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點小酒,睡上一覺。
舒坦!
俗話說‘一醉解千愁’,喝的有點暈是剛剛好的程度。
偶爾來上一次也不錯。
前世連喝酒都受限製,到了迫不得已的場合也隻喝一小口,生怕喝多了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喝酒的醉態也不能讓人拍到。
酒,可以不喜歡,但‘不能喝’就是一種限製了。
第二天睜開眼,渾身上下有些軟乎乎的,不得勁。
出門,去遛個彎,再回來就已經擺脫了酒精的影響,也決定給自己放假一天。
自由職業就是有這個好處,想休假就休假。
今天不乾了!
時耀癱坐在沙發上,打開手機注意到有個點外賣的顧客發來一大堆消息——
“高手!高手!釣魚大高手!”
“你用魚線釣魚是怎麼做到的?能不能教教我!”
“太牛了!”
“我也想學,花錢學也行!”
間隔半個小時,下麵又是好幾條信息,“熱搜上說的是不是你?時耀,耀陽大真人!”
“好像就是你啊!”
“是不是?”
“我問小李了,肯定了,就是你!高手就是牛,釣魚牛,乒乓球也這麼牛!”
“我發帖幫你說話了!”
“烏拉拉……”
後麵還有一大堆‘邀功’的內容。
時耀一直看到了末尾,他回憶了一下……
“應該是那個陳總吧?”
“想學我的《釣技》?那肯定學不會,需要手指非常敏感,但隻教一些基礎的判斷以及釣魚知識,應該也有幫助……”
“不過,高端釣技是花錢就能買到的嗎?”
“切~~”
時耀撇了撇嘴,打了幾個字發過去,“出多少學費?”
然後,關上軟件。
今天不工作,就不用看外賣軟件了。
看新聞!
昨天的熱搜還在,但熱度降低了很多,已經排到了二十幾位。
這才正常。
有些新聞能夠一直火爆,是因為新聞本身有挖掘潛力,關注的人都想知道下一步情況、下一步發展。
那就像是帶噱頭的連載故事一樣。
‘薛斌爆冷輸球’,本身就是個事實了,也沒什麼特彆可說的,和他有關的內容也沒有挖掘潛力。
網絡上的粉絲大戰不過是辯論而已,參與話題的人少了,熱度就下去了。
時耀繼續刷著新聞。
熱搜排名第三十位,有個話題名字叫#炒作#。
他點開頓時黑了臉。
這是真正屬於他的話題,有人發帖質疑他一直在炒作。
首先就是對《正義執法》節目的質疑,認為《正義執法》配合了炒作。
下麵還有一堆陰謀論。
包括《正義執法》有劇本;‘背後擊球’是噱頭,是刻意拍攝的;故意一點點的曝光,連續上新聞就是證據。
還有陰謀論說,他送外賣、修空調,就是為了博取公眾同情。
等等。
時耀仔細看了看,心情倒是非常平靜,因為類似的內容根本持續不下去。
《正義執法》是江州市乃至南江省執法部門推出來的執法直播節目。
這能隨意汙蔑麼!
果然!
在刷新聞的過程中,江州公安就發布了一則澄清公告——
“《正義執法》是打擊違法犯罪的直播節目,不存在劇本,更不會配合任何人進行商業炒作。
經調查,網上所傳的時某某不存在任何公職關係。”
下麵還有一個追責聲明,說會追究發布虛假信息的責任。
時耀都看笑了。
網絡上總會有些人腦子不正常,竟然會編出直接能揭穿的謠言,也許就是在家裡住著不舒服,想體驗下新奇的場所。
輿論漸漸平息下來,但薛斌粉絲並沒有忘記時耀。
‘炒作’話題下,有不少粉絲呼籲,抵製時耀可能的‘炒作’,抵製報道時耀的新聞。
“一直關注才會讓他得逞,這個人明顯想成名。”
“借助流量成名,再轉化為利益,老套路了,總之,說他才中計了!”
“要無視任何與他相關的報道,抵製那些報道他的媒體,否則就等於為他獲取流量做貢獻……”
一個個的發言,都是抵製。
他們是懷疑時耀是想成名,是以某種手段進行了炒作。
證據就是,近一段時間,時耀總是上新聞,而且還是不同的新聞。
這不對勁!
時耀刷到好幾條‘抵製’的信息,嘴角的笑都繃不住了。
薛斌的粉絲終於做了件好事!
“一定多加油啊!抵製那些媒體,狠狠地抵製!”
“誰發布和我有關的新聞都不行!”
“發了,就舉報……”
時耀刷了一會兒手機,宅在家有些待不住,乾脆出門了。
找了賣漁具的地方,買了一卷專業的魚線,魚線要長一些,也要足夠結實,要透明到看不清。
這樣的魚線就有點鋒利了。
如果上了魚再光著手拽線,就可能會被傷到,他又買了耐磨的手套,上魚的時候,帶著手套收線安全。
時耀打算真正的去試一下《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