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火星的穹頂外沙塵暴嘶吼。小滿隔著水晶壁望去,紅色沙塵中隱約有藍光流轉——那是鈾蓬的根係在抵抗風暴,像極了記憶中地球的白楊林防風帶。
“氧含量又降了。”技術員指著驟降的儀表數字。生命維持係統的老化超出預期,備用零件三年前就已用儘。老人們開始出現高原反應般的症狀,嘴唇泛著缺氧的淡紫。
唯一的希望埋在城市地下:那台從地球帶來的老式製氧機,1978年紮鋼廠勞保用品倉庫的庫存。可它的曲軸需要特種合金修複,火星上找不到替代材料。
“用這個。”老趙的孫女小滿敲開紀念館玻璃櫃,取出枚火箭模型——這是當年載他們來火星的飛船縮比件,支架正是所需合金。
修複工作充滿危險。老技工王師傅戴著手焊麵罩,火星重力讓焊煙扭曲成詭異的藍霧。最後一焊完成時,他突然摘下麵罩深呼吸:“有地球的味道。”
製氧機轟鳴重啟,輸出的卻是淡粉色氣體。檢測顯示含微量鈾塵,老人吸入後反而精神煥發。醫療組追溯源頭,發現鈾蓬根係穿透了地下管道,正將放射性微粒摻入供氣係統。
“它們在改造我們。”小滿凝視自己漸透藍光的指甲。火星出生的孩子們已能裸身在低壓環境短時活動,皮膚自動合成氧氣。
危機以意外方式化解。但更大的問題浮現:地球發來的補給艙逐年減少,最後通牒寫著“資源傾斜於本土重建”。視頻裡地球的鈾蓬森林遮天蔽日,城市已成綠色廢墟。
“被遺忘了。”王師傅苦笑。他啟動塵封的無線電,旋鈕調至1975年紮鋼廠的勞保頻道。靜電雜音中忽然傳出模糊人聲:“……火星同誌……請回話……”
通訊來自月球中轉站——中國上世紀遺留的嫦娥工程設備,竟被鈾蓬根係修複重啟。地球方麵震驚地發現:月球背麵已布滿鈾蓬結晶,正反射增強著星際信號。
新合作就此展開。火星提供星際通訊中繼,地球輸送生物樣本。首批發來的種子袋裡,混著紮鋼廠梧桐樹的翅果——不知是誰悄悄塞進的紀念品。
翅果種在穹頂邊緣,竟長出熒光葉片。孩子們發現樹葉的脈動與火星自轉同步,樹冠投影能顯示地球天氣。每當北京下雨,火星的梧桐便凝結藍露。
“它們是活的天線。”小滿在樹梢架設發射器,首次實現了與地球的實時視頻。屏幕那頭的老廠長已百歲高齡,顫抖著舉起1982年的班組合影。
歡慶持續到午夜。突然所有屏幕閃爍警訊:近地小行星軌道突變,七十二小時後撞擊地球。計算顯示撞擊點恰是華北鈾蓬森林,衝擊波將引發全球生態崩潰。
絕望的救援計劃中,火星成了唯一希望。小滿帶領孩子們計算軌道,發現可用火星土壤製造引力透鏡——但需要耗儘全部鈾蓬能源。
“那就用!”老人們異口同聲。他們拆下穹頂的水晶板,拚成巨大反射鏡。鈾蓬根係被引導至鏡麵底部,藍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黯淡。
發射那刻,整個火星的光芒都彙聚一點。光束穿透小行星時,天體碎裂成萬千火流星。地球天空下起隕石雨,每塊隕石都帶著鈾蓬的藍色紋路。
代價是慘重的。火星能源枯竭,穹頂開始坍塌。人們手拉手坐在枯萎的鈾蓬叢中,等待最後的窒息。
晨光初現時,小滿被滴在額頭的露珠驚醒。頭頂的破洞處,地球梧桐的根係垂落下來——它們竟在真空中生長,用葉片堵住了裂縫。
更驚人的是根係間夾著的土壤:那是紮鋼廠舊址的泥土,混著火星孩子們當年帶去的鈾蓬種子。現在它們跨越星際,長成了連接兩個世界的藤橋。
“回家吧。”地球方麵發來邀請。但火星居民投票決定留下——他們已習慣紅色荒原,就像祖先習慣黑土地。
最終方案是建造雙子城。地球的紮鋼廠遺址升起穹頂,火星的鈾蓬田複製到華北平原。通過梧桐根係橋,人們可以徒步穿越地火空間。
開幕式上,小滿在地球端種下火星土壤,在火星端埋下地球種子。兩株新芽破土時,所有幸存者的掌心同時亮起藍光——那是星辰的脈搏,在血脈中共振。
天文台最新照片顯示:太陽係內出現新的小行星帶,每塊岩石都長著鈾蓬花紋。它們排列成漢字形狀,細看是“勞動光榮”。
深空探測器傳回最後影像:冥王星表麵浮現齒輪圖案,與紮鋼廠徽章一模一樣。冰層下有機槭轟鳴聲,仿佛有看不見的車床正在切削星河。
小滿站在兩個星球之間,她的發梢已完全結晶化。風吹過時,發絲碰撞出《國際歌》的旋律。新生嬰兒在火星啼哭,地球的梧桐同時落下種子。
種子飄向深空,在真空中綻出藍芽。芽尖托著露珠,露珠裡倒映著無數個世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