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外,陵水渡口。
“如今天下未定,梁羽兄當真要退隱江湖了嗎?”易林驚訝地說道。
“反正我是看開了。人有人的命運,天下有天下的命運,這天下姓什麼本就不重要。縱橫家有沒有也不重要。我已經和霜兒商量好了,先遊山玩水一陣,然後回萬馬莊。”梁羽說道。
“愛情的魔力啊!哈哈哈,你倒是比我先實現了人生自由。”易林笑著說道。
“反正我現在也是閒著。我遊曆各地,還可以幫你找找那本《航海圖誌》”梁羽說道。
“你是得幫忙找找。海上絲綢之路就靠它了。”易林說道。
“海上絲綢之路?這是何意?”梁羽問道。
“盛唐之時,國運昌盛,商賈可以通過馬隊車隊將絲綢瓷器等物品,安全穿過吐蕃等地,運往西方。如今天下大亂,商旅文化交流受阻。若是能夠開辟海上航行通道,省時省力,必然能再創盛世。”易林說道。
“易林兄的眼光果然長遠。”梁羽佩服道。
“不是我的眼光長遠,而是前人之智慧罷了。再此我就祝梁羽兄和霜兒小姐神仙眷侶,笑傲江湖吧。”易林說道。
另一邊,萬霜兒也正在和琉璃手拉著手,依依惜彆。
琉璃拉著萬霜兒的手走了過來。萬霜兒向易林說道:“聽說你曾是翰林院的侍郎,文采斐然,寫得一手好詩。如今即將離彆,何不賦詩一首,以作紀念。”
易林苦笑道:“都是各位謬讚而已。我的詩哪裡登得了大雅之堂。既然霜兒小姐盛情邀請,那我就獻醜了。”
易林自言自語沉吟幾句,忽然來了靈感,朗聲說道:“古道長亭望江煙,送君遠行陵水間;前路漫漫多珍重,不知相逢是何年。”
萬霜兒讚歎道:“易林兄果然是才高八鬥呀。”
易林說道:“一首打油詩,讓各位見笑了。梁羽兄,霜兒小姐,你們一路保重!”
梁羽拱手道:“船到了,我和霜兒就先登船了。送君千裡終須一彆,易林兄和琉璃姑娘請回吧!”
易林望著船上的梁羽和萬霜兒,揮手喊道:“梁羽兄,霜兒小姐,最後再送你們一句王昌齡先生的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後會有期!”
梁羽和王霜兒離開之後,一支騎兵策馬而至。
新任獷騎統領李輝帶著人馬來傳達皇帝李璵的旨意。
易林心想,該來的還是得來。皇帝李璵這次是鐵了心要在開春之後消除江南之患。李璘的末日到了。
皇帝李璵當朝頒布旨意,任命高適為淮南節度使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率領駐紮在幽州的淮南軍,平永王之亂,接管淮南地區的政權。另外,皇帝李璵還任命梁羽為淮南軍參軍兼首席幕僚,協助高適平定永王之亂。
易參軍這個身份讓易林有些恍惚。曾幾何時,他也曾當過禦林軍的參軍。而如今禦林軍卻還背負著叛軍之名,曾經的禦林軍將軍長孫霖也還背負著叛將的千古罵名。
剛剛走出皇宮,易林就聽到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緊接著便感覺到有人走到自己身邊。他不用回頭也知道來人是誰,因為剛才在殿內時,對方就坐在自己對麵。
“易參軍!”高適開口說道。
易林微微一笑,拱手回應道:“高大人!”
高適笑著說道:“久聞大名啊!今日一見,果然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啊!”
易林苦笑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道:“高大人過獎了!我一個瞎子,又怎能稱得上‘風流倜儻’?”
聽到這話,高適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但很快便恢複正常,笑著說道:“易參軍這是什麼話?我觀你雙眸有神,行動自若,根本不像雙目失明之人。”
易林哈哈一笑,解釋道:“高大人有所不知,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已經逐漸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而且,我曾經學習過一些武功心法,可以通過感知周圍事物的動靜來判斷方向和距離,所以看起來與正常人並無太大區彆。”
高適聽後恍然大悟地點點頭,讚歎道:“原來如此,易參軍真是非常人也。怪不得能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
易林謙虛地笑了笑,道:“高大人言重了。倒是高大人如今備受聖上青睞,簡直是平步青雲,如日中天。日後還請多多關照才是。”
高適連忙擺手,道:“哪裡哪裡,易參軍說的這是什麼話?咱們都是聖上的臣子,自當互相照應。不過,我很好奇,易參軍是如何失明的?”
易林心裡苦笑,總不能說是皇帝李璵給弄瞎的吧!他笑著說道:“這事說來話長,不提也罷。”
高適看著易林說道:“我很欣賞易參軍的才華。你寫的詩,我都有所耳聞,當真是好。就是今日那首送彆詩也是一絕。古道長亭望江煙,送君遠行陵水間;前路漫漫多珍重,不知相逢是何年。”
易林笑著回應道:“高大人謬讚了,我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您的詩作才堪稱一絕,令人歎服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高適笑道:“都是各位朋友給麵子,繆讚罷了!我還是覺得易參軍的詩寫得好。”
易林感慨地說:“咱們就不用商業互吹了吧。說起詩歌,我怎敢與你相比?你可是大唐詩歌界的一顆璀璨明星。就拿你的《彆董大》來說,簡直精妙絕倫。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詩定會傳頌千古。”
易林心想,你高適可是大唐留存詩歌最多的詩人,就連詩仙李翰林李太白都沒你多。
聽到易林讚譽,高適趕忙謙遜地回答:“過獎了,我實在不敢當。”
易林真誠地說:“我並非謙虛,而是實話實說。大人的詩作豪邁奔放,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高適哈哈一笑:“易參軍言重了,我們互相切磋,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