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現在這種秩序的競爭!
陸明強撐著沒表情:
“……然後呢?”
趙琪亮笑得陽光燦爛,跟彙報立功似的:
“我們現在兩個項目組並行,每個核心版本都會拆成兩個方向。”
“ui流程、劇本表現、任務交互、係統穩定性,全都分頭推進,最終合流合並。”
“還有每日工時、功能點交付比、主策文檔評審效率……”
“項目透明化、全鏈條對標追蹤,形成了良性競爭!大大提升了開發速度!”
“比如‘劇情支線太多’的問題,我們現在能在初稿階段就做兩套不同收束結構,比以前靈活多了。”
“而且團隊競爭還有一個好處……”
他指了指那塊排行榜:“會主動查錯。”
“不是光bug!我們把一整套流程指標都納進去了。”
“提交速度、複現說明完整率、測試準確率、修複耗時評估準確度……”
“這些都是得分項!”
“有得分,才有排名,有排名,大家才得動。”
“按照我的估計,我們目前整個效率至少提升了30以上!”
陸明:“……”
他聽明白了。
好嘛。
原來如此。
真相終於浮出水麵了!
bug變少的原因終於找到了!
bug越少,得分就越高!
“我養的不是測試團隊,是電競戰隊是吧?”
“你們這是哪來的奧林匹克精神?!”
陸明都快被整不會了。
他就站在那塊榜單前,愣愣地看了好一會兒。
不是不能競爭。
是你們競爭的方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怎麼把“bug越少”也當成kpi核心指標了?!
你們能不能有點對研發者的基本尊重啊!
他緩緩吐了口氣,沒說話,手指敲了敲那一欄“bug數量得分”的小字:
“這個……”
“bug這一項,你覺得真的適合做成對比指標嗎?”
趙琪亮愣了下。
“啊?為什麼不適合?”
“這不是最直觀地反映開發質量嗎?”
“誰bug多,說明誰流程不嚴謹,誰bug少,說明誰提前控製風險了……”
“這是標準化考核啊陸總!”
他一臉真誠,看得陸明整個人都有點麻了。
真·標準化考核。
真·流程治理閉環。
但問題是……
你們這樣一套操作下來,bug真的就越來越少了。
陸明輕輕咳了一聲,思索了一下措辭,開口道:
“我不是說你們做得不對。”
“你們能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形成閉環機製,這是很值得肯定的事。”
“隻是呢……”
“bug這東西吧,它不能直接變成負向指標。”
趙琪亮愣住了。
“怎麼說?”
陸明手指敲著下巴,慢悠悠地道:
“你們這效率是高了,是沒錯!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事兒的本質就不對勁!”
“競爭不是問題,團隊對標也不是問題。”
“但你們現在是把bug數據指標化、kpi化、反向激勵化,一出問題就扣分,那以後誰還敢動手啊?”
“你以為現在還能維持熱情,是因為現在還在搞前期架構。”
“但是隨著你們的開發進度……”
“一旦進入中後期功能融合階段,你就等著看,團隊會開始推諉、不敢冒險。”
“你現在一口氣全剿了,那些開發者就不敢試錯了!”
“尤其是現在,我們這個遊戲的體量有很大,誰能保障不出bug?”
“所以,我的意思是,開發過程中,要允許試錯,允許反複,允許你們先錯一次,再去發現更合理的寫法。”
“這是對開發者最起碼的尊重。”
“如果你把減少bug當作目標,那遊戲就沒法再往深處開發了。”
“你以為是節省時間,其實是在割自己的可能性。”
趙琪亮認真點頭:
“陸總,您說得有道理。”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
“我們可以繼續競爭、繼續評分,但‘bug數量’這項,取消掉,不作為評價核心?”
“對。”
“我就是這個意思!”
喜歡登錄開始計費?玩家罵完含淚充值請大家收藏:()登錄開始計費?玩家罵完含淚充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