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每周12次固定在早上空腹、排便後),避免每天稱重水分波動會導致數字變化,影響心態)。
體脂率:每2周1次用體脂秤或健身房體測)。
飲食:用app如薄荷健康)記錄每日攝入的食物和熱量,每周複盤是否存在熱量超標或營養不均衡。
運動:記錄運動類型、時長、強度,確保每周運動量達標。
應對平台期:當體重連續2周未下降時,可能進入平台期,可通過以下方式突破:
調整飲食:減少50100大卡攝入,或更換食物種類如用雜糧飯替代白米飯)。
增加運動強度:如將慢跑速度提高0.5公裡小時,或在力量訓練中增加重量。
增加neat:多走路、做家務,提升日常消耗。
五、心理調節:減重路上的“心態基石”
減掉30斤是一個長期過程48個月),期間可能遇到體重波動、食欲爆發、運動疲勞等問題,良好的心態是堅持下去的關鍵。
1.設定合理預期:接受“慢即是快”
很多人期望“1個月瘦10斤”,但這種速度往往不可持續且傷身體。要明白:健康減重沒有捷徑,慢速度才是真速度。每周減0.51公斤,雖然看似緩慢,但能讓身體逐漸適應,減少反彈風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關注非體重變化:感受身體的積極改變
除了體重數字,還要關注身體的其他積極變化,如:
衣服變鬆腰圍、腿圍減小)。
運動能力提升以前跑1公裡氣喘,現在能跑3公裡)。
精力變好不再容易疲勞)。
皮膚變好減少高糖食物後,痘痘可能減少)。
這些變化能增強信心,讓你更有動力堅持。
3.允許“偶爾放縱”:避免過度壓抑
完全拒絕喜歡的食物如火鍋、蛋糕)會導致心理壓力,反而可能引發暴飲暴食。可以采用“8020原則”:80的時間嚴格遵循飲食計劃,20的時間適當放縱如每周吃1次喜歡的食物)。
例如:周末和朋友聚餐時,可正常吃火鍋,但控製量少吃油炸丸子,多吃蔬菜和瘦肉),不必有負罪感。
4.尋找支持:組隊減重更易堅持
獨自減重容易半途而廢,可通過以下方式獲得支持:
和家人朋友組隊減重,互相監督、分享經驗。
加入減重社群,與有相同目標的人交流。
告訴家人你的計劃,讓他們理解並配合如家人做飯時少放油鹽)。
六、特殊人群的減重注意事項i≥30)或有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需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節食或高強度運動可能加重病情)。
孕婦哺乳期女性:減重需謹慎,應優先保證營養攝入,如需調整飲食,需谘詢醫生。
青少年1318歲):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不可過度節食,應通過增加運動、減少高糖零食來調整體重,確保蛋白質、鈣等營養素的攝入。
七、減重後的維持:避免反彈的關鍵
減掉30斤後,若恢複以前的飲食習慣,體重很可能反彈。要長期保持成果,需將減重期的習慣轉化為生活方式:
逐步增加熱量攝入:達到目標體重後,每周增加100200大卡攝入,直到體重穩定約12周),找到“熱量平衡點”。
保持運動習慣:每周至少2次有氧運動+2次力量訓練,防止肌肉流失。
定期複盤:每月稱重12次,若體重反彈超過3公斤,及時調整飲食和運動。
科學減掉30斤,本質上是一場“與自己和解”的修行——它不要求你瞬間變成另一個人,而是通過飲食、運動、習慣的調整,逐漸成為更健康、更自律的自己。記住,減重的核心不是“瘦下來”,而是通過這個過程,學會如何與食物相處、如何照顧身體、如何管理生活。當健康的習慣融入日常,體重的下降隻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願你在這條路上,既能享受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也能接納偶爾的不完美,最終達成目標,擁抱更有活力的人生。
喜歡那年那時的青春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時的青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