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球……”
“喔——”
“背後擊球,劉哥怎麼沒接到呢!球還真能這麼打?!”
“還真就是背擊高手?”
當見到直播鏡頭內,時耀以背後擊球拿下第一分,孟凡飛不由驚呼出聲,引得不遠處球台的隊友也看過來。
“怎麼了?”有人問了句。
孟凡飛立刻道,“耀陽大真人,知道吧?他剛才和劉宏林打比賽,又打出一記背後擊球!”
“是麼~~~”
其他隊友也帶著好奇看過來,但他們沒有直接走過來,而是紛紛看向主教練杜威。
杜威看看薛斌,又看看孟凡飛,苦笑一聲開口道,“想休息就休息一下,看看直播的比賽……”
有隊員立刻放下了球拍,紛紛坐到一邊找起了直播。
杜威還是和薛斌、孟凡飛坐在一起,他分析道,“剛才那一拍,觀賞性很強,但不隻是觀賞性,要注意,他打的非常突然!”
“回球的質量不高,但是,那種情況下,能打回就很厲害了。”
薛斌、孟凡飛聽著點頭。
劉宏林變線回拉以後,他們都以為是贏下來了,因為球速太快,對方明顯是反應不及。
眼睛跟得上、身體跟不上,再想移動重心是不可能的。
背後擊球,也是唯一能回球的手段。
杜威繼續道,“他的背後擊球和徐明偉的不一樣。”
“我分析過上一次的視頻,還有剛才這個球,他似乎是下意識反應。”
“不可能吧?”
“下意識?”
薛斌和孟凡飛都不敢相信。
杜威也不敢肯定。
但不管是不是下意識反應,剛才的回球常規根本打不回來,能用某種技術打回來,就已經是實用技巧了。
球速度太快,身體反應不過來,反手也不可能接到。
背後擊球,看似跟反手類似,但兩者的擊球位置差了一個身位——
一個是在身體前方,
一個是在身體後方。
在職業級的比賽裡,一個身位的距離幾乎是決定性的。
舉個例子來說,貼著球台反應不及的球,隻需要往後退上一小步,就能很輕鬆的接下來。
一個身位,球速已經下降了很多。
球速下降、距離變長,也就留出更多的反應時間。
兩者區彆很大。
與此同時,徐明偉也在評價剛才的球,“比我強!”
他說的非常肯定。
旁邊的朋友頓時不解,“不就是一個背後擊球嗎?”
“大偉,你也能打出來啊!”
“那不一樣!”
徐明偉認真說道,“我都是刻意打的的,同樣一個球,我用正手一樣能回過去,而且能打出更高的質量。”
“他這個純粹下意識反應,把原本接不到的球接回去了。”
“這就成了非常實用的技術。”
他說著深吸一口氣,還是感覺很不可思議。
背後擊球,怎麼能下意識呢?
但是,仔細一想,又覺得明白過來,對方是野路子的出身啊!
同樣的一個球,職業球員肯定會用反手,越難接的球就越是如此,用反手純粹是下意識反應。
隻有野路子出身,才可能會下意識用花哨的擊球方法。
“乒乓球天才啊!”
“這樣的天才,如果從小接受正規培養……”
徐明偉念叨著,語氣忽然來了個大轉折,“現在就看不到‘下意識’反應的背後擊球了……”
……
路飛體育館內,劉宏林輸掉了第一分,他沒有太大的反應,隻是靜靜的聽著周圍人群的討論。
他也在意剛才的背後擊球。
對方竟然真的能打出來,並能把這種擊球方式當做一種技術來打。
這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但是,輸掉第一個球還是很不服氣,因為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即便沒有心理準備也能打回去。
他是受到了周圍觀眾的影響,剛要有動作就嚇了一跳。
如果是正式比賽,他肯定會向裁判員抗議了。
他抬起頭看著一雙雙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