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圖文結合,培養空間思維
1.抓牢地圖核心,突破空間認知
“讀圖三步法”訓練:
第一步:定位是指通過經緯線以及一些標誌性的地形來準確判斷一個區域的位置。比如說,北回歸線是一條重要的緯線,它穿過了我國的雲南、廣西、廣東和台灣等地。通過這樣的定位,我們就能對這些地區的大致位置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第二步:析圖則是對地圖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和解讀。比如在等高線圖中,等高線的密集程度可以反映出坡度的陡峭程度,等高線越密集,坡度就越陡;而閉合曲線中間高的地方通常表示山頂。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圖所展示的地形地貌。
第三步:聯想是指在看到某個地理事物時,能夠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其他信息。例如,當我們看到“撒哈拉沙漠”這個詞時,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熱帶沙漠氣候,這種氣候的特點是終年高溫少雨,導致植被稀疏。通過這樣的聯想,我們可以更全麵地了解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特征。
自製簡易地圖強化記憶:
手繪的“世界氣候分布圖”和“中國三級階梯示意圖”,並標注了關鍵信息:
世界氣候分布圖:
熱帶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氣候:分布在亞熱帶地區,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溫帶氣候:分布在溫帶地區,包括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
寒帶氣候:分布在寒帶地區,包括極地氣候和高山氣候。
中國三級階梯示意圖:
第一級階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第二級階梯:主要是高原和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
第三級階梯: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在繪製這些圖的過程中,邊畫邊默記了各個氣候類型的分布範圍和特點,以及中國三級階梯的地形特征和海拔高度。這樣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地理知識。
2.分區域梳理,掌握自然與人文邏輯
區域地理複習框架:
每個區域按“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農業工業→人口城市”邏輯梳理。例如:
東南亞:“緯度低熱帶)→地形山河相間→熱帶季風氣候→湄公河灌溉→水稻種植業→人口沿河流分布”。
對比記憶易混區域:
如“歐洲西部”與“中東”:
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畜牧業發達→發達國家集中;
中東:熱帶沙漠氣候→水資源短缺→石油資源豐富→衝突多發。
3.強化圖表分析,攻克綜合題
氣候類型圖解題模板:
看氣溫曲線判斷南北半球、溫度帶)+降水柱狀圖判斷降水類型),如:
喜歡那年那時的青春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時的青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