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很快,林深就收到了對方的消息:
“猹老師,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淚流滿麵。”
劉弘道抒發了一下自己的委屈,隨即二話不說直接把這幾天他改了又改的合同給林深發了過去。
林深點開文件,詳細閱讀起來。
合同的大部分內容都沒大有用。
最關鍵的便是出版數目,稿費,以及版稅問題。
這一點,劉弘道在合同裡麵標注的很清楚。
三味書屋擬定為林深的這本《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出版五萬冊,每本定價二十八元,版稅是百分之六。
稿費則是首印數x定價x版稅率。
其中版稅,不是我們大家日常理解意義上的版稅。
版稅又稱版權使用費,是知識產權的原創人或版權持有人對其他使用其知識產權的人所收取的金錢利益。
定價很好理解。
首印數其實就是最後售賣數。
當然,要是最後售賣數小於首印數,那麼自然會按照首印數來。
但一般出版社在出版書籍之前,都會對一本書的市場環境,和書籍本身之類的進行評估,所以正常情況下,首印數就是最後售賣數。
這些,劉弘道發過來的合同裡麵,都寫的很詳細。
林深一目了然,倒是省卻了他許多時間。
“合理!”覺得沒問題的林深,直接回複了一條消息,準備簽約。
可就在這個時候,劉弘道又發來了一條消息。
“猹老師,這隻是我們初步擬定的合同,在簽合同前,有個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什麼?”
“月中我們三味書屋有一個新人季的活動,叫做【讀書會】,在活動中獲得名次的書籍,可以會得到我們出版社的政策扶持,也有利於咱們的銷量。”
新人季,又是新人季。
林深看到對方發過來的消息,瞬間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這個讀書會和去年11月份的歌曲新人季異曲同工,無非就是文學圈扶持新人作家的一個活動。
對方說的扶持政策,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曝光率和宣傳度。
在林深看來這個方法雖然不新鮮,但確實管用。
一本沒有宣傳過的書籍和一本被宣傳過的書籍,最後被讀者買走的概率自然是大有不同。
前者,躺在書店裡麵就是等著落灰的,隻待有緣人。
後者則是早就成為讀者候選書之一。
就算是沒有興趣的讀者,要是在書店買書時候看到的話,也會瞅上那麼兩眼。
彆小看這兩眼,最後的書籍銷量全靠這兩眼。
對此,林深自然沒有意見。
反正他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出版也不是很著急。
雖然有著地球上的成績給予林深自信,但減少當炮灰的幾率就減少一點幾率。
“可以,我參加!”
“好的,猹老師!”
正事結束,劉弘道本來還想問一下猹老師的新書寫的怎麼樣了,順便聊聊文學上的見解和現在市場上的風向。
可發出去的消息,又一次和以前一樣,開始石沉大海。
頓時,劉弘道又陷入了迷茫的單機模式……
接下來的幾天,林深恢複了上班找靈感,下班躺板板的生活,等著三味書屋“讀書會”的開始。
這期間,係統的自律任務一直沒有出現。
倒是賽季榜上兩首歌曲的成績像是狂飆一般,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