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輕軌上的林深眯著雙眼,而心中則是想著昨天劉弘道在綠泡泡上和自己說的話。
雖然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三味書屋舉辦的活動“讀書會”上拿到了第四名的成績,劉弘道那邊也把出版數提到了原先的兩倍十萬冊,但並代表著這本書就一定會大賣。
青春文學說到底是一個爺爺不疼,奶奶不愛的分類。
和那些市場主流的裝逼打臉的王道爭霸類彆,有很大的差距。
不然的話,“讀書會”上的前三名也不至於全都是王道爭霸類的小說。
說到底便是,市場是市場,文學是文學。
二者要分開來看。
林深自然知道劉弘道這番話的意思。
這是在給他打預防針呢,生怕他因為最後出來的售賣成績不好,從而灰心喪氣,對三味書屋失去信心。
與此同時,三味書屋。
巧合的是,或許是準備的原因,亦或者是時間的原因。
當初大部分參加“讀書會”活動的書籍,最後都選擇了在四月一號這一天上架。
這相當於當初參加“讀書會”的那些小說,在市場認可度上,開始了新一輪的比拚。
出版社內的眾人,此時已經開始議論紛紛,都在猜想著自己所負責的類彆書籍的成績。
“不知道【讀書會】裡麵的這些書,有沒有大爆的小說?”
“我覺得第三名的那本挺好的,構思新穎,文筆也過關,讀者們應該會喜歡。”
“nonono,我倒是覺得第一名的最好,他的文筆雖然稍微差點,但設定太有意思了,現在王道爭霸類小說這麼多,看的就是一個新奇。”
“這麼說的話,第二名也不差的丫,中規中矩,但好在劇情緊湊,看進去就停不下來。”
“那第四名呢?”
“第四名,那本青春文學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估計買的人不多吧……”
“估摸銷量可能還比不上五六名的書……”
“不是,為什麼啊?”
為什麼?
其實三味書屋在"讀書會"的活動之後,在官網之上,做過讀者喜好的調查和反饋。
其中百分九十的人,選擇了王道爭霸類彆的小說。
其中有關“讀書會”活動裡麵的小說期待投票,排在前幾名的也都是王道爭霸類小說。
實際上,這是一種很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但大家都無能為力。
因為說到底,決定小說銷量的最後還是讀者的喜好。
所以彆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讀書會”活動上,獲得了第四名的成績。
但其市場銷量還真的是一個未知數。
不信,從活動前五裡麵隻有這麼一部不是王道爭霸類小說,就顯而易見。
甚至,有些過激的網友,因為活動名單裡麵多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麼一本突兀的存在。
還報抱團給三味書屋進行了舉報。
這些網友一看就是排名靠後的小說的粉絲。
畢竟大家都是一樣類型的書,你要是排名靠前,那也就算了,但是突然卻冒出了一個另類,那大家就要為自家喜歡的小說,說句話了。
這就好比是一個圈子的人都是富二代,突然有一天圈子裡麵闖進來了一位白手起家的人,自然會遭到大家的圍攻和排斥。