孫誌成並不在乎輸贏,但他覺得輸了一個業餘選手實在太丟人,哪怕對方的實力確實很強。
現在就是為了麵子而戰。
一局打下來,他已經明晰了對方的技術水平,對方的優勢就在於身體好,主動進攻威脅大,喜歡出奇製勝。
他的優勢在於基本功紮實,經驗豐富。
但是,經驗豐富在出奇製勝麵前似乎沒什麼用,對方有時候會打一些奇怪的球,依靠經驗去判斷反而輸了。
這可能是因為對方是業餘選手……
業餘選手,沒經過係統性訓練,不會按部就班的打球,打一些出奇的球有時候就會起到奇效。
比賽開始,時耀先手發球,他和孫世成對視一眼,依舊是一記搓短。
孫世成回球。
時耀再回球。
孫世成主動搓了個長線,時耀提前預判反手拉了直線。
孫世成正手拉直線。
時耀突然一削,把球軟綿綿的繼續送到孫世成正手位。
再拉。
再削。
孫世成依舊是繼續拉直線,時耀則突然削了個反手。
孫世成立刻反手加力拉過去。
時耀後退一步,連拉帶扣再攻正手,一個長球打過去速度飛快。
孫世成馬上回拉,他的反應不差,但不適應這麼大力道,回球直接飛出了界外。
他頓時苦笑一聲。
這球輸的不冤!
國內乒乓球喜歡玩技術,而一些國外的球員,尤其是歐美的球員玩的是力道,技術差一些可以用力道來彌補。
近年來,乒乓球的個頭不斷變大,越來越轉不起來,力道優勢就體現出來。
打出去的球力道大、速度快,即便球不太轉也依舊能贏下來。
時耀拿下第一球,心裡底氣都足了些,剛才的球同樣是試著打的,給球不斷加力,拚的就是對方的身體素質、反應速度都趕不上自己。
有了這一次試探,贏下來的方式又多了一項。
孫世成也發現了這一點。
後續的幾拍球,隻要到了對拉環節,對方減少了對球的控製,而是不斷加力,讓他感覺也很難打。
“2比1。”
“6比4。”
“9比7。”
孫世成一直非常努力的追分,但對方也打的很好,而且專門拚體能、拚爆發,他身體也有些跟不上了。
一個下午堅持下來,再加上和時耀打的焦灼,很累。
這場比賽中,每一個球都集中注意力的打,而且還有心理戰,雙方都投入百分百精力,打的非常艱難。
時耀再贏下一球後,比分變成了10比7,到了關鍵的決勝賽點。
賽點球,發球權還是在時耀手裡。
他盯著孫世成看,決定試個幽靈發球,來一招出奇製勝。
幽靈發球,成功率隻有三成,幾率不高,但隻要成功就贏下來了。
輸了,還有機會。
手裡握著球,他就不斷轉著手腕,幽靈發球最重要的就是手腕抖動,不能讓對手看清哪一拍擊中的球。
側身橫對球桌。
球平放在手心,揮手高高的拋起來。
這一次的拋球高度近三米,球下落到位的一瞬間,手腕快速抖動。
連續幾次!
球成功彈到了球台,過網後再彈到對麵球台。
孫世成懵了。
針對接發球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判斷球的轉向,剛才對方的高拋並不擔心,拋的再高也要切球。
隻要注意轉向,前麵動作再花哨也沒意義。
但是,沒看到啊!
對方手抖了好幾次,誰能看清哪一次是真正的發球?
他能做的隻是碰運氣式的伸拍切過去。
判斷失誤!
球直接彈飛出了球台!
11比7!
兩局連勝,時耀拿下了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