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門口的風波,像投進水裡的一塊石頭,激起一陣漣漪後,很快便沉寂下去。
秦淮茹徹底偃旗息鼓,縮回那間冷清的屋裡,除了偶爾出來買點最便宜的棒子麵,幾乎不見人影。
四合院難得地真正清淨了幾天。
何雨柱樂得如此,將全部精力都投在了正事上。
與大興公社的農副產品換購協議執行得異常順利。
第一批兩百隻肥鴨準時送到廠食堂,引得工人們歡呼雀躍,食堂窗口排起了長龍。
油汪汪的燉鴨子,可是難得的好夥食!
後勤主任和食堂主任笑得合不攏嘴,逢人就誇何雨柱有本事,能用廠裡淘汰的破舊勞保用品換來這等實惠。
廠領導也在大會上表揚了采購科,認為這是“開源節流、盤活資產”的好思路。
何雨柱趁熱打鐵,又跑了幾趟大興和周邊幾個公社,陸續談下了雞蛋、粉條、甚至一些反季節蔬菜的換購協議。
軋鋼廠食堂的夥食水平肉眼可見地提升了一個檔次,工人們乾勁更足,對何雨柱更是交口稱讚。
這條穩定的副食供應渠道,成了何雨柱在采購科站穩腳跟後,紮紮實實掙下的第一份亮眼業績。
連楊廠長都私下對他說:“柱子,你這路子走對了!這才是咱采購科該乾的事!比李懷德那會兒強多了!”
工作順風順水,何雨柱也沒忘了簽到係統。
這期間,他又陸續簽到了幾次,獲得的都是些零散的物資信息或區域性市場動態,雖然沒再出現像黑市渠道那樣的重磅信息,但也讓他對四九城及周邊的物資流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運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然而,四合院就像一口永不平靜的大鍋,表麵的平靜下,總有餘溫在悄悄發酵。
最大的餘溫,來自前院的劉海中。
自從廠門口鬨劇和劣質肥皂事件後,劉海中確實消停了一陣子,見了何雨柱都躲著走。
但看著何雨柱如今在廠裡風生水起,連帶著整個采購科都地位上升,他心裡那點嫉妒和不甘,就像被壓下去的葫蘆瓢,總是忍不住要浮起來。
他不敢再明著使壞,也不敢再去招惹何雨柱,但暗地裡的小心思卻沒停過。
他覺得自己上次失敗是因為太著急,手段太糙。要對付何雨柱,得用更隱蔽、更“高明”的辦法。
他盯上了何雨柱剛搭建起來的這條副食供應渠道。
這天休息日,劉海中揣了包好煙,溜達到了後勤處一個跟他關係還不錯的庫管員老張家。
兩人喝著劣質茶葉嘮嗑,劉海中狀似無意地提起:
“老張,聽說現在食堂夥食好了,都是采購科何科長從鄉下搗鼓來的?”
老張點頭:“是啊!何科長有本事!那鴨子,真肥!”
“是厲害。”劉海中附和著,話鋒一轉,“不過這從公社換東西,這裡頭…說道不少吧?價格咋定的?東西好壞誰把關?可彆讓人糊弄了,到時候好東西沒落著,反倒惹一身騷…”
老張沒多想,隨口道:“價格都是何科長談的,廠裡定了標準。東西送來咱後勤和食堂都有人驗貨,差不了。”
“哦哦,那就好,那就好。”劉海中點點頭,又壓低聲音,“我就是瞎操心。你說這公對公的事,最怕說不清楚。萬一哪天送來的東西有點小毛病,或者價格讓人嚼下舌根…何科長年輕,前途大好,可彆因為這些小事受影響…”
老張喝茶的動作頓了一下,看了看劉海中,含糊道:“不能吧…何科長辦事挺穩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