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一愣:“你說什麼?”
姚聞清點點頭,語氣格外認真:
“陸總,我不是說現在的合作代工不好,效率和品質也都能達標,但現在我們產能已經要壓線了。”
“就按現在星舟的交付速率,如果再爆幾次,我們的生產節奏會被徹底打亂。”
“現在星舟和星鰭的設計核心、控製係統、影像模組、同步模塊,全都是我們自己實驗室開發的。”
“這些技術已經逐漸成體係,如果一直交給外部組裝,一方麵不利於保密,另一方麵成本也高。”
“而且我們未來的方向不是隻做兩款設備。”
“我們既然選擇了這條生活沉浸科技的路,那後麵可能還會有更多類型的產品。”
“比如全息教學模塊、虛擬運動體驗艙、家庭劇場係統……”
“如果每樣都要拉外部資源對接,那我們根本跑不過需求增速。”
“想真正把觀鯨這條線做長,做穩,做深入,那我們就得把生產這塊牢牢握在手裡。”
“你看我們現在銷量,已經足夠支撐一條自己的產線啟動。”
“所以我覺得,自建工廠,是最穩妥,也是最劃算的路。”
陸明聽得有點發懵。
這就是行業迭代型人才的威力嗎?
“你這……都已經想到全息教學模塊了?”
“你們是怎麼回事?晚上不睡覺的嗎?”
姚聞清倒是一臉坦然:
“其實我們就兩種動力源。”
“一個是看到有用戶因為鯨躍而感受到快樂。”
“另一個,就是我們自己做得也快樂。”
陸明一邊聽,一邊不自覺點了點頭。
姚聞清這話說的確實是在理,
他看到用戶給差評的時候,也是一樣充滿動力,感到快樂的。
而且,一點都不會感覺到累!
但說實話,他原本真的沒想到一個實驗室能燒出這麼大動靜來。
而且,現在看來,姚聞清是早就打算認真做產業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
“乾脆我們鯨躍自己建一座廠?”
姚聞清點頭:
“是,也必須是。”
“再這樣發展下去,晚建不如早建。”
“我們現在看似銷量喜人,但隻要我們自己造得慢,哪怕有熱度,也容易流失用戶。”
姚聞清繼續說道,
“陸總,您看,我都這個年紀了,還能熬夜熬得不打盹兒,不就是因為心裡有勁嘛。”
說完,他打開平板,調出一份初步的提案圖紙:
“我們其實也做了前期規劃,大概占地120畝,建設三期工廠。”
“第一期是核心裝配線和測試基地,第二期是研發辦公樓和宿舍區,第三期是智能物流係統和體驗展示區。”
“我知道投資可能有點大,但您看現在這態勢……”
他翻出一頁圖表,遞過去:
“我們隻要維持產品的迭代,第一期的基建就能在明年收支平衡。”
陸明接過圖紙,沉默了一會兒,目光盯著上麵的建築分區圖。
“老姚……”
“你是不是,其實早就想好了這件事,隻等銷量一爆就來和我彙報?”
老姚憨笑:“也不是早就……就,隻是……小想了一下。”
誰不想擁有自己的工廠啊!
陸明深吸口氣。
腦子裡忽然浮現出鯨躍的那些年。
然後又想起目前鯨躍的各個部門,又多,又複雜……
他忽然笑了笑,把圖紙放到桌上,站起身。
“我原本……其實是打算把觀鯨做成一個項目線,慢慢跟著遊戲節奏推進。”
“結果你給我乾成了一個生態。”
“現在我再想收也收不住了。”
“行,竟然都火成這樣了。”
陸明目光慢慢變得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