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狼離開後,易林一個人癡癡地望著窗外的明月。
月光下,樹影搖動,有幾隻螢火蟲在不遠處的草叢中飛舞,煞是好看。
易林心中感慨,塞北荒涼,草叢稀疏,這脆弱的螢火蟲估計和那窩燕子一樣,是動物中的異類吧。
天空深邃,繁星叢中,一顆略顯突兀的星星若隱若現,發出的光竟然是泛紅泛紅的,像血。
太白現,天下變。
眼前這顆正是主宰新舊更替的妖星——太白金星。
典籍中有記載,這太白金星一出,天下必然會有一場大亂,然後便是鬥轉星移,滄海桑田,萬象更新。
在執政者看來,這自然是皇朝新舊更替的象征,是凶兆。戰國,楚漢,三國,隋朝……曆朝曆代,這顆太白金星曾多次出現,而且每次都是出現在風雲變幻、時局易轉的時候,真是應了它那妖星之名。
當年太祖皇帝李淵退位之前,太白金星便當空閃耀,紅光詭異,不久後,唐太宗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兄弟相殘,幾場戰爭下來,迫使太祖李淵退位讓賢,才得登大典。
自古以來,每當太白金星現於當空,天下恐慌,人心惶惶,不久之後便會暴亂四起,動蕩不安。
這次又是什麼預兆!?
易林露出一絲苦笑,心裡感慨萬千。還能有什麼預兆!掌權者的不祥之兆唄。唉,難道天下真的又要易主了麼?也不知道新主還姓不姓李?
按照曆史走向,應該還是姓李的。但曆史會不會因為他的魂穿而產生蝴蝶效應,從此徹底改變走向呢?這誰也說不準。
易林緊皺眉頭,心裡有種說不清的滋味。
這次離開易夏莊進京城趕考到底是對是錯呢?易林心裡默默想著。
夏三小姐離開易夏莊去茗劍山莊的時候,對易林說,林兒呐,外麵的世界誘惑太多,而你的性子又這麼輕浮跳脫,喜歡熱鬨耍趣,真是讓人擔心,若是能不出東極島就不要出了吧,像漁民一樣,在島上討個媳婦,安安樂樂過一輩子也未嘗不是福。
夏三小姐信佛,在易林小的時候帶他去島上的寺廟求過簽。那時候廟裡的老方丈還沒死,拉著易林的小手,語重心長地對夏三小姐說:此子乃鏡花水月之命格,若是入世恐怕此生會遭受諸多迷障,苦難重重。
夏三小姐當時被老方丈的話嚇得眼眶通紅,眼淚直掉。
易林從來就不信命,但夏三小姐顯然信了,所以她才會在臨走時叮囑易林不要出島。
說實話,易林可不想一輩子待在東極島上過那種無聊透頂的生活,怎麼著也得出去見見世麵。
這世上的繁華,哪怕是走馬觀花,也要去見識一下,不然此生豈不是很遺憾。
更何況,他可是立誌要找到傳說中那本《航海圖誌》,然後出海航行,到海的另一邊去看看。
說起來,像李翰林那樣笑傲江湖、遊曆天下、尋仙問道,才是他最大的夢想。
以前在易夏莊的時候,易林時常能聽到來訪江湖人士談論李太白遊曆各地所留下的逍遙事跡,說他文采武功天下無雙,是那天上謫仙,著實讓人心神向往。
再說了,老師也不允許他一直待在島上。
老師離開之前可是千叮萬囑讓他不要忘記使命,不要被怡然自得的生活給消磨了意誌,卻忘記了天下蒼生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男兒守信,既然他答應了老師要匡扶李唐,就應該儘力而為。隻是匡扶李唐這是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難於登天,他何德何能啊!
世人隻知“太白現,天下變”,卻不知後麵還有兩句,那就是“縱橫出,乾坤定”。
太白現,天下變;縱橫出,乾坤定。
這箴言也不知從何時開始流傳,又是出自何人之口,背後藏著什麼陰謀,但唯一肯定的是,這是縱橫家的宿命。
易林心知肚明,從他在老師跟前跪下的那一刻起,便已經注定逃不開這宿命。當然,他也不想逃。
那年易林十六歲,六月的渤海之巔,天降異象,渤海遠眺不儘的邊際炫光縈繞,夜如白晝。
不尋常的六月,渤海的魚也躁動不安起來,魚群的量比平時多了好幾倍,東極島上的漁民們樂開了花,舉行盛大祭祀慶典,慶祝魚獲。
就在慶典的那天,老師離開了。
老師在離開的時候,對易林千叮萬囑,說太白現天之時,便是縱橫出世之日,作為橫子,這是宿命。
他要易林磕頭發誓,此生要順應天命,匡扶李唐,安定天下。
易林從來不信宿命之說,但老師的話,他卻也從來毫不質疑。
他受教於老師,老師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既然老師說要在太白現天之時離開東極島去長安城踐行縱橫之術,那自然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