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飯、結了賬。
樊華拉著江大強到附近廣場遛彎,江昭桐早上還要上班,也要回去休息。
時耀也趕緊走了。
回家,馬上癱在沙發上,體育館裡待了一天,參加了好幾場比賽,一直鬨哄哄還是有些累的。
他還是第一時間打開係統,看到數據頓時輕呼一口氣。
【氣運點數:20。】
數值沒掉!
在沒有氣運影響的情況下,參加個社區比賽拿了冠軍應該也沒什麼影響吧?
時耀安穩的躺著,刷上幾個視頻,再看看信息馬上改變了想法。
新聞,還是有的。
不應該說新聞,而是最新的短視頻,‘大川生活’直播鏡頭下,和孫世成比賽中的背後擊球以及最後一個發球的視頻,都被上傳到了網絡上。
視頻被發布屬於正常情況。
在普通人眼裡,時耀和孫世成比賽打出的背後擊球確實有看頭。
背後擊球的視頻,短時間播放量就超過了五萬,點讚、轉發一直不斷上漲。
幽靈發球的視頻倒是沒多少錢看,視頻還是張大川轉發過來的,點擊量隻有幾百個,看情況也不會再漲多少了。
“還好。”
“隻是個短視頻,達不到上新聞的程度。不過也對,又不是國際比賽,也沒人關注。”
“幽靈發球,能看到的隻是球拋的高而已。”
“孫世成,退役十年的省隊運動員,也沒人在乎吧。”
事實就是如此。
彆說是退役十年的省隊運動員,即便是省隊在役運動員、國家隊二隊運動員,隻要不是參加國際賽事並拿到冠軍,誰在乎呢?
對於乒乓球來說,大眾在意的永遠隻有冠軍,拿到冠軍才是榮耀。
亞軍,可能都會被認為是失敗者。
普通人對於第一個背後擊球的視頻感興趣。
第二個幽靈發球,技術門檻實在太高,一般人看不到技術含量,隻是覺得球拋的有些高、發球很花哨,僅此而已。
所以視頻並不吸引人。
反過來,乒乓球職業圈子的觀點就截然相反了。
時耀和孫世成的比賽才剛結束,最後一個發球就被截出視頻發到了徐明偉的群裡。
群裡也有人轉發到其他群。
國內頂尖乒乓球圈子,說大也大,說小也很小,視頻幾次轉發,頂尖的運動員、教練員幾乎都看到了。
這些人的討論就專業多了。
“這個發球厲害,放慢鏡頭,看他手部抖動了有五次吧?速度非常快,根本看不清具體哪一次是發球!”
“也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
“碰運氣的?”
“不一定是碰運氣,也許發球之前不知道哪一次會觸球,但觸碰的瞬間,一定是知道的。”
“這樣一來,對手就很難判斷了。”
“很明顯,孫世成沒判斷出來,他純粹碰運氣式的接了一板,然後出界了。”
“如果每一次都能發這樣質量的球,威脅會非常大,也許三個發球、四個發球就能直接拿到一分。”
之所以不是兩個發球拿到一分,是因為職業運動員,尤其是在役最頂尖的運動員,即便沒有判斷出球的轉向,也能依靠技巧、硬實力把球接回去。
當然,回球質量肯定不如判斷轉向的發球。
有的運動員也提出,“我們能不能練一下這種發球?”
“很難,幾乎不可能。”
國家乒乓球男隊主教練杜威分析道,“這樣的發球,需要手腕非常靈活,判斷也要非常精準。”
“巴西運動員雨果的發球也拋出很高,但隻是為了讓球更轉、更快、更具威脅,他的發球等於在雨果動作技術上,加上了手腕的抖動……”
“這種發球是概念性的,好像有個名字叫幽靈發球是吧?”
“視頻中的選手,我聽說比賽過程中,也隻是發了這樣一個球,成功的幾率應該不高。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這樣的動作對手腕的壓力非常大,隻是去反複訓練,都會讓手腕受傷!”
一句話,在役運動員都放棄了。
有教練員看過視頻,再仔細詢問一番,也對時耀非常感興趣。
一個業餘選手,能把技術練到這種地步……
天賦真好!
“隻是可惜了,他有二十多歲,年紀太大了。”
杜威都有點遺憾。
乒乓球運動員都是十歲以前就開始培養的,最晚也不能超過十二歲。
年紀到了二十歲,技術早已定型,後續能提升的就很少了。
絕大部分職業運動員,二十歲以後提升的都隻有經驗、心態。
平日持續性的訓練,目的是保持體能、保持身體狀態,提升球感、提升比賽狀態。
“他的技術隻是接近職業水平,專門去培養、去訓練,最多達到職業水準,遠夠不上大賽奪金的程度。”
“這麼有天賦,耽擱了……”
……
時耀可不在意什麼耽擱不耽擱。
他攤在沙發上刷著手機,正享受著家裡休息的悠閒時光,就聽到了煩躁的敲門聲。
“不會是江大強吧?”
時耀懶散的站起來,踮著腳慢慢走過去,透過貓眼看到來人輕呼一口氣。
是張大川。
張大川滿眼興奮的進了門,迫不及待的說道,“今天直播,知道我最高峰在線多少嗎?”
“……五百?”
時耀儘量往高處猜。
張大川喊了個令人驚訝的數字,“三千五!”
“你那個背後擊球一出來,粉絲連著刷了六個大火箭,還有徐明偉啊,他也刷了一個,直播間人數蹭蹭的漲……”
“後來幽靈擊球,也有一個。”
“七個大火箭,3500塊,今天真是賺爆了,比我平日一個月收入還……”
“咳咳。”
時耀頓時站住腳,盯著他看。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